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7件事爸爸親自教,效果一定比媽媽教得好

這7件事爸爸親自教,效果一定比媽媽教得好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ID: qzlgzs)


在孩子人生的開始階段,第一次當爸爸的男人們常常手足無措。


韓劇《請回答1988》中,爸爸對女兒的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


「爸爸也不是從出生就開始當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每位父親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符合那個身份,而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爸爸,總是需要不斷地學習。

爸爸們常常覺得媽媽帶娃更靠譜,放棄了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其實教育孩子,很多事情,爸爸做起來的效果要比媽媽好得多。



1.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爸爸應該在家做家務嗎?


男人的責任心不僅體現在事業上,更體現在為人夫、為人父上,分擔家務,不僅僅能讓妻子心底溫暖起來,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演員佟大為曾經說:


「在家裡我會儘可能多做些家務,我認為男人在家裡承擔家務,也是責任感的體現。」


爸爸和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同時也讓媽媽們感到體貼,婚姻更幸福。



2. 適度「冒險」


媽媽奶奶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比如「別爬上去!」「別磕著碰著」!「衣服髒了!」


但是爸爸不一樣,爸爸一般不會大驚小怪,具有果斷、敢於冒險的性格特徵,一個經驗豐富,膽大心細的爸爸,更容易放手給孩子充分探索體驗的機會。


冒險不是去危險的地方,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野營、爬山、游泳……


實踐的過程勝過媽媽千言萬語。



3. 帶孩子運動 


運動最考驗人的意志,不僅強身健體,也是孩子體驗挫折的好機會。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北美國家的很多爸爸在運動的同時,就會習慣性地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很多媽媽們表示:這才是男人帶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可以說,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爸爸們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地帶著孩子運動,幫孩子養成運動習慣的同時,也能提升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4. 聊一聊性別 

家庭教育中,父親相對起到了性別認同的重要參照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和兒子的交流中,男孩會更好地從爸爸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日漸表現出男子漢氣概。


和女兒的交流中,可以讓女兒從小接觸到良好且明確的男性榜樣,分清男女之間的差異,更有利於培養女孩的女性氣質。


5. 講規則 


一般來說,大多數媽媽們可能會將各種問題訴諸情感關係,爸爸則偏向討論邏輯和規則。


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認為父親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紀律的世界」。


對於小孩子來說,規則是非常重要的,長輩容易溺愛,媽媽容易心軟,常常導致規則的多變性。


這時候,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漸給孩子立規矩,了解社會規則、道德原則、風俗習慣以及行為規範。事實證明,執行一致的規則孩子是願意遵守的。



6. 高質量的陪伴 


對於大多數中國父親來說,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不能陪伴的原因也很多,諸如工作繁忙、人情應酬、養家糊口等等。


有的父親也會因為很少陪孩子而對孩子產生愧疚,給予孩子很多物質上的補償。


然而親子關係不僅僅在於血脈相連,金錢彌補不了感情的縫隙。


無論多會帶孩子的爺爺奶奶、素質多高的保姆、多昂貴的玩具,也遠遠比不上爸爸陪孩子一起無拘無束地玩耍,一起快樂自由地讀書學習。


父親的陪伴,媽媽可代替不了。



7. 愛媽媽 


做個好父親,首先從做個好丈夫開始。


媽媽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人物。爸爸們不僅要支持自己的妻子,還要多多關愛她,主動分擔部分家務,安排夫妻相處的時間,例如一起出門逛一逛,聊聊天,或者看場電影放鬆一下。


如果孩子們長期處於父母的感情不和之中,他們會變得更加敏感而易受傷,也影響他今後的學習、工作、婚戀和生活。


爸爸愛媽媽,給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驚人發現:兔子並不是地球上的物種
你那麼優秀,別輸在顏值上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的兒子跳樓自殺: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偏見,比財富更重要的是做自己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