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也有「黃金周」 ,而且是五個

宋朝也有「黃金周」 ,而且是五個

宋朝也有「黃金周」 ,而且是五個

吳鉤

不知道您會不會好奇:古人是不是也能享受「黃金周」(七天長假)?

許多朋友可能以為休假制度是到了現代社會才出現的。其實不對。中國早在漢代,便有完整的休假制度:每年的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給公務員放假若干天;此外,公務員每上五天班,可以輪休一天,叫做「休沐」,因為漢代公務員上班,食宿都在政府機關大院內,大概當時也沒有什麼公共浴堂,所以每隔五天,便要放公務員回家洗澡、省親。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已經非常完善:每年的傳統節日、節令,如春節、元宵、清明、夏至、臘日等等,國家都要給公務員放假,其中春節與冬至各休假七天,所以我們不妨說,唐朝人可以享受兩個「黃金周」。每個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也各休假一日,這叫做「旬休」,相當於今天的周假。另外,唐朝官員還享有田假、授衣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等休假福利。一年算下來,唐朝官員的節假日,至少在100天以上。

節假日天數可以跟唐朝媲美的,是宋朝。

一年113天休假

宋朝每年有多少天的節假日呢?

宋人筆記《文昌雜錄》里有對北宋中前期公務員休假制度的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

這裡的「祠部」,相當於「國務院節假日辦公室」。可以看出,宋代的法定節假日挺多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元日(春節)、寒食、端午、重陽、臘日等傳統大節,以及冬至、立春、立夏等節令;一是「天慶節」、「天聖節」、「先天節」、「降聖節」、「天貺節」這幾個官方設立的政治性節慶日。

在這些普天同慶的節日,宋朝的「節假日辦公室」都要給公務員放假,其中元日、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合計35天;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7個節日各休3天,合計21天;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節、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節、重陽節、立冬21個節日各休假1天,合計21天。總計77天(《文昌雜錄》的統計是76天,似有誤)。

跟唐朝一樣,宋代公務員每個月還有三天的旬休,一年合計36天;再加上77天節日假,可以算出來,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與今日中國大陸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但宋朝公務員享用的休假天數,應該比今人更多一些,因為還有探親假(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三年即有30日的探親假)、婚假、喪假等未計在內。

也許你要說了,這只是官員才能享受到的假日,尋常市民也有休假的權利嗎?

也有。在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坊場中,僱傭工人是有節假日的,一年大概可以休假60天,包括每月三日的旬假,以及元旦、寒食、冬至、聖節、請衣、請糧、請大禮等節假日。這些工匠每日的工作時間約為10小時,每年炎夏時節,即從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這三個月里,每日的工作量還會減半,如果換成時間,即相當於工作半日。

至於私營行業的傭工在節假日是否休假,宋政府似乎並沒有作出規定,大概這屬於民間社會自行調節的事務吧。

五個「黃金周」

從宋朝祠部的休假清單,我們發現,宋朝的七天長假有五個,分別是元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換言之,宋朝人可以過五個「黃金周」。

「黃金周」的說法,據說最早由日本傳入,意指國家通過給國民放長假的方式,刺激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節日消費,從而達到拉動經濟的目標。如果以這個涵義相衡量,宋代的七天長假符合「黃金周」的定義嗎?

不太嚴格地說,符合。宋朝的五個七日長假,至少有三個就是旅遊旺季與購物旺季:春節、元宵節、寒食節。

今人過春節,逐漸興起出遊的時尚。其實宋人也有春節出遊的風尚。南宋時候,每逢春節,杭州的「街坊以食物、動使(小物件)、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類似於有獎銷售)。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嘩」。這則記載透露出兩條信息:一、宋人過春節會盡情購物;二、春節期間,宋人不論貧富,都喜歡出門遊玩。

元宵節更是宋朝人購物、娛樂與出遊的狂歡節。節日未至,宋朝市民已早早準備好過節,開封街頭,各種娛樂節目早已開演:「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萬姓皆在露台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萬街千巷,盡皆繁盛浩鬧」。

購物也是宋朝元宵節的熱潮,最暢銷的商品要算各種精美的花燈,「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每夕皆然」。時人形容「燈品至多」,「精妙絕倫」。有一種「無骨燈」,是「混然玻璃球也」;走馬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還有一種名為「大屏」的巨型燈,「灌水轉機,百物活動」,是用水力驅動旋轉的。

從正月十四夜起,宋人開始放燈,連放五天,至正月十八日收燈。收燈之後,元宵節的熱鬧氣氛還未結束,市民們又紛紛出城旅遊。北宋時,開封「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南宋也一樣,「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開封城外的園林山水,杭州的西湖,都是宋人「探春」的好去處,「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踘鯉狂」。

為鼓勵市民出遊,宋朝政府還「立賞格,競渡爭標」,在郊外舉辦龍舟錦標賽,比賽之時,「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

這股始於元宵節的「探春」旅遊熱,通常要持續到二三月份的寒食節。而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又是宋朝的另一個「黃金周」。我們若以為清明—寒食節是傷感的日子,那就想錯了。清明時節其實是宋朝最大的旅遊旺季,借著出門掃墓的機會,宋人盡情遊玩于山水間,「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宴於郊者,則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宴於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宋朝的節日旅遊業十分發達,旅遊又帶動了交通、食宿、購物、娛樂等消費熱。也因此,宋朝人的社會生活呈現出濃郁的繁華、閑適、富有生機的氣息。

而從元代開始,法定節假日出現銳減,元朝的節假日只有52天:「若遇天壽(皇帝生日)、冬至,各給假二日;元正(春節)、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給假一日。」明代的法定休假日更少:「國朝正旦節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只在元旦、元宵、冬至三個節日休假,共放假18天,每月三天的旬休也取消了。大概朱元璋認為,閑適並不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清代的休假制度則跟明朝的差不多,到1880年代,清政府才在個別新式學堂試行西方式的星期日休息制度。

民國時,曾有「公知」大發感慨,批判中國人缺乏西方的「星期文明」:「西人星期日不做事,盡興游息,然及做事則聚精會神,不或稍苟。吾國人最大弊端,即做事與不做事,往往分不清楚。要做不做,不做之做,萎靡苟且,不見精神,至於星期日亦然。」他可能不知道,中國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產生了跟西方「星期文明」類似的旬休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狄仁傑,包拯,宋慈:誰才是真實的神探?
買不起房子?別灰心,宋朝人都在租房住
看,宋代的「疑罪從無」制度
一個盛產「怕老婆」故事的時代
一千年前的國際硬通貨,就是宋錢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