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她用慾望作畫,發誓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終讓世人為她痴狂

她用慾望作畫,發誓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終讓世人為她痴狂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傳奇難免有雷同之處,


女人卻永遠僅此無雙。




塔瑪拉·德蘭陂卡




獅子座是一個很神奇的星座,


有王菲這種冷艷的女人,


亦有麥當娜這種桀驁不馴的女人。






她那不老的容顏,性感的著裝,


和盡人皆知的冷酷倔強的表情,


已經性感了四分之一世紀的

麥當娜


在明星中早已是一個標杆式的存在。







麥當娜對墨西哥傳奇女畫家


弗里達·卡羅的喜愛,


想必已經是眾人皆知。




麥當娜(左) & 弗里達·卡羅(右)




但麥當娜的女王氣質,


則是來源於她的另一位偶像——


一個叫

塔瑪拉·德蘭陂卡


(Tamara De Lempicka)

的女藝術家。





塔瑪拉·德蘭陂卡



Lady Gaga也曾通過模仿

塔瑪拉的妝容,


來向這位傳奇的女藝術家致敬。





Lady Gaga(左) & 塔瑪拉·德蘭陂卡(右)



那麼,


麥當娜為什麼如此深愛這個女人?


甚至不惜花費千萬收藏她的作品。






麥當娜家中的客廳掛著塔瑪拉的作品《Andromeda》




不僅是因為塔瑪拉的美麗動人,


更是因為她

傳奇的人生經歷,


和作品中性感的女性形象,


正是麥當娜人生的真實寫照。





塔瑪拉《Reclining Nude I》




她出身富有,天生美貌,聰慧異常,


才華橫溢,個性張揚,敢說敢言,


經歷坎坷卻不忘初衷,


為自己而活從不在意世人眼光。







她質疑畢加索,


說畢加索「體現了破壞的新穎性」,


她質疑印象派,


認為印象派繪畫用顏色太多,


使得畫面顯的很「臟」。


如此傳奇的女藝術家,


人世間能有幾個?







塔瑪拉曾在

16歲時發誓:


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

」。


儘管幾經毀滅,


她還是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她的一生只為奢華而活。


奢華二字,是她人生的定義。







她實在太美,


以至於無比自戀。


上帝對她太偏心,


至少很多人都這樣認為。


在那個年代的上流社會,


她本人驚世駭俗的美貌,


連同

近乎偏執的性格

一起受到眾人推崇。










1898年,

塔瑪拉

生於


波蘭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


她的父母離異之後,


塔瑪拉由她富裕的祖母撫養,


從小不知物質貧困為何物


過著奢華的悠閑生活。







華服、大宅、旅行......


讓年輕的塔瑪拉從小就清楚,


如何描繪出自己未來的生活狀態:


豪奢悠閑,精緻上流。


即使是在那個紙醉金迷的迷惘年代,


波蘭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也一直飽受著戰火的侵略,


所以使得

塔瑪拉在享樂的同時,


又在動亂中

飽覽人間疾苦。







1914年,俄國與德國開戰,


年輕的塔瑪拉愛上了


全華沙最英俊的單身漢,


一個名叫塔杜茲·蘭皮庫基


(Taduesz Lempicki)的律師。





塔瑪拉正在為塔杜茲·蘭皮庫基創作畫像




19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


朝不保夕的戰亂之中,


世界更應該學會及時行樂。


在銀行家舅舅的支持下,


他們在聖彼得堡舉辦了奢華的婚禮。







婚後兩年也許是塔瑪拉一生中,


最正經享受幸福家庭的時光。


她迅速融入俄國上層階級


貌美少婦的新角色


儘管對自己的畫筆頗為自負,


她還是將更多時間,


傾注在沙龍和派對中。





塔瑪拉《Young lady in green》,1927年




一年後,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塔杜茲被布爾什維克逮捕。


她在危機面前顯現出毀滅性的手腕,


剛滿20歲的塔瑪拉為了營救丈夫,


不惜出賣肉體,做瑞典駐俄國領事的情人,


居然僥倖成功,營救出了她的丈夫。





塔瑪拉《Le téléphone II》,1930年




丈夫獲釋後,兩人雙雙逃往巴黎,也從天堂掉落人間。




但也正是在巴黎,塔瑪拉真正開啟了自己充滿傳奇色彩的生活。







從錦衣玉食到一文不名,


革命年代常常發生的故事,


倒也沒什麼大驚小怪。


逃亡到巴黎後,


起先,兩人住廉價公寓,


靠典當隨身帶來的一些寶石、


首飾來維持捉襟見肘的生活。


之前的牢獄生涯雖不算長,


但丈夫顯然受到了摧殘,


成了一個一蹶不振、


性格陰暗的人。


這種局面甚至在他們的愛女


Kizette出生後也沒能改變。





塔瑪拉 《Marquis d"Afflito》




蘭皮庫基

始終不願出去工作,


但她曾發誓過「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


雖然生活總是有那麼多的磨難,


經歷坎坷她卻永遠不忘初心。


最後,

22歲

窮途末路的塔瑪拉,


終於提起畫筆完成了她的誓言。







塔瑪拉開始不分日夜地鑽研藝術。


天資聰穎的她,


在巴黎師從立體派畫家


安德烈·洛特及莫里斯·丹尼斯之後,


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在立體主義的啟發之下,


她融入更多時興的Art Deco風格,


洋溢肉慾和青春的身體,


出現在摩天大樓之中。





塔瑪拉 《亞當與夏娃》,1931年,私人藏




用色濃郁強烈,


隨心所欲卻又搭配得當,


畫中的人物永遠都有著


豐滿誘人的「紅唇」,


極具個人特色,


美且不凡,艷而不俗,


令人過目不忘,


從中看出她極高的藝術天賦。







她筆下的男男女女,


彷彿都在派對上喝得微醺,


眼神在輕快的爵士樂中,


沒有焦點地舞動。







塔瑪拉充分運用了女性對色彩的敏感度,


大膽運用純色複製了歐洲上流社會的


信男信女的頹廢生活情調:


沒有皇冠的國王、失落的貴族、


唯利是圖的少女,


炫亮的色彩和白色的組合,


展示了裸體藝術的種種魅力形態,


最終形成了塔瑪拉獨特的藝術風格。





塔瑪拉《Marjory Ferry》,1932年




塔瑪拉《The Pink Shirt I》,1927年




高大壯健的女人肌膚圓滑,


略顯倦怠的雙眼透著一抹神秘的表情,


都在不經意間告訴人們——


那是一個真正頹廢的年代。







很快,


塔瑪拉

被譽為「美貌新銳女畫家」,


一夜間成為歐洲社交界明星。


塔瑪拉成名了,


在她還很鮮艷的年齡。


訂單像雪片一樣,


飛向她位於巴黎的畫室,


有流亡的白俄貴族,


有美國的百萬富翁,


西班牙國王,希臘王妃……







似乎只有在畫這些上流人士的時候,


塔瑪拉才是完整的自己。


而那些人彷彿也只有


在塔瑪拉的筆下

才能真正顯赫。


塔瑪拉的作品

為她贏得了藝術界的名聲,


讓她進入巴黎上流社會,名利雙收。







她那一幅幅帶有很強裝飾性的線條圓潤、


色彩鮮艷、散發著濃麗的


肉慾氣息的女體肖像,


猛烈地撞擊著人們的視覺和感官,


一幅幅懸掛在繁華商業街櫥窗里,


點綴著那個時代最高的時髦。





塔瑪拉《Romana de la Salle》,1928年





再到後來,在歐洲上流社會,


只要能擁有塔瑪拉簽名的肖像畫,


就像是佩戴著巨大閃耀的鑽石配飾一樣,


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徵,


甚至比鑽石更加珍貴。





塔瑪拉《On the reverse》,1933年




於是

塔瑪拉

將女兒交給母親撫養,


終日沉迷於通宵達旦的派對,


毫不掩飾自己的雙性戀取向,


在一群俊男美女中變換情人,


並用畫筆勾勒出他們動人的肖像,


她說:「

只是為了畫好的畫,


畫家需要太多的愛,


男人的愛和女人的愛。








每當夜幕降臨,


她就開始新的一夜的生活,


不知疲倦地周旋與各種派對和沙龍,


直到凌晨回到家開始繪畫……





塔瑪拉《Printemp》




在20歲到30歲的這十年間,


她汲盡自己的創作才華、


放縱自己的情慾。


她把掙來的錢,


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談到自己的創作時她曾說:


每一幅都是自畫像

」。


在她的作品中顯露的自戀情節,


濃得難以化解。







《我的肖像》中,剪了時髦短髮的塔瑪拉離開家,穿戴著最新款服飾,開著香車奔赴下一個派對。




她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黛西一樣,像「爵士時代」里所有性感而冷血,甜美而物質的女性一樣,

逃離一個男人的懷抱,去物質和慾望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價值。





塔瑪拉《我的肖像》,1929年,私人藏




但對於丈夫,


塔瑪拉從來沒有想到過離婚,


因為對她來說婚姻是婚姻,


情愛是情愛,邊界清楚得很,


再說丈夫又是出名的美男子,


可後來還是出事了。


1928年,

塔瑪拉的

丈夫

有了情人,


也終因

受不了她的糜爛生活方式,


以及混亂的雙性戀取向,與她離了婚。







30歲的塔瑪拉

恢復了單身。


塔瑪拉傷心之餘,


離開了巴黎來到美國好萊塢,


成為了好萊塢明星最喜歡的藝術家。


5年後

與年長她20歲的富翁


勞爾·庫夫納男爵再婚,


並住進了他在貝弗利山莊的豪宅。


男爵作為奧匈帝國最大的莊園主,


從塔瑪拉登上畫壇之初,


就是她作品的主要收藏者之一,


對畫家來說,知遇之恩可謂之大。





塔瑪拉《勞爾·庫夫納男爵》




隨著年齡一天天地增長,


塔瑪拉開始發覺模特們,


年輕而富於活力的肉體,


與自己那日漸衰老的身體,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心情的黯然不難想像。







也許正因此,塔瑪拉後期的創作中,


早期那種鎏光溢彩、性感欲滴的鮮嫩膚色,


也逐漸變成了比較貼近自然的化妝色,


連早年愛用不已的玫瑰紅也絕少使用了。


塔瑪拉忽然間衰老了,慾望也變淡泊了。





塔瑪拉《Mexican Woman》,1947年




1962年,隨著第二任丈夫的去世,


她放棄了手中的畫筆,


並於晚年移居墨西哥,


1980年3月18日,


塔瑪拉在睡眠中去世。


按照她的遺願,骨灰被灑在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山頂。


由於男爵在之前給她留下了巨額財產,


以保證她在奢華中度過晚年,


所以

塔瑪拉

終歸還是實現了自己


「一生只過奢侈生活」的諾言。







無數讚譽冠在這個傳奇的女人頭上,

羅拉·克拉里基根據她的生平寫了一本《塔瑪拉·德蘭陂卡:生活的浮華與墮落》。




還有人根據她與義大利文壇大人物鄧南遮的相遇在洛杉磯上演過一齣戲劇《

塔瑪拉

》。





《塔瑪拉·德蘭陂卡:生活的浮華與墮落》





《塔瑪拉》劇照




很多人說她極度拜金,


但看到她的樣貌,


又怎麼忍心責備她呢?


上帝給予她82年的生命,


又給予了她美貌與才華,


還有顏值財富俱存的兩任丈夫,


以及諸多能滿足她肉慾的情人,


上帝是偏心的。







但傳奇可以有很多種,


尤其對於女人而言。


她們的傳奇總逃離不了挑逗與美麗,


以及各式讓男人為之痴迷的,

慾望的吶喊。







然而傳奇難免有雷同之處,


女人卻永遠僅此無雙。


關於

塔瑪拉

·德蘭陂卡


既罄竹難書,又流芳百世。


貶義詞與褒義詞同時為她存在。


矛盾得幾近可愛。



來源:私房藝術  

ID:

wh2dian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2017中國·濮院時尚周精彩紛呈 濮院輕紡城為濮院時尚產業發展再添新平台
全球最「喪心病狂」的13個行為藝術,你怎麼看?
漫談椅凳及其陳設格式
這樣的小店,讓人不想進去逛都很難
本該做個富家女,87歲草間彌生第一間個人美術館終於開幕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