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眼望,天高雲淡,層林盡染

放眼望,天高雲淡,層林盡染

文化種子 慧根眾生

秋分時,

水開始幹了,

雷聲也少了,

蟲兒也要過冬了。

秋分

風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秋分之後溫度降低,水分蒸發少,空氣中濕度降低,雨水少,天氣涼爽,冷暖空氣交匯的機會不多,難以聽到雷聲、看到閃電了。

秋分二候:蟄蟲坯戶。王安石詩: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是培的意思,寒氣漸深,驅逐著蟲類入地封塞巢穴,準備冬眠。雷聲停了,一些蟄蟲和動物趕緊趁此機會在土壤中修建巢穴。坯是細泥,小蟲們在地下用細泥糊一個窩,留一小洞作為進出的通道,待天冷時,將小洞塞住,進入冬眠期。直到來年驚蟄,初春之雷再次響起,驚醒它們,才紛紛爬出來。

秋分第三候:水始涸。涸指乾涸,春來遍是桃花水,夏日粼粼滿平湖,秋分後十幾天時,北風初起,濕潤空氣南移,冷暖空氣交替機會減少,雨水也漸少,地面存水慢慢滲入地下。於是,地面的小水塘或淺表有水之處,會出現乾涸的情形。秋冬漸於乾涸,這是秋天肅殺的表現。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一首《點絳唇》,是宋代詩人謝逸的秋分記憶。風清露冷,月色清涼,有仙子素衣,翩翩起舞,昭華管中,舞亂,人散,卻有桂香漫漫。

八月,桂花當令,因此又稱為桂月、壯月。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明人謝在杭寫福建延平山中的桂樹林:」延平山中,古桂夾道,上參雲漢,花墮狼藉地上,入土數尺。壯麗令人驚嘆!」

桂花可製作各種美食,人們用桂花製作桂花糕、桂花糖藕等。南京桂花鴨,因鹽水鴨有桂花鹵入味,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清香。

秋分時節,民間很多地方要「吃秋菜」,是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秋分一到,人們紛紛去田野里采秋菜,嫩綠的,細細的經有巴掌大小,採回的秋菜與魚片「滾湯」,叫做「秋湯」。民謠說:「秋湯灌臟,洗洚肝腸。闔家老小,平安健康。」吃秋菜,祈求家宅平安,一切如意。

因秋分節令與中秋合二為一,除了月餅,過節應景食品還有藕、菱、芋艿、美味的螃蟹和田螺,民間認為,中秋時的田螺可以明目。不少地方有中秋吃芋頭之俗,意為辟邪消災。

中秋八月中,俗以此日為三秋之中,故名。中秋一圓月,相傳唐玄宗與方士葉法善夜遊月宮,民間賞月遂成風氣。《東京夢華錄》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逢中秋之夕,富戶人家或登樓臨軒,或安排安宴,子女團圓,賞玩月色,留連達旦。百姓們家家設露天香案,擺上瓜果梨桃、酒食月餅,合家焚香拜月。縱家貧之人,亦能解衣沽酒,不肯虛度此夜。

清代又有燒斗香、點塔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其中樹中秋,即用竹條扎燈。燈內有燭,點燃,下面再接許多小燈,繫於竹竿。入夜,滿城星星點點,燈火與明月交相輝映,也叫「豎中秋」。吳地風俗,中秋夜婦女盛妝出遊,踏月徹曉,謂之「走月亮」。沈復《浮生六記》也有「中秋日……吳俗,婦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戶,皆出,結隊而游,名曰『走月亮』」。

從白露,到秋分,秋已行一半,放眼望,界面闊大,色彩斑斕,天高雲淡,層林盡染。

記得那碧雲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記得那秋日勝春朝,一鶴凌雲,晴空皆詩行。用那時曲詞,佐今日秋色,不亦快哉!

《醒獅國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道子醒獅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中道子醒獅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