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過「自戀時代」的社會學目光

穿過「自戀時代」的社會學目光

有人說,我們正身處「個性即價值的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自戀時代」。例如,越來越流行的自拍與自媒體,圖片或文字,讓人們得以時刻將自己從外在到內心,展示在互聯網的眾目睽睽之下,晒晒曬、秀秀秀。正如美國媒體人安德魯·基恩所說,「社交軟體正在年輕人中間,造就一種自戀文化」。而這種自戀文化,更真實地張揚在現代生活的各種層面,有時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分寸與理解,那些過度的自戀甚至造成了隔膜、齟齬、衝突。

這是一個「自戀時代」嗎?這是一個怎樣的「自戀時代」?身在其中,我們需要一種謹慎且深刻的透視與解讀來梳理關於「自戀」的歷史進程、發展脈絡、背後成因等。因為,關注與理解,是我們與時代的良好相處方式。

作為個人主義發展結果的自戀主義,正是西方社會文化的核心性格與心理特徵,也是當代西方社會文化與心理危機的根源。

現代性條件下的自我認同,是在反思性選擇和反思性自戀機製作用下的一種建構過程。現代性條件下自我認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內,然後才是向外的。而傳統社會裡自我認同的方向則首先是向外,然後才是向內的。

雖然,我們身處「個性即價值的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自戀時代」,但請大家務必牢記,個人價值只有在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中才能得到真正最大化的實現,這是一部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的故事。

一、什麼動物最自戀

攝影師在對野生動物的拍攝中,觀察到許多動物非常自戀。由此人們思考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什麼動物最自戀?是攝影師視頻中的花豹、大猩猩、五子雀,還是其他動物?

研究者似乎已經達成基本共識,人才是最自戀的動物。古希臘傳說中的美少年納咯索斯,因為過於迷戀自己湖中的倒影,而幻化為水仙花的故事,讓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將那些瘋狂地愛戀自己、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稱之為「自戀」。

不同學科的學者,對自戀有著不同的學科解釋。那麼,社會學家如何解釋人的自戀?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拉什在其主要著作《自戀主義文化》中,提出了一個現代社會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現實問題:我們是否愛上了我們自己?是否在追求自我滿足時犧牲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是否在瘋狂追求「自我」和「性解放」的同時,失去了親密、歡樂與互相之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全新時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物質財富的欲求從來沒有像現代社會這樣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各種社會問題的產生也使人們產生了對如何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考。

拉什在其研究中認為,商品的豐富、廣告和宣傳,作為表演的政治、激進主義、英雄崇拜和自戀的理想化、自戀主義與荒誕派戲劇,以及具有諷刺意義的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逃避,使現代人找不到生活的出路。這是虛假自我意識所造成的結果。

研究者認為,正是現代性及其結果,使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和西方社會、甚至世界整體處於一種焦慮之中。社會環境的變化,形成了一種自我關注的自戀性格,並且,這種自戀逐漸取代弗洛伊德時代那種深受超我意識壓抑的歇斯底里型性格。

二、現代性中的自我認同

這種自我關注的自戀性格的形成,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失效密切相關。現代性使傳統的家庭解體,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放縱,「缺席的父親」不能承擔對孩子的教育責任等因素,是造成許多青少年行為失范和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同時,權利意識的普遍覺醒、民權運動的興起、女權主義和兩性戰爭的加劇、現代教育體制的形成、個人主義價值的盛行等因素,則越來越使傳統的權威迅速崩潰。

當社會化不能發揮其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應有作用的時候,自戀主義就會成為人們逃避的一種策略替代。正如有的人對拉什評論的那樣,他所闡述的是「一種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種崇尚競爭的個人主義文化」。他將自戀看成是個人主義的登峰造極。作為個人主義發展結果的自戀主義,正是西方社會文化的核心性格與心理特徵,也是當代西方社會文化與心理危機的根源。

二戰後的世界進入了整體現代性時期。現代性是將懷疑原則制度化,從而使反思性選擇成為自我認同的一個機制。「自我認同」作為一種現代性的概念和主題,在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1991年出版的《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中得到了有力的闡釋。人們在對現代性的反思中逐步認識到,現代社會在解構傳統社會的同時,導致了人們在追求物質過程中普遍意義的喪失。保持價值中立的個人主義的興起,催生了消極自由的產生,以及失去價值規約的工具理性的泛濫。而最能表達反思性選擇機制的是,選擇的多樣性和制度的反思性,這使得極端關注身體的反思性自戀成為自我認同的一個重要機制。

作為當代社會學理論大師的安東尼·吉登斯,在《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一書中寫道,現代性條件下的自我認同,是在反思性選擇和反思性自戀機製作用下的一種建構過程。他認為,現代性條件下自我認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內,然後才是向外的。而傳統社會裡自我認同的方向則首先是向外,然後才是向內的。吉登斯的理論為我們理解現代社會的自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認識視角。

三、創造新的社會適應機制

正是在全球現代性制度下,傳統的自我才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並面臨著許多風險。

當下中國正處於一個劇烈的經濟、社會的轉型期。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轉型背景下,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也開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個體的自我認同必然會出現一些危機。這種危機將會以各種社會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為了追求個人的所謂成功而不惜犧牲和損害他人利益,以及家庭解體、個人社會化不能有效進行所造成的青少年越軌、犯罪行為的增加,等等。

如何直面這些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發展中問題,在吉登斯的現代性理論中自我認同並沒有走入絕境,而是可以通過自我反思與建構,創造出一種新的社會適應機制。

中國為什麼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文化中斷的國家,與我們從堯、舜、禹時代就追求這種思想方法有關。周文王推崇「中道」影響了整個周代文明,也形成了我國文化中的「尚中」傳統。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中,天、地、人,物與我的關係如何認識和處理,一直是最難認識和處理好的關係。每個人都是社會中人,在人的一生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對身處個性張揚的現代社會的生命個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今天,我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或許可以從孔子倡導的中庸之道中,深悟如何以自己合理的行為,來促進自己的身心和諧、社會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今天,雖然我們身處「個性即價值的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自戀時代」,但請大家務必牢記,個人價值只有在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中才能得到真正最大化的實現,這是一部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的故事。

(作者繫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教授——原文載於解放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友德 的精彩文章:

TAG:章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