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春華十指葫蘆絲演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網路首發

李春華十指葫蘆絲演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網路首發

導師心語

十指葫蘆絲曾命名為「十一孔葫蘆絲」,之所以易名為「十指葫蘆絲」首先是因為該樂器使用了十個手指在音孔上參與了實質性演奏;其次是今後音孔的增加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發生量變,故以音孔數給葫蘆絲命名會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局限性,因此暫且以實際按孔手指的數量來命名和區分葫蘆絲的制式較為適宜,也期待有更合適的命名。

眼下十指葫蘆絲在製作上已初步經獲得成功,基本實現了寬音域作品的演奏,我用之演奏了《九兒》、《醉雨》、《茉莉花》、《在這裡留下我美麗的夢》、《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作品,倍感欣慰!個人覺得十指葫蘆絲將會受到大眾的青睞和追索。

——李春華

(新絲韻李春華師生與寧波交響樂團葫蘆絲音樂會)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觀後感

2017年8月18日,葫蘆絲藝術界領軍人物李春華老師率領中國新絲韻葫蘆絲藝術團在寧波音樂港舉辦了一場盛大師生音樂會。據了解,李春華老師與寧波交響樂團中西合璧,演繹了多首超七孔葫蘆絲作品,節目盛況空前。

雖然,本人遺憾地錯過了這次音樂會。但是卻在一次偶然機會,非常榮幸地欣賞了音樂會的視頻。看完視頻,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那種激動和震撼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春華老師用超七孔演繹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是一首以陝甘民歌作為基調所創作的一首新民歌。曲中運用陝北高腔的激越熱烈,真實樸素地頌揚了陝北人民群眾對黨的真摯情感,展示了一幅當年陝北人民革命生活、朝氣樂觀的動人畫景。其優美動人的旋律、明亮寬廣的曲調深受人們的喜愛。

自70年代以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有朱逢博、郭蘭英等著名歌唱家演唱的經典版本,有氣勢滂沱的合唱版本,還有鋼琴、古箏、笛子等多種器樂版本。在聽到過的眾多器樂版本中,要數民族樂器——笛子的演奏版讓我印象深刻。笛子悠揚高亢的音調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歌曲優美寬廣的曲調。

然而,在看完李春華老師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視頻後,我的這種印象顯然在發生變化。從李春華老師由一個小波音開始把引子部分緩緩牽引出來的那一刻起,全場鴉雀無聲,直到李老師一個長顫音把樂曲最後一個音符華麗結束的那一瞬間,掌聲雷動,無不驚嘆於葫蘆絲有如此高度的表現力。

據悉,李老師演奏《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使用的超七孔系列中的小D調十指葫蘆絲(也叫十一孔葫蘆絲,其音域從低音3到高音3,整兩個八度)。在演奏歌曲的熱烈部分,李老師也充分運用到葫蘆絲特有的副管,將樂曲的激情奔放的基調演繹的惟妙惟肖。李老師高超的演奏技藝自不用多說,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現在葫蘆絲竟然能將音域擴展到如此寬廣的地步,更震撼其在達到如此寬音域的同時,還完全保留了葫蘆絲的本味、音色和音質,感慨李老師弱而不虛,強而不燥的精湛把控。同時我也驚訝葫蘆絲竟然能和西方的交響樂融合得如此完美,水乳交融。我認為完全可以與笛子版本媲美,並又獨具風味。

我想我該重新定位葫蘆絲了。

它是一種古老的樂器,歷史悠久,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其輕柔細膩、圓潤質樸的音色,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長期以來,葫蘆絲(原七孔)也因其音域比較窄,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對更多樂曲的演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葫蘆絲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近幾年,在葫蘆絲技藝傳承者的不懈努力下,在傳統七按孔(正面6孔,背面1孔)葫蘆絲的基礎上,開創性地研發出了超七孔葫蘆絲。超七孔葫蘆絲保持了原七孔葫蘆的音色韻味,保持了音孔排列的實用性、可操作性,涵蓋了傳統葫蘆絲的指法和技巧,極大地拓寬了音域,增強了表現力,絕大多數的曲子都能得到完美的演繹。當前,已經成功開創出的超七孔葫蘆絲有八孔、九孔、十孔、十一孔葫蘆絲,音域跨越兩個八度。是葫蘆絲這種古老樂器里程碑式的創新,也是葫蘆絲的革命性發展成果,定將成為葫蘆絲髮展的必然趨勢。

山丹丹那個開花喲,紅艷艷……

李春華老師演繹的這首陝甘民歌曲調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廣東 鄧勛奕

GIF/1K

以往推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七孔葫蘆絲 的精彩文章:

TAG:超七孔葫蘆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