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大展!

「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大展!

本次展覽主辦單位為故宮博物院,協辦單位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內蒙古博物院 開封市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鈞窯是宋、金、元時期北方地區規模龐大的重要窯場之一,其遺址位於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內,最著名的窯場位於禹州舊城北門內的鈞台與八卦洞附近。傳說鈞台是大禹傳位予其子的地方,故一般認為鈞窯得名於鈞台。

鈞窯瓷器素以瑰麗的釉色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所創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銅紅窯變釉,更使其名聲大振。這種釉自然天成、變化萬千、異彩紛呈,按變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賦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紅等美譽。

金、元時期,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的許多窯場都曾燒造鈞釉器物,形成龐大的鈞窯體系。明、清時期,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廣東石灣等地也都曾燒造仿鈞釉瓷器。由此可見鈞窯影響之大。

本展覽以展示故宮博物院所藏鈞窯及仿鈞窯(釉)瓷器為主,輔以禹州市鈞台窯址歷年考古發現所得標本及兄弟博物館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鈞窯完整器,力求較為全面反映傳世和出土鈞窯瓷器的風貌,供觀眾朋友們研究、欣賞。

鈞窯是宋、金、元時期北方地區規模龐大的重要窯場之一,其遺址位於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內。話說,「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素以古樸的造型、瑰麗的釉色著稱於世。除了常見的天藍釉之外,最為世所珍的是銅紅窯變釉,按變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賦予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紅等美譽。本次展覽,特別展出了玫瑰紫釉長方四足花盆、天藍釉雙耳三足香爐等不同釉色的藏品,讓觀眾一飽眼福。

為便於觀眾觀賞,展覽按「民鈞——器皿類鈞瓷」、「官鈞——陳設類鈞瓷」、「仿鈞——鈞瓷仿製品」三個單元予以展示,全方位反映歷史上鈞窯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及鈞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的原因。

第一部分:「民鈞」器皿類鈞瓷(上) 乳光幽蘭

宋、金、元時期鈞窯產量最大的是碗、盤、洗、罐、瓶、爐、枕等生活用品,釉色以帶乳光的天藍居多,部分飾有紅或紫紅色斑塊,少見通體玫瑰紫和海棠紅器物。由於這類產品主要供民間日常所用,故人們習慣稱之為「民鈞」。

以氧化鐵著色的青釉是我國燒造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高溫釉,鈞窯創造性地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銅作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銅紅窯變釉。這種天藍中帶紫紅的乳光釉瓷器在金、元時期深受民間喜愛,北方河南、河北、山西的許多窯場,甚至南方浙江地區的個別窯場,都受其影響而燒造鈞釉器物,產品也主要是供民間使用。

從外觀上看,鈞釉基本上都是濃淡不一的天藍色乳光釉,釉層乳濁、不透明,施釉較厚,可遮蓋胎體的顏色和缺陷。

科學檢測結果表明,鈞釉屬於典型的「液—液」分相釉,釉料化學組成的特點是高硅低鋁,並含有磷、鈦、鈣等元素,因而能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產生液相分離,在連續的玻璃相介質中,懸浮著無數圓球狀微小顆粒和氣泡,將入射光線散射,致使釉層乳濁不透明、釉面呈現柔潤的天藍色乳光。

鈞窯天藍釉葵口盤

北宋

高2.9cm,口徑13.3cm,足徑8cm

盤呈八瓣葵花式,敞口,弧腹,淺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及盤壁出筋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鈞窯天藍釉卧足盤

北宋

高2.3cm,口徑12.6cm ,底徑3.8cm

盤敞口,淺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露出黃灰色胎體。卧足內無釉。

鈞窯天藍釉盤

北宋

高4.3cm,口徑18.4cm,足徑6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

鈞窯天藍釉折沿盤

北宋

高2.5cm,口徑17.7cm,足徑10.4cm

盤折沿,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處釉層較薄,映出醬黃色胎體。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鈞窯天藍釉菱花口折沿盤

北宋

高3cm,口徑19cm,足徑6.5cm

盤折沿,六瓣菱花口,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底部無釉。

鈞窯天藍釉海棠式盤

北宋

高2.6cm,口橫23.7cm,口縱12.2cm

底橫18cm,底縱7.5cm

盤呈四瓣海棠式。折沿,淺弧腹,平底。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鈞窯天藍釉盞托

北宋

高5.6cm,口徑5.9cm,底徑4cm

盞與托連燒,圓口,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體施天藍色釉。盞托又稱茶托子,為古人品茗用具,以防手持茶盞燙手,最早見於唐代。據唐代《資暇集》記載:「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燙指,以碟子乘之……人人為便。」其後開始不斷出現各種材質與形狀的盞托。

鈞窯天藍釉碗

北宋

高7.9cm,口徑18.9cm,足徑5.7cm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及圈足內均施天藍色釉,足底無釉。此碗圈足處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黃銅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詩《題鈞窯碗》,其中有「圍匡底用以銅鎖,口足原看似鐵堅」句,描述的正是這種似銅鐵色的圈足。

鈞窯天藍釉碟

北宋

高2.1cm,口徑10.3cm,足徑4.7cm

碟平口外翻,淺弧壁,圈足。通體釉色呈天藍色,是鈞窯最具代表性的標準釉色。圈足底部無釉。對此件器物之用途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日用類的淺碟,有的認為屬於文房類的筆掭。而據傳世鈞窯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來看,這種淺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蓋子,與碗配套使用。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北宋

高5.9cm,口徑10.7cm,足徑5.1cm

碗呈墩式。敞口,直壁,近足處內收,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底部無釉,以備使用墊餅墊燒。釉層乳濁,恰似蔚藍天空之色,故曰「天藍」釉。口沿處一周略呈淡黃色,為還原氣氛燒成所致。此碗器形古樸穩重,給人敦厚淡雅之美感。

鈞窯月白釉瓶

北宋

高28cm,口徑4.8cm,足徑7cm

瓶唇口,口沿微撇,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形,圓腹下垂,圈足。通體施月白釉,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足邊呈醬色。鈞窯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藍、紫紅等,胎重釉厚。此瓶為宋鈞窯的民窯產品。民窯器物形制多為碗、盤、瓶、罐之類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藍釉居多,無官鈞之玫瑰紫和海棠紅色。此瓶造型別緻,釉色勻凈,為民窯中較好的作品。

鈞窯天藍釉碗

北宋—金

高8.2cm,口徑19cm,足徑5.7cm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及圈足內均施天藍色釉,足底無釉。鈞窯地處今河南省禹州,在宋、金對峙時期這裡屬於金代統治範圍。此碗在碗形、釉色、底足處理等方面與典型的宋代鈞窯有一定差異,或為金代鈞窯製品。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

北宋

高7.3cm,口徑20cm,底徑6.7cm

洗長圓形,口沿的局部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環形柄,通體施天藍釉,釉質凝厚滋潤洗有陶和瓷製品,陶洗從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均有製作,瓷洗以唐代越窯、宋代鈞窯,尤其是元代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的製品為多。鈞窯大部分產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淡的藍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稱月白,具有螢光般的幽幽光澤。

鈞窯月白釉梅瓶

北宋

高29cm,口徑4.8cm,足徑7.5cm

瓶唇口,短頸,溜肩,弧腹,腹下漸斂,圈足。通體施月白色釉,近足處無釉。梅瓶為盛酒用具。陶瓷梅瓶始見於唐代,宋代以後開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態飽滿,釉厚而潤澤,堪稱宋代鈞窯瓷器中的精品,梅瓶的式樣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鈞窯天藍釉折沿洗

北宋—金

高7.6cm,口徑31.1cm,底徑15cm

天津博物館藏。

洗折沿,弧壁,玉璧形底。通體內、外施天藍色釉,釉中有褐色雜質斑痕,外底無釉。

鈞窯天藍釉缸

北宋—金

高14.6cm,口徑17.9cm,底徑7.9cm

缸斂口,鼓腹,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口沿、足邊呈醬色。由於鈞窯聲名遠播,致使仿鈞之風遍及北方各地。據考古調查,目前發現燒造鈞瓷的窯口已有4省27個縣、市,河南除禹州外, 汝州、郟縣、許昌、新密、登封、寶豐、魯山、內鄉、宜陽、新安、焦作、輝縣、淇縣、浚縣、鶴壁、安陽、林州等地均有燒造。在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縣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也燒造鈞瓷。

鈞窯天藍釉三足筒式爐

北宋—金

高20cm,口頸26cm,底徑14.5cm

爐直口,深腹折底,寬圈足。折底處有三處露胎痕,呈長條狀,原為三足,後磨去。里、外通體施天藍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現象。口沿、足邊處呈醬色。「蚯蚓走泥紋」系指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一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遊走留下的痕迹,它是鈞瓷的一個重要特徵。「蚯蚓走泥紋」產生的原因較複雜,有一種說法是由於鈞窯瓷胎在上釉前先經素燒,施釉又特別厚,釉層在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在高溫燒制階段又被粘度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鈞窯天藍釉三足爐

北宋—金

高7.2cm,口徑7.9cm,足距5cm

爐圓口,折沿,直頸,鼓腹,底下承以三足。施天藍色釉,里施半釉,外壁滿釉。口部邊緣釉薄處呈醬黃色。鈞窯燒造做工考究的陳設用瓷,如花盆、花盆托、鼓釘洗、出戟尊等。這類陳設用瓷在清宮中多有收藏,被稱為傳世鈞瓷。除此之外,鈞窯也生產碗、盤、瓶、爐等日用品,產品多施天藍色釉。

鈞窯天藍釉三足爐

北宋—金

高4.9cm,口徑6.1cm,足距3.5cm

爐唇口出沿,短頸,鼓腹,腹下漸收,底下承以三足。附後配銅蓋。通體施天藍色釉,足上施醬釉。鈞窯為我國北方著名瓷窯,在古鈞州境內,故名鈞窯,亦稱「均窯」、「鈞州窯」。鈞瓷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之微妙。

鈞窯天藍釉玉壺春瓶

北宋—金

高16.7cm,口徑4.8cm,足徑4.7cm

瓶撇口,細長頸,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內凹。通體施天藍色釉,近底處垂釉明顯。圈足內素胎無釉。鈞窯素被認為有「官」、「民」之分,「官鈞」多燒造宮廷陳設用瓷,以供御賞;「民鈞」則大量燒造碗、盤、瓶、罐等日用生活用瓷,深受北方民間百姓的廣泛喜愛。這兩種鈞瓷因性質不同、生產目的不同,所以造型、質地和裝飾風格有很大區別。

鈞窯天藍釉雞心蓋罐

通高9cm,口徑6.2cm,足徑4.8cm

罐斂口、鼓腹,圈足。狀如雞心,故名「雞心罐」。 附平頂圓蓋,蓋頂置圓鈕。外施天藍色釉,邊緣釉薄處呈醬黃色。傳統鈞瓷釉色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硃砂紅、蔥翠青等,不勝枚舉;釉中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謂紛彩爭艷。鈞瓷通常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

鈞窯天藍釉葫蘆瓶

金—元

高25.5cm,口徑5.2cm,足徑10.9cm

瓶呈葫蘆形,上小下大,束腰,圈足。造型敦厚豐滿,製作精緻。從傳世鈞窯瓷器來看,葫蘆瓶較為少見。通體施天藍色釉,釉層肥厚,釉面勻凈,釉色光亮瑩潤。

鈞窯天藍釉折沿盤

高3.5cm,口徑12cm,足徑5.5cm

盤折沿,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處釉層較薄,映出醬黃色胎體。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鈞窯天藍釉碗

高9cm,口徑18.5cm,足徑5.6cm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內、外施天藍色釉,底部無釉露胎。此碗碗足較宋代高,且底部無釉,顯示出元代鈞窯產品的特徵。

鈞窯天藍釉盤

元—明初

高3.2cm,口徑13.1cm,底徑7.1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

鈞窯天藍釉罐

元—明初

高19cm,口徑14cm,足徑12cm

罐唇口,短頸,圓腹,腹下漸斂,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近足處無釉.

鈞窯月白釉塑貼蓮荷紋雙耳三足爐

通高24cm,口徑14.5cm,足距10cm

爐平口,深腹,內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口沿上對稱置沖耳。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圈足無釉,鐵褐色胎,胎質細膩堅緻。外壁及耳麵塑貼折枝花卉紋裝飾。

第一部分:「民鈞」器皿類鈞瓷(下)絢爛窯變

鈞釉的重要特徵之一是銅紅窯變現象。窯變本是陶瓷在燒成過程中,因釉料中含有多種著色劑而形成的偶然現象,但因色彩斑斕、紋理自然,遂逐漸成為一種特殊裝飾。

鈞釉窯變效果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局部窯變,即在天藍釉局部塗抹含銅色料,燒成後形成紫紅色斑塊,色斑呈色雖自然天成,且形狀、濃淡不一,但與底釉有較明顯的分界線,「民鈞」產品多屬此類。另一類是在天藍釉中加入氧化銅,燒成後,天藍、紫紅兩色交融、滲化,使整個釉面呈現斑駁陸離的視覺效果,各種色彩間無明顯界線。「官鈞」產品中的海棠紅、玫瑰紫等即屬此類。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

北宋

高2.8cm,口徑18.1cm,足徑10.5cm

盤敞口,折沿,淺弧腹,圈足。足內滿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里、外施天藍色釉,釉面有不規則的紫紅斑塊,猶如蔚藍天空上的幾朵紅霞,絢麗多彩。此盤胎體厚重、堅硬,釉層肥厚瑩潤,釉面有「蚯蚓走泥紋」,這也是宋代鈞瓷的主要特徵之一。

鈞窯里天藍外玫瑰紫釉折腰盤

北宋

高3.6cm,口徑17.6cm,足徑6.4cm

盤撇口,淺弧腹,折腰,圈足。里施天藍色釉,口沿及器外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此盤釉層肥厚,釉色光亮絢麗,造型別緻,做工考究,屬於民間鈞窯燒造的器皿。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北宋—金

高4.1cm,口徑8.3cm,足徑2.9cm

碗斂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質地堅緻。里、外施天藍色釉,上有紫紅斑,勻凈光潤。口沿呈淺黃色,圈足塗褐色釉。北方中原地區的民間鈞窯系產品中,時常會在藍色底釉上塗抹紅(紫)色斑塊。紅斑系氧化亞銅膠體粒子的呈色,這些釉斑的形狀不定,沒有規律,具有隨性率意的特徵,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窯變自然形成的效果一般。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北宋—金

高8.2cm,口徑20cm,底徑6.5cm

開封市博物館藏

碗口微斂,深弧腹,圈足。碗內施天青色釉,內壁有一大塊玫瑰紫色斑,斑上有數點鸚哥綠。外壁滿施玫瑰紫色釉。此碗造型規整,胎質堅緻,釉質瑩潤,窯變色彩艷麗如同朝霞彩雲,堪稱北宋至金代鈞窯瓷器中的珍品。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

高7.8cm,口徑24cm,足距13.5cm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成六瓣菱花形。敞口,折沿,弧形腹壁,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數目字「二」。盆托內部釉面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為鈞窯獨有的特點。三個雲頭形足與器形搭配諧調,加之所施絢麗的玫瑰紫色釉,愈顯器物的精美。

鈞窯始燒於北宋,最初為民間所建,因燒制的瓷器釉色青中帶紅,猶如絢麗的晚霞,異常美觀,北宋晚期被宮廷看中。由於當時宮廷用於種植花木的盆、奩及室內陳設器皿的需用量大增,朝廷遂抽集民間窯業的優秀工匠在河南禹縣八卦洞附近建立官窯,專門燒造宮廷陳設用瓷。此件器物釉質肥潤,色彩絢麗,是官鈞中的珍品。底部刻有標明器物大小的數目字「二」,表明其為整套器物中較大者。

鈞窯天藍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修復)

北宋

高6.9cm,口徑23cm,底徑15cm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花盆口呈菱花形,寬平折沿,外沿起邊,瓜棱狀弧腹,與花口相對應,平底,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釉色天藍,釉面光亮,勻凈細潤。滿釉支燒。

鈞窯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殘片)

北宋,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北宋

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深腹,圈足,盆壁里、外分別凸起、凹進六條直線紋。內外滿釉,釉色為窯變的玫瑰紫色,邊、線呈醬色。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刻劃數字「七」。

此花盆為河南禹州官鈞產品,為宮廷陳設用瓷。北宋官鈞窯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則利用鐵、銅的不同特點,以高溫還原焰燒出銅紅窯變或純天青、月白等多種色釉,改變了以往單色釉佔主導地位的局面。此花盆瑰麗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顯精美、華貴。

據《宋史紀事本末》卷五十載,宋徽宗崇寧「四年十一月,以朱勔領蘇杭應奉局及花石綱於蘇州……」「嘉花名木,類聚區別」。這些花木,有的是作為盆景陳列的。而當時的鈞窯自然要為宮廷燒造製作盆景所用的器皿,於是便有大量鈞窯花盆及花盆托出現。此件花盆應就是其中之一。

鈞窯葵花式花盆(殘片)

北宋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托

高6cm,口徑19cm,足距8cm

清宮舊藏

花盆托呈六瓣葵花式,敞口,折沿,底坦平,底下凸起葵花形窄圈,圈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內施天藍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外壁施玫瑰紫色釉,外底塗醬色釉汁,並有刻劃的數目字「十」。

此種刻劃數目字「十」的葵花形式花盆托,應與同式樣的刻劃相同數目字的花盆配套使用。數目字「十」表明這是同類器物中尺寸最小的。

鈞窯天藍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修復)

北宋

高7.9cm,口徑23.8cm,底徑15cm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花盆托葵花口,寬平折沿,外沿起邊,弧腹呈瓜棱狀,分別與花口和足部相對應,平底,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釉色天藍,釉面瑩潤。滿釉支燒。

兩岸故宮比較,不談紫禁城建築,只論藏品,北京故宮除了清代宮廷文物佔優勢外,藏品總數量也多於台北故宮,但論及最精品級文物的數量,特別是書畫、瓷器、琺琅器等傳世文物,台北故宮要勝出。

不過全國範圍來說,故宮主要是書畫瓷器宮廷文物強,建國後的出土文物收藏,國博遠勝故宮,國內省級博物館也是各擅勝場。

鈞窯葵花式三足花盆托(殘片)

北宋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

高8.1cm,口徑21.6cm,足距13.7cm

花盆托呈葵花式,斂口,折沿,鼓腹,底出邊,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里、外凸起、凹進六條線紋。通體滿釉,里施天藍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口沿、底邊釉薄處呈醬色。造型敦厚古樸,胎體厚重,釉層較厚,為避免燒成時塌底,外底留下用一圈支釘支燒留下的釘痕。一足內壁刻數目字「九」,刻字筆畫較粗而深,應為原刻;底部刻數目字「七」,刻字筆畫較細、較淺,應為清宮後刻。新刻數目字與舊刻不同,可能是清宮為了與造型、釉色相近的花盆配套使用。

鈞窯月白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修復)

元—明初

高9.6cm,口徑24.5cm,底徑17.6cm

2004年河南省禹州市原禹州製藥廠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花盆托呈葵花形,敞口,平沿,深腹壁,平底,矮圈足。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月白色窯變釉,光亮瑩潤,邊棱處呈褐黃色,底部塗有醬色釉汁。胎質堅緻,胎色灰白。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高12.7cm,口橫21.7cm,口縱16.8cm

足橫12cm,足縱8.4cm

花盆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深腹,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此花盆的釉層比其它官鈞窯產品稍薄。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有刻劃的數目字「七」。

南宋哥窯也燒造同樣造型的花盆,或許是受到北宋鈞窯器形的影響.

鈞窯海棠式四足花盆(殘片)

北宋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鈞台窯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

北宋

高5cm,口橫17.4cm,口縱13.8cm

花盆托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淺腹,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月白色釉,口沿及足邊均釉呈醬色。此件花盆托的釉層比其它的官鈞窯產品稍薄。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刻有數目字「八」,表明這件器物為同套器物中較小者。此器利用器形和釉色的變化,使得原本單一的造型顯得多姿多彩,體現了鈞窯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此件海棠式花盆托應與刻有相同數目字的海棠式花盆配套使用。

end···

加入匯鑫藏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鑫藏品 的精彩文章:

別忘了,建軍幣今天可以兌換了!外包裝還挺好看呢!
國畫拍賣場的新寵兒宋聞鑒,作品漲勢穩定每年30%
張大千與他的「書畫」
被稱為最美紙幣的10元,如今價值飆升數倍!你還有嗎
書畫收藏的新手們注意了!極具收藏價值的國畫動物畫

TAG:匯鑫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