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收入水平上升,但還是難以彌補 50 年之傷

美國收入水平上升,但還是難以彌補 50 年之傷

收入增加,貧困人口減少,就業機會創歷史新高。然而,如果經濟狀況真的那麼好,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美國人覺得自己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

樂觀的數據表現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之間存在差距——近些年來,這成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重大經濟和社會難題。它推動了特朗普總統在政界的崛起,加強了人們的挫敗感,而這種挫敗感又刺激了修墨西哥邊境牆、重啟貿易協定、重新恢復待遇優厚的煤礦和工廠工作等呼聲的出現。

周四,美國人口調查局(Census Bureau)發布美國經濟狀況年度報告,展現了美國經濟明顯的增長趨勢:曾受到 2007 年經濟危機衝擊的家庭收入連續第二年出現了增長。2016 年有工作、有健康保險的美國人比前一年更多了。

這一發現表明,一代更比一代富、一代更比一代地位高的「美國夢」又回來了。

但是在許多美國人看來,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不平等程度上升,收入停滯不前,相較這些巨變而言,近期的經濟發展並不算什麼。

1963 年密歇根州韋恩市一處福特汽車裝配線。1960 年代末以前,任何一年年滿 25 歲的男性終身收入都比年長者高,但如今的趨勢卻恰恰相反。圖片版權:福特汽車公司,來自 Underwood Archives/蓋蒂圖片社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社會工作教授馬克·蘭克(Mark Rank)說:「過去五十年,美國中部經濟增長一直處於停滯的狀態。」去除通貨膨脹因素後,1973 年全職男性收入中位數是 54030 美元,2006 年則是 51640 美元——相較 1973 年反而下降了 2400 美元。這群工人階級的白人男性中很大一部分正是特朗普的關鍵支持者。特朗普針對他們的經濟焦慮發言,承諾用改變貿易、移民和稅收政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推理小說一樣,造成這個長期趨勢的「嫌疑犯」有很多:全球化競爭、技術進步、貿易失衡、技能錯位、稅收體系、房價、工廠倒閉、監管過度、華爾街壓力、工會影響力降低等等。就算所有這些因素並非都是罪魁禍首,至少其中大部分對這一長期趨勢產生過影響。

兩代人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男性職業生涯總收入中位數最高的是 1967 年剛開始工作的男性。自那以後,男性職業生涯總收入中位數下降了 19%。低收入者的情況更糟,極高收入者的收入卻增加了。

註:數據已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按照 2013 年美元的價值進行調整。

資料來源:《60 年來美國人的終身收入》,作者:Fatih Guvenen、Greg Kaplan、Jae Song、Justin Weidner | 圖片版權:Karl Russell / 紐約時報

然而,削弱中產階級的力量影響範圍可能比許多經濟學家想像的更大。一群大學和美國社會保障管理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的研究人員跟蹤記錄了億萬人職業生涯的收入情況,給出了最新的證據。

他們研究了從 1957 年起人們在 25—55 歲黃金工作年齡的實際收入情況,發現有一段時間收入情況呈現出了一個明顯的模式:年輕一輩男性整個職業生涯賺到的錢有望比老一輩更多。每一年的起薪都比上一年更高,而且在持續上漲。比如說,1960 年 25 歲的男性累積收入中位數,比 1959 年 25 歲的男性累積收入中位數高 55 美元;而 1959 年 25 歲的男性三十年總收入又比 1958 年 25 歲的男性高。

但是到了 1960 年代末,這個穩步上漲的趨勢戛然而止。接著,人們的終身收入不僅停止了增長,而且還開始減少了。從那以後,人們的終身收入大幅下降。去除通貨膨脹因素後,1967 年開始工作的 25 歲男性接下來三十年的總收入比他們年輕 15 歲的同行多 25 萬。

「25 萬都足夠在美國買套中等大小的房了,」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經濟學家、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法提赫·古韋恩(Fatih Guvenen)說,「這就是下一輩人比上一輩人缺少的(收入)。」

而且,這個趨勢似乎還在延續。古韋恩說:「每一屆新入行的人終身收入中位數都比上一屆要低。」

這就擴大了人們終身的貧富差距。因為幾乎所有經濟收益都收歸到了收入階梯最上層的那些人手中,五分之四的人沒能真正享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

古韋恩說:「而且這都是從 25 歲開始的。」他說,終身收入的減少很大程度上是年輕一輩比老一輩收入低造成的,「這讓我們非常驚訝」。

大多數年輕一輩人掙得比他們老一輩同行少的原因在於,他們一開始的收入就比較低,而且剛開始工作的幾年工資漲幅也很小。他們入行起薪低,而且收入永遠趕不上老一輩同行。

紐約一家支票兌現店。1950 年至今,四分之三工作的美國人終身收入毫無變化。圖片版權:Spencer Platt/蓋蒂圖片社

去除保守估計的通貨膨脹因素後可以看到,1967 年 25 歲男性的收入中位數是 33300 美元,1983 年則是 29000 美元。1990 年代 25 歲男性收入情況提高了一些,但隨後又開始重新下滑。2011 年,25 歲男性的收入中位數低於 25000 美元,相當於 1959 年 25 歲男性的收入水平。

女性的情況看起來則有所不同,因為她們中許多人一開始就處於劣勢:1950 年代很少有女性全職工作,而全職工作的女性拿的工資也低於平均水平。這幾十年來,更多女性開始工作,她們的終身收入自然也有所上升。但是最近,女性工作的比例趨於平穩,她們的終身收入增長也開始放緩。

因此,1950 年代至今,四分之三工作的美國人終身收入毫無變化。醫療與退休福利彌補了一些差距,但卻不能填補所有的缺口。

美國人口調查局近來報告中呈現的經濟增長和上述情況並不衝突。正如調查局所言,收入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更多人有了全職工作。2016 年全職工作的成年人比 2015 年多了約 220 萬。

在古韋恩看來,研究結果顯示,華盛頓的政治爭論只集中在收入和就業上,這太狹隘了。他說,考慮到終身收入差異的早期根源,政府應該更多地關注人們開始進入職場以前的情況。

這支研究團隊總結稱:「我們的發現表明,男性的終身收入中位數停滯不前,男性和女性終身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上升,這兩點情況都可以追溯到新入行的年輕人 25 歲以前出現的變化。」

也就是說,人們應該關注直接與家庭、教育有關的政策。

高中畢業生能得到的就業機會和薪水無疑已經急劇減少。「這是我們碰到這麼多糟糕情況最重要的一項原因,」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羅恩·海斯金斯(Ron Haskins)說,「現在你得有比以前更好的能力、更多的知識,才能一年賺到 6-8 萬美元。」

高中學歷收入縮水幫助解釋了美國勞動者如今感受到的壓力,以及許多人選擇在最佳工作年齡放棄工作的原因:工作不再能得到像以前一樣的回報了。

海斯金斯說,這不只是勞動市場產生的問題,同樣也是教育系統造成的問題。他說:「我們有許多很難教育,容易輟學的人。」少數族裔尤其脆弱。他說,如果不能改變這種動態,那麼我們就很難阻止中產階級空洞化。

翻譯 熊貓譯社 錢功毅

題圖來自Wikimedia Commons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除了豪奢之風,月餅包裝還能這麼玩
《猩球崛起》遊戲,面向不玩遊戲和願意沙發社交的人
Facebook 將向國會提供與俄羅斯有關的政治廣告信息
寶潔再次對廣告業提要求,這次他們希望把數字廣告縮短到 2 秒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