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分:養生安神除秋燥

秋分:養生安神除秋燥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這句詩出自北宋文學家謝逸的《點絳唇》,意思是說金秋已到了風清露冷、秋季過半的秋分時節。

晝夜等長

每年陽曆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即為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八月中,解見秋分。」「分」是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古籍《春秋繁露》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如左河水詩曰:「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即為「轉秋涼」。

智慧民諺

跟秋分有關的民諺有不少,如講冷暖氣象的諺語有:「早上涼,中午熱,要下雨,得半月」(豫);「早晚冷,中午熱,要下雨還得半個月」(粵)。以晴、風、雨為依據,預測後期的天氣諺語有:「秋分有雨寒露涼」(湘);「秋分有雨天不幹」(湘);「秋分北風多寒冷」(湘);「秋分冷雨來春早」(冀);「秋分雨多雷電閃,今冬雪雨不會多」(晉);「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氣壞」(冀);「秋分西北風,來年早春多陰雨」(桂);「秋分西北風,冬天多雨雪」(蘇);「秋分夜冷天氣旱」(桂)。

各地習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的,不過由於這一天每年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無月怎麼祭月呢?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2.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秋分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一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人們祈求的是家宅安寧,身強力壯。

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還能潤膚美容。實際上,「秋湯」也同樣具有秋天滋補的作用。

養生之道

在秋燥的環境下,辛辣、油炸、火烤過的食物皆應避免,以免耗傷精神。若想滋補陰氣,可多吃白色食物,如銀耳、燕窩、蓮藕、山藥、百合等。老年胃弱的人,可採用晨起食粥法,選食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秋天也可服用西洋參來補氣。相比人蔘、紅參來說,西洋參不會太過滋補燥熱,卻又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對於陰虛有火的人極為合適。

另外,秋分時節還要注意精神調養,保持神志安寧。我國古代民間有在九九重陽(陰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方良劑。(王俊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神 的精彩文章:

這種東西家家戶戶都有,用對了能養肝排毒、補氣安神,大家都小瞧它了!
【晚安神話故事】:精衛填海!
安神补脑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健大脑
星哥養生 神門與支正 安神定志
人體自帶的鎮靜安神葯:印堂穴

TAG: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