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搖擺鯨:我想愛到了八十歲仍是一腔熱忱

搖擺鯨:我想愛到了八十歲仍是一腔熱忱

愛情里不同人群的差異,以及由此產生的爭執、磨合、互補……似乎永遠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這也是方舟女性小說讀書會第八期共讀書目《愛的進化論》和《食愛而肥》最為共通的主題。

本周四晚 8 點,我們有幸邀請了到《食愛而肥》作者搖擺鯨——一個豆瓣評分高達 9.4 的情感專欄作者,來和大家做一場語音分享,一起聊聊關於愛情婚姻的種種體察和感悟。

搖擺鯨和我們分享的,不僅是圍繞《愛的進化論》與《食愛而肥》的閱讀寫作心得,也有許多關於愛情婚姻的體察和感悟——

- 男女之間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理解差異,究竟有多大?

- 東西方關於幸福婚姻的標準,又有何不同?

- 當我們談論婚姻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些什麼?

- 描寫婚姻的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究竟有哪些意義?

以下為這場語音分享的錄音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豆瓣閱讀專欄《食愛而肥》的作者搖擺鯨,非常感謝豆瓣的邀請,也很感謝編輯老師為了這次活動做了大量細緻的溝通。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作品是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最新作品《愛的進化論》,我將結合這部作品和大家聊聊婚姻大事。

阿蘭·德波頓的《愛的進化論》距離處女作《愛情筆記》已過去二十餘年,期間他也經歷了戀愛、結婚、生子,這些經驗也滲入他的作品中,在進化論中他對愛情和婚姻的剖析更為練達和深刻,且有一種洞徹世事後的從容開闊。

尤其是本書的《羅曼蒂克之外》的章節中,兩位主人公在歷經婚姻中的各種曲折磨難,親密關係即將崩塌的時刻,看到這裡我覺得這段婚姻可能會走向盡頭了,再加上柯爾斯滕遭遇母親病重,丈夫拉比失去事業攀上巔峰的最後一次機會。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峰迴路轉,在絕望中結局並沒有走向支離破碎。故事中得到主人公以一種坦然的姿態選擇接受了婚姻,也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作者描述的在古堡酒店充滿哲學意義的一夜之後,夫妻二人牽手重新踏入一片寧靜祥和的平地。這部分的表述帶著一份超然的平靜,這顯然是一個很有閱歷的成熟作者展現出來的智慧。從敘述風格來看,進化論是一本偽裝成愛情小說的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論著它延續了以往作品風格,在敘事中夾雜了大量的理性分析和論述。人物塑造和情節在德波頓的作品中一向是被弱化的,即使是面對婚姻生活這類很具體、很瑣碎的題材,作者也是進行了高度的提煉,從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角度進行剖析。雖然削弱了閱讀的快感,但同時也提供給讀者一個更廣闊的緯度去解讀兩性關係中看似普通的行為。作者很敏銳,有很深的洞察力,儘管進化論的情節和人物設置很簡單,但讀起來並不覺得乏味,因為它的文字在思維上的洒脫縱橫給讀者提供了一種內在的開放和廣闊。

GIF/515K

我自己看這本書看了有一個星期,雖然只有十多萬字。我常常看一看就停下來想一想因為他說的很多是高度凝練的,可以用來概括婚姻生活中很多的表象。進化論基於時間線將戀愛婚姻分成了許多階段,比如《羅曼蒂克》《圍城之內》《為人父母》等等,章節之下又分為若干個小單元,時間感強烈,讀起來好像是目睹了一對夫妻走過婚姻的整個過程。

再來說說我自己的作品《食愛而肥》,是一部關乎婚姻生活的隨筆。相比進化論的清醒冷靜,它可以用熱鬧來形容。當初開這個專欄的想法就是有趣,不管開不開心的想法都可以用有趣去講述。《食愛而肥》並不深奧,離生活很近,它的取材都是生活瑣事。一頓晚餐,搬家,減肥都是素材,沒有對現實的深刻解剖。它是一本給婚姻解圍的書,不嚴肅,還有點不正經。但是讀者能感覺到婚姻的溫度和日復一日里偶然迸發的詩意。

接下來我將結合兩部作品內容來探討有關婚姻的疑惑。第一個問題是他們從此過上的幸福生活真的存在嗎?

我想當女孩憧憬穿上白婚紗的樣子時,愛情里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就產生了,那就是婚禮前的戀愛和婚禮後的婚姻生活。

但是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關於愛情的大部分作品似乎只有前半部分,連童話的結尾也是「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不禁要問然後呢?他們從此真的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婚禮到底有什麼魔力呢?難道過完那一天我們的伴侶和生活就會突然變成另一種樣子嗎?我想說沒有經歷過婚姻的人不會理解婚姻的複雜,但正是這種未知激發了我們的勇氣。對戀愛中的人來說結婚是一個目的地,是現階段可以攀登的最高峰。試著想一下,在戀愛中最感人的一幕莫過於男孩舉著鑽戒下跪,而女孩眼含淚水紅著臉說我願意。即使直到這個時候也許他們誰也不知道結婚意味著什麼。也許誰都沒有和孩子相處超過十分鐘,也不知道養育孩子是什麼感覺。正如進化論中描寫拉比求婚時的感覺;

「婚姻,於拉比而言,彷彿是那通往親密無間的無畏之路的高峰時刻,而求婚,則不乏閉目縱崖的每一點激情誘惑,期盼並堅信會有愛人崖下相托。

他的求婚,在於他渴望保存、冰封他和柯爾斯滕對於彼此的感情。他希求通過成婚,讓一種狂喜的感受獲得永恆。」

所以決定結婚的人是被一種強烈的感覺推動著走進了人生下一個階段,其實當時他們對婚姻生活並不了解多少。

那麼婚姻生活真的乏善可陳嗎?戀愛時和結婚後的感覺真的差異巨大嗎?為什麼婚後的生活鮮少有人關注呢?就像進化論中說的人們常常問一對新人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但不會問你們婚姻生活怎麼樣。我個人認為婚姻其實是從戀愛那種發燒的非正常狀態重新回歸生活的過程。這是種長久的,穩固而靜止的狀態,缺乏我們嚮往的激情和衝突。如果一段婚姻生活開始跌宕起伏,那這段婚姻生活多半是亮起紅燈了。

GIF/702K

另外我們對婚姻的失望也源於對它的參考標準和它的期望,就像《愛的進化論》中說到電影和小說中的愛情版本和現實中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如果以藝術作品中的愛情為標準的話,那麼大部分人的婚姻生活都是傷痕纍纍,不如人意。關鍵在於如德波頓說的錯的是藝術,而不是生活。那我可以說錯的是幻想而不是生活。我們對於婚姻生活的失望可以歸結於我們期望戀愛中的夢幻狀態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事實是荷爾蒙不會為我們的意志左右,時間一到是一定會回落的,於是這個時候我們覺得伴侶變了一個人,其實他只是恢復正常了,得了一場愛情的病後痊癒了,你開始和真實的他相處,故事會從這裡重新開始。

那麼認清婚姻的本質是一種悲觀嗎?是讓我們對未來不再抱有期待嗎?當然不是。我認為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性的視角,當我們在深陷感情的焦慮和悲傷的時候,也許除了怪罪對方還能找到另一種緩解的方式。這種透徹的認知使我們獲得坦然的心境並樂於接納事實,而不是一根筋地把伴侶和自己逼向牆角。

GIF/587K

再來說說永遠不能理解對方的兩種人,那就是男人和女人。

進化論雖然採用了第三人稱,並且力求客觀公正。但它明顯還是男性視角,作者描寫了大量男性的心理活動,包括不少自私陰暗的想法。同樣的事件在妻子和丈夫的內心折射出的完全是兩個世界。

食愛中作為妻子的妞永遠是積極主動處在戰鬥狀態的,對周圍的一切變化十分敏銳,想方設法改造胖虎……她維持著家庭的秩序使生活井然運行,在妞的意識里家庭的概念大於她個人。

而在進化論里,拉比即使走進婚姻也依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在家庭中是一個索取的角色。當周圍人和環境不符合他的預期時就開始進入抱怨模式。

舉兩個例子。

當柯爾斯滕對朋友能去希臘租整棟別墅度假表達出羨慕時,拉比譏諷地說:「親愛的,我很抱歉自己不是一個擁有別墅的闊綽外科醫生,讓你和我一起窩在這貧民窟里,我很慚愧。」

這裡有一段拉比的心理描寫;「拉比但願她能停止這種攀比之風。他希望她以自身為榮,而不在意自己在這無聊的貧富排序中的地位。他需要她感恩他們生活中的那些非物質財富。他期待她珍惜自己的所得,而非痛苦於自己的所不得。」see?這位丈夫絕不會認為是自己掙得太少,而是把這種不滿轉化成對妻子的責怪和要求。

還有一段,就是拉比當時自己已經出軌,但他聽到妻子和某個男同事一起吃過午飯,並且誇讚了那個男人,他就開始各種猜忌,嫉妒,進而審問自己的妻子,問他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故事,這個男人是不是想和你發生點什麼?

你看他的心理活動:「各種疑惑湧上心頭,這姦情已經持續了多久?他們見過多少次面了,都是在哪兒苟且的?」

男人也許應該問自己一句我是不是有時候太自以為是了,而女人則要區分開男人的本性和他愛不愛你。有時候男人的這種自我和利己是進化中寫在他們基因里的,也是他們獲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食愛而肥》中有很多是描寫夫妻二人是怎麼融入對方家庭的,比如《我和婆婆的愛恨情仇》《拜見岳父大人》估計德波頓看到的話一定很驚訝,但對中國夫妻來說這是繞不過的事情,中國的婚姻一般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第二個感受就是和我們的傳統觀念有關,那就是夫妻在婚姻中的責任和平等。在進化論中這對夫妻無論在工作收入、養育子女方面都是對等的,沒有誰認為誰應該做什麼,平等到妻子明天讓丈夫熨燙一下床單,丈夫說明天中午不是輪到你嗎?但是在中國儘管大部分女性有自己的工作,但「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影響依然很深。

GIF/642K

當我們談論婚姻的時候在談論什麼?結婚後會發生什麼?真的如德波頓所說會想了結對方,偶爾也想了結自己嗎?我曾經看到一個總結,說婚姻分為幾個階段:蜜月期、磨合期、倦怠期、崩潰期、全盤崩潰期、涅槃期。先不管這個說法準確,我們來聊聊矛盾的根源。為什麼結婚後我們一定會吵架呢?

《愛的進化論》中描寫婚後的第一次爭吵,拉比和柯爾斯滕一起去宜家選杯子,兩個人意見相左,拉比覺得自己娶了個瘋子。是不是很熟悉?為什麼不能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放過彼此呢?分析一下原因。首先我們堅持的每件小事不是當下決定的,而是有它背後的淵源。舉個例子,拉比因為兒時經歷過戰亂,所以睡覺要關窗,這讓他感覺安全。而柯爾斯騰則喜歡開窗呼吸新鮮的空氣。所以他們因為開窗關窗的事不斷發生摩擦,如果外人看到的話就會很不能理解,覺得這就是件小事情。但我們大部分都為了這類小事情爭吵。從戀愛回落到婚姻生活時,我們不但在跟眼前這個人相處,還在跟他的過去、審美、習慣、親人對他的影響等等三百六十度的他相處,而每一點都不是能輕易改變的,所以這種挑戰無處不在。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會覺得門當戶對的人更適合,我想他們成長背景相似,所以會減少這方面的衝突。

爭吵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原因,就是兩個人熟悉之後會無端淪為對方的出氣筒。就像拉比夫婦各有一張怪罪清單,找不著鑰匙怪你,緊身褲脫絲怪你,甚至沒有進入心儀的領域,跟母親聯繫少了,不管不管全怪你。結婚之後我們的人生開始不那麼輕鬆,會擔負起很多責任。我們總會把種種不如意歸咎於對方。在《食愛而肥》里有一篇《寫給丈夫的情書》,我個人很喜歡這篇。裡面就有一段說,妻子看著丈夫熟睡的背影,心裡湧起內疚,為把自己生命的重量疊加在丈夫身上,也許是她不願承認有些苦其實是宿命式的苦。就是你不管結不結婚有些痛苦都是會來的,有些朋友一個人過得不好的時候問我結婚後會不會好一點,其實如果你一個人過得不好,兩個人可能會更糟,不要寄希望於用結婚來改善你單身時的問題。反過來,結婚的兩個人認為離開了對方回到一個人的狀態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但是其實不一定。很多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但是你把它歸結於對方身上。

矛盾產生的第三個根源,控制,按德諾頓的說法是施教。我們總想把伴侶改造成期望的樣子,讓家裡始終貫穿著一個人的意志。這種控制權的爭奪其實也意味著彼此為這段婚姻失去多少的自我,這種失去肯定是不愉快的。其實我們都在有意無意的做這件事,食愛中的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改造胖虎。那麼描寫婚姻的作品對現實有什麼指導意義呢?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幫助嗎?

很多讀者問我《食愛而肥》裡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德波頓在宣傳進化論時也被讀者問還愛不愛他的妻子,德波頓的回答很聰明,他說作者會用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沒有經歷過的事情。讀者確實會把作品和作者自己的經歷聯繫起來,要說完全沒有關聯是不可能的,要問是不是真實的,我的回答是現實生活是多維度的,複雜,混亂,充斥著相互矛盾,在這片海洋中你打撈起什麼樣的情緒和故事完全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漁網。可能我打撈起的是海星、珊瑚,在同一片海域里胖虎打撈起的是礁石、鯊魚。但不管打撈起什麼,這些都只是生活的瞬間。糟糕的是美妙的感覺會很快過去,好處是悲傷也會很快過去,這些作品都是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角度。

那我最後我要吐槽一下德波頓,因為他一直在吐槽浪漫主義,我當然是不服的,因為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我認為在愛情里追求純粹啊情投意合、靈魂伴侶這些都無可厚非。我並不鼓勵大家去做一個極致的浪漫主義者,但是我認為無論經歷多少現實的磨難和不堪,我們心裡都應該保留著一個浪漫主義的人格。

還有一句話我也不贊成,德波頓說愛不是一腔熱忱而是一種技能。我想說經營婚姻和家庭是需要技巧的,但是愛到了我們八十歲的時候仍是一腔熱忱。

- 本期嘉賓 -

搖擺鯨,生於南京,曾任電視台新聞記者。2015 年夏天開始在豆瓣寫作,發表專欄《食愛而肥》,中篇科幻小說《靈境之眼》。其他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我的雲端少年》,劇本《天黑黑,欲落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瓣閱讀 的精彩文章:

海外華人大齡女青年是如何尋找真愛的?
重讀她的潛水專欄,紀念我們的作者denovo
空巢老人調查: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在上海的人身上都有他們自己的「上海故事」
光在資料館刷片怎麼夠,難道你不想成為我們的一員嗎?

TAG:豆瓣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