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見證歷史6-33春秋吳越青銅器精品,鑑、錞於、鉤鑃、兵器

收藏見證歷史6-33春秋吳越青銅器精品,鑑、錞於、鉤鑃、兵器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6-32)

---吳王光鑑(jian),春秋晚期,安徽壽縣城西門蔡侯墓出土,高35,口徑60公分

鑑是吳越及百越地區常見高規格青銅器物,有圓形和方形兩種,看其形,基本類似今日的大水盆。

此器有兩獸耳銜環,紋飾很明顯有印紋硬陶的風格。很有趣的是其腹內嵌鑄四小環,學界推測為放置冰塊所用。此器出土時共有一對,每件里有一隻瓢形小匜和一隻尊缶,匜為水器,尊缶為酒器,這從邏輯上也驗證了鑑的盛放冰塊的可能性,以冰冰酒,冰融化成水,以匜舀之。

此器內有銘文52字,敘述了這是吳王光嫁女至蔡的陪嫁品,春秋列國互相聯姻是常態,因此吳器出現在蔡國墓地,實屬正常。

---人面紋錞(dun)於,春秋晚期,江蘇丹徒出土,高43公分

錞於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是吳越及百越地區較為多見的樂器,普遍被認為是重要的軍中樂器,和鼓搭配,指揮軍隊攻防。但有錞於上的銘文鑄刻祭祀語,佑護後世等,所以不能簡單歸結為純軍事樂器。

錞於的形體形成應該與中原流行的匏壺類似,都為仿植物形體而就。此件錞於上粗下細,瓜體,整體傾斜,並不對稱規範,其他墓地所出錞於形體類似,但彎曲角度等並無固定模式。此墓共出三件,大、中、小號,應為一套。

此器上紋飾也很有特色,虎鈕,是錞於常見裝飾,和軍樂器相匹配;而此器頸部有一人面,則較為少見。商人常有虎吃人圖等的裝飾,在後母戊鼎、虎食人卣等都有表現,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這種表現是否融入了商人遺民文化的傳承?

---配兒鉤鑃(diao),春秋晚期,浙江紹興狗頭山出土,高40公分

鉤鑃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吳越自名的樂器,主要出土地點為吳越地區,楚地,徐國地區也有少量。紹興曾經出土有一套十一件青瓷鉤鑃,可以被認為是全套的數量。和中原地區流行的鐘不同,鉤鑃為下執柄,上敲擊,總體器型類似商樂器鐃(nao),而春秋同期,百越地區鐃仍然是重要的樂器禮器,甚至因為這些鐃的出土很多是窖藏,關於他們屬於商代還是春秋,學界多有爭論。但一個明確的事實,河南安陽商墓出鐃,西周各墓不出,因此春秋鐃,包括類似鐃的鉤鑃,明確傳承商文化,是可以認同的結論。

吳越青銅器最著名的非兵器莫屬,幾乎所有吳越墓地都有兵器出土,而很多楚國及中原貴族墓地也多發現吳越兵器,吳越兵器可以說是春秋時期兵器的經典,無出其右者。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湖北江陵望山出土,長55.7,寬4.6,柄長8.4公分

其劍之美不用贅述,是實用與審美的完美結合。

其真正的特點在複合劍身,用兩種不同的銅合金鑄成,劍身用含錫較低的青銅,故延展性強;劍刃用含錫較高的青銅,故堅硬鋒利。由於兩種材質顏色不同,故常被稱作雙色劍或者插心劍。這類複合劍身鑄造方式技術含量極高,春秋時期,只吳越地區可以做到。

這件劍的另一高技術是劍格的錯石鑲嵌,一面鑲嵌琉璃,一面為綠松紋飾。

---王子(於欠)戈,春秋晚期,山西萬榮后土廟出土,援長16,胡長9.5,內長8公分

由於不是出於持器人的墓葬,此器的主人有爭議,或為吳王僚,或為夫差即位前所擁有,器主地位顯赫是很明確的。

此器的看點在細線鳥形錯金銘文,體現了錯金工藝在春秋時期的運用,以及吳越錯金銘文獨特的如鳥形一樣的字體。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鑒賞春秋藝術精品。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意歷史收藏 的精彩文章:

收藏見證歷史6-32春秋楚國青銅器精品禁、神獸、鍾、矛
收藏見證歷史6-28傳統與時尚,楚地、吳越酒器禮器,盉
收藏見證歷史6-25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三,百越、群舒青銅器
收藏見證歷史6-24解析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二
收藏見證歷史6-23解析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一

TAG:存意歷史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