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散文 食物里的人生

經典散文 食物里的人生

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中,張愛玲懷念她的童年:「小時候在天津常吃鴨舌小蘿蔔湯,學會了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隻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像拔鞋拔。與豆大的鴨腦子比起來,鴨子真是長舌婦,怪不得它們人矮聲高,『咖咖咖咖』叫得那麼響。湯里的鴨舌頭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在北方常吃的還有腰子湯,一副腰子與裡脊肉小蘿蔔同煮。裡脊肉女傭們又稱『腰梅肉』,大概是南京話,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叫『腰梅肉』,又不是霉乾菜扣肉。多年後才恍然,悟出是『腰眉肉』。腰上兩邊,打傷了最致命的一小塊地方叫腰眼,腰眼上面一寸左右就是『腰眉』了。真是語言上的神來之筆。」

我在張愛玲喜歡吃的食物清單里尋找著她生命里隱藏的密碼。這些煙火裊裊中帶著蒸騰之氣的食物,似乎與張愛玲的人生遭遇有著某種血脈相依。舌品食物,胃知鄉愁,晚年的張愛玲獨自生活在洛杉磯,據說她還念念不忘她當年吃過的食物,可惜,這些夢中想念的食物,再也不能跨過太平洋,抵達那少了幾顆牙的嘴裡,讓她咀嚼回味一下對故國的記憶了。

在民國的星空中,大師們的炯炯目光依舊在朝我閃爍,吸引我的,首先當然是他們精神閃耀的光芒。不過讓我與這些大師們產生親近之心的,還是他們當中一些人也是典型的吃貨,並且留下了許多美食文章。

那些大師們抖動著長衫,興沖沖地奔走在北平、上海、南京的館子里,朋友的宴會中,某場慶祝的酒會上。洒脫狂放的林語堂,一說到吃頓時眉飛色舞,不過他談吃的一句話更讓我動心:「出於愛好,我們吃蟹。出於必要,我們也吃樹皮草根。」油爆蝦仁、醬爆雞丁是胡適先生的最愛;張大千吃不厭的是鮮蘑菇燉羊雜;在北平雅舍里談吃的梁實秋,喜歡吃蝦仁鍋巴湯、餃子;魯迅喜歡吃老家紹興的鹽竹筍、蒸魚、茴香豆;沈從文回到湘西,從故鄉帶回的是一船臘肉臘肝。食物,從來都是與故土保持相連的「信物」,它流淌在血液里,成為代代相傳的生命基因。

這些來自大地的食物,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大師們的精神骨骼、傳統氣節、天地良心。因為我相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食物一方所愛。一個人喜歡吃的食物,既補充了營養,帶來生命體征的變化,同時也應有精神上的哺育作用吧。

我甚至想像,一個人長期吃的一些食物,會帶來面相上的改變。那年我在三峽遊走,群山如潮,鄉民們背著一種中間細兩頭粗的背篼上山勞作,他們弓著腰攀爬山岩敏捷如猴。在一個峭壁林立的村子裡,我發現那些樸素的鄉民竟有相同的面相:雙眉有「川」字紋,嘴寬牙白,顴骨凸出,腮幫子闊,鼻孔粗大……後來我發現,在這個懸崖峭壁的村子裡,水稻稀少,主產紅薯、土豆、玉米,鄉民稱為「三大坨」,這些鄉民年年歲歲吃著「三大坨」度日,食物的營養加上大地之氣的灌溉,讓這些鄉民們的面相也漸漸走近了。

去年,我的老友秦大個子一夜之間發生了腦梗塞。他平時最愛就著鹵豬頭肉下酒,那種食物膠原蛋白豐富,使得秦大個子看起來總是滿面紅光,有時還生出幾粒痘痘來。有天碰見他,他還向我表演了幾下自學的格鬥拳,顯示自己身體的強壯。不料,秦大個子的血脂太濃,好比一條污泥攪拌的河,流得不再暢通,腦梗塞發生了。而今,從醫院出來的他,像嬰兒學步一樣搖搖晃晃在馬路上做康復訓練,說話含混不清,只有加以手勢輔助。前不久我看到他一個人扶著一棵樹在喘息,眼淚一下就衝出了眼眶。老秦,樹也是有血管的,那裡面全是清凌凌的水,一個人的血管要是像樹那樣清澈該有多好。

一個人的一輩子,也是與食物忠誠相伴的一輩子。在食物里,隱藏著芸芸眾生的脈絡,也構成了命運歡喜哀愁的一部分。(文/李曉)

摘自《齊魯晚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氏一家親 的精彩文章:

古文朗讀 登高
如果戒不了煙,為了健康就多吃這些東西吧!
經典散文 我曾踏花歸來
警告,沒有看完這篇文章,請不要隨便吃這些食物

TAG:傅氏一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