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十種金色食物,開始享受金秋

十種金色食物,開始享受金秋

「秋天」二字首先讓你想到什麼?

是爽朗的天氣還是錦繡風景?

看看上圖就知道了

吃貨們首先想到的是

燒烤、火鍋、海鮮、水果、玉米

烤大串、哈密瓜、紅燒肉、烤肉

燒雞、大排骨、甜木瓜、羊肉串

桂花糕、大閘蟹、山楂酪、蓮藕

|

貼 秋 膘

玉米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緯度之間。栽培面積最多的是美國、中國、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羅馬尼亞。我國的玉米主要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

有一種說法:歐洲文明是小麥文明,亞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則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發源地,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這裡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歷史也已有3500年。

我們平時吃玉米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煮或蒸,其實細細想來玉米的吃法太多了,煲湯、油炸、炒飯、炒菜、煮粥、烙餅... ... 無所不能。

核桃

核桃,又稱胡桃,羌桃,為胡桃科植物。與扁桃、腰果、榛子並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幹果」。

核桃分布於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在中國產於華北、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新疆南部,生於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帶,中國平原及丘陵地區常見栽培,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區被譽為亞洲最大核桃林場。

核桃果實的成熟期,因品種和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一般來說,北方地區的成熟期多在9月上旬至中旬白露節氣前後,南方地區相對早一些。

南瓜

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南瓜可以做肴饌容器,食用亦可代糧食。

元代賈銘在《飲食須知》中也曾提到「南瓜」,他說:「南瓜,味甘,性溫,多食髮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麵同食。」但此時哥倫布尚未發現美洲大陸,而中國亦未發現南瓜的其他野生種,因此書中「南瓜」絕非今天我們所說的南瓜,而是其他的瓜類植物。只是今天的南瓜也不適合與羊肉同食,故以訛傳訛,甚至派生出「南瓜早就傳入中國」「亞洲也是南瓜原產地」等等錯誤的說法。

哈密瓜

哈密瓜又名雪瓜、貢瓜,一類甜瓜品種,果型圓形或卵圓形,出產於新疆。味甜,果實大,以哈密所產最為著名,故稱為哈密瓜。

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哈密王把甜瓜作為禮品向朝廷進貢,「哈密瓜」便由此得名,並成為新疆甜瓜的總稱。將哈密瓜做成奶凍、奶昔、派,或是炒蝦仁、拌沙拉,每種菜式都各有其滋味。

栗子

栗子正名為栗,我國栗子品種豐富,根據外形分類大致為兩種,一種為錐栗,主要生產在福建以北山區,扁平個大的為板栗主要在中國北部多省都有。

分布於中國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河南、陝西黃龍縣等地,河北承德寬城地區板栗、河北唐山遷西地區皆含有機成分鐵,因此特以有機板栗著稱。栗子的做法可就太多了,在這就不一一列舉啦,吃貨們可以到文末留言。

柿子

柿子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主要種植地區在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地山區,19世紀傳入法國和地中海各國,後又傳入美國。

因為柿子含有較多的果膠、鞣酸,上述物質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易形成胃結石。空腹吃柿子,大量的柿膠酚和紅鞣質收斂劑與胃酸凝結成硬塊,形成「柿石」,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胃潰瘍,甚至胃穿孔等,在飯後吃就不易形成「柿石」。

雞油菌

雞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時也叫杏菌、杏黃菌或黃絲菌。

雞油菌通常在秋天生長於北溫帶深林內,東歐和俄羅斯出產世界上最好的雞油菌。中國部分地區也出產幾個品種的雞油菌,其中以四川及湖北西北地區的質量較好,但產量不大。雞油菌雞油菌在德國非常有名,它和著名的德國香腸一樣受人喜愛,但價格要貴很多。

雞油菌在烹制時菇體很吸油,吃的時候一口咬下去,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擠壓流出來,如雞油一般, 故此得名。成熟的雞油菌有點喇叭花的樣子,顏色很鮮艷,比一般的蘑菇要韌,有點彈性, 聞起來有明顯的杏香味。

花生

花生主要分布於我國山西、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非洲、美洲、巴西、埃及、巴拉圭等地也有栽種。

花生可生食,也可油炸,可炒、可煮,從佐餐的佳肴到下酒的小菜,花生無處不在,在諸多吃法中,以燉吃為最佳。用油煎、炸或用火直接爆炒,對花生中富含的維生素E及其他營養成分破壞很大。

柚子

柚子又名柚、文旦、香欒、朱欒、內紫等。分布在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最北限見於河南省信陽及南陽一帶,東南亞各國也有栽種。柚與橘同時見於我國文字記載的約於公元前3至4世紀,其時長江一帶已有橘和柚種植,並都被選為貢品。

柚子燉湯、入菜燒雞翅、燒各種肉類,不僅可以降低油膩感,還為肉食增添了一絲清香的氣味。柚子甜品也是深受大家喜愛:蜂蜜柚子茶、柚子皮糖、柚子奶昔... ...無一不挑逗著味蕾。

黃豆

大豆通稱黃豆,原產中國,古稱菽,現今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

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由於它的營養價值很高,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綠色的牛乳」等,是數百種天然食物中最受營養學家推崇的食物。

-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

秋天到了,無懼膘肥肉壯,吃貨們約起來~

更多好味娓娓道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珍稀植物的「諾亞方舟」
地理知識 何處是燕山?
西湖水中有什麼
追本溯源 走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中國的「全民漂流」觀察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