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父母分享人生的成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和父母分享人生的成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本期主播 雪冬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張德芬空間

最近有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兒行千里》,在各類選秀、真人秀中顯得非常特別,這是一檔屬於普通人的綜藝,邀請那些離家遠行的人們,來講述自己家庭的故事。節目強調了一樣東西叫「家風」

家風是什麼?一個家庭里能讓後代保持下去的風氣。

所以節目並不僅僅聚焦在「兒行千里母擔憂「的親情,而是當兒行千里對當今的年輕人來說成為常態時,一個家庭乃至家族的風氣是如何傳承的。

你不一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卻可以通過家風找到歸屬感。家風聽起來很抽象,但一旦把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它又可以非常明顯。

節目里有三個年輕人很有代表性,他們是麻省理工博士後何江,新華社戰地記者陳序,拍攝紀錄片的導演鄭若行。

三位都是30歲上下的年輕人,離家千里甚至萬里,當他們在現場和父母坐在一起時,在知識、經驗、見識、觀念都有差異的兩代人之間,卻能看到傳承著同一種東西,在父母和孩子有真實的分享在流動。

這幾個年輕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在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人生成就,父母的養育和孩子的回饋在互相流動,讓家風傳承下去。

和父母分享成就,

超越知識、經驗和見識

何江是首位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言的中國畢業生,這是哈佛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何江的父親高中沒畢業,母親學歷更低,連小學都沒畢業。在湖南寧鄉那樣一個打牌成風的地方,文化程度並不高的父母,兩個人都不打牌,卻心甘情願地在家陪著兩個兒子。一張四方桌,四個人一起學習、讀書。

(何江父母的這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他們陪伴孩子讀書,自己也感覺快樂,並不是在苦苦煎熬。這種發自內心的陪伴讓孩子也很信任父母,願意與父母分享)

後來到麻省理工大學做博士後,何江從事的是癌症研究,母親根本聽不懂他的專業內容,卻很愛在每周兩次的視頻通話中,看兒子展示實驗室,展示他做的事。在農忙季節,何江也陪著父母聊農活。

這一幕,也讓人看到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可以跨越知識、經驗、見識,何江的社會成就已經讓父母望塵莫及,卻並不妨礙與他們分享。何江的經歷側寫出了一個許多人的生活常態:感覺和父母沒話說,不知道怎麼向父母講述自己的生活。

但相比起來,是否願意和父母分享才更重要,如果願意,簡單的內容也可以連接起兩代人。

何江在節目里念了一封給未來孩子的信:

當你長大時,我的童年生活應該只能在你的想像中了……一個人需要走出原有的視野,才能發現和發掘自己的潛能,我慶幸你們的爺爺奶奶曾讓我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我希望你們將這份愛,這份樂天堅韌和踏實傳承下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走出原有的視野,創造自己的生活,這是每個離家的人心中的抱負,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沒有丟掉過去父母給予的生活,而是帶著父母的支持前行。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將自己創造的生活與父母分享。

和父母分享生活,

跨越生活形態的差異

新華社戰地記者陳序,可能和父母分享了一件在大家看來最不可能分享的事情:帶父母進入戰地,體驗自己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陳序進入中東戰地,之後輾轉戰亂地區,參與了上百次戰地報道。他的工作每一秒都可能發生危險,甚至曾經為了進入戰地,和以色列國防軍簽訂過「生死狀」。

和很多人的生活一樣,媽媽、外婆、奶奶對陳序的生活所知甚少,在一次新聞報道中,她們看到陳序站在一片廢墟中,才隱隱約約知道他的工作是危險的。不過,當陳序的父親陳燕偉出現在節目中時,一下就明白了是什麼在支持著陳序。

他的父親也同樣充滿了冒險精神,在改革開放初期,自學英語成為了一名國際導遊,專門帶別人帶不了的特殊旅遊線路團。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知道陳序想要什麼生活,一直在鼓勵他。

在如何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這件事上,陳序做了一個大膽又有謀略的決定:帶父母到相對安全的戰區,體驗自己的工作。

(陳序的做法也許並不適合每個人,但是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參考,讓父母理解自己的生活,我們也可以獲得更多支持。他的家風中的冒險、有勇有謀,也得以傳承

這又側寫出了一個生活常態:有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父母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

當兩代人的生活形態差異越來越大時,相互理解成為了一件重要的事,雖然沒有生活在一起,但關係卻不會因此隔離。

和父母分享思想,

給彼此自由想像的交流空間

在三個年輕人中,鄭若行是與父母生活最近的一個。在香港求學八年後,學影視專業的她回到了故鄉,開始拍攝父親的木工生活。一年24個節氣,每個節氣拍一集,到目前已經拍攝了兩年。

在這個家庭中,鄭爸爸是英雄,母親和女兒都崇拜支持爸爸做的事。木工是鄭爸爸的業餘愛好,在他的研究發明中,傳統木工在生活中延續,有蒸螃蟹的架子、變形拐杖、鳥籠、密碼箱,他喜歡做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

(鄭爸爸在節目里談到,家庭教育是「給她留時間,給她留想像空間」,給予自由的教育讓女兒在學成之後回到故鄉,讓自己的事業和父親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在鄭若行的故事中側寫出的生活常態是: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是否會干擾到彼此獨立的生活,它們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鄭若行家風中的浪漫、自由,並不一定適合每個家庭,不過像何炅說的,「在這樣的家風中,很容易滋生快樂。」

快樂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和父母的分享中沒有過多的負擔,不會因為自己離父母遠而擔心,也不會因為走得近而困擾。

自由這不僅可以是父母給予兒女的教育,同樣也可以成為兒女對父母的態度。

(對父母的關係鄭若行很放心行很放心,知道父母在一起已有足夠的樂趣。給予父母生活的自由,也是給予自己的生活自由)

節目里的現場觀眾,胸前都戴著一個名牌,上面寫著自己離家的距離。

有的人很近,10多公里,有的人非常遠,1萬多公里,他們在現場並不只是想起父母,還想到如何與父母在心理上靠得更近,這是離家千里的人找到歸屬感的方式。

因為父母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還願意聽下去的人;

他們可能是並不在身邊,卻能給你最多支持的人;

他們可能是唯一真心為你的成就毫無保留地開心的人。

和父母分享人生的成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作者 陳禹霏,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從事心理學應用性開發,曾參與運營百萬級心理學課程項目。專業的關注點和擅長領域,兒童發展和教育問題的解決,成年後的個人成長需求解決,包括戀愛、與父母的關係處理。

主播 雪冬,電台主播,二級心理諮詢師 ,冥想引導師 ,身心靈成長探索者。

今日互動

家,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歸屬感,家風,則是一個家庭里能讓後代保持下去的風氣。你的家風是什麼?你又是如何跟父母相處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你真正在乎的東西,在人生轉折點才能看得清
《爸爸去哪兒》: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樣陪伴孩子
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如何真正活過、愛過、釋然?
人與人的差距,藏在每一天的堅持里
成為別人,終不是長久之計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