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醫案是最能體現人生百態,世間冷暖的。正如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樣,醫書讀的多了,能把一個醫生的眼界抬高的。不過能讀的進古醫書的醫生也是寥寥可數了。現在的中醫讀古醫書都非常狹隘,所以會或多或少有點偏頗。而一旦讀書不多,而視角偏頗,幾乎就限定了人生技藝的成長空間了。

所以,任何一個有心學中醫的人,務必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讀遍醫書。

自己有兩個集中讀古醫書的時間段。第一個是抄方以後,幾乎讀遍自己學校圖書館開放借閱的中醫醫集。其中有泛讀有精讀。這有助於奠定一個基調,歷史各個中醫名家幾乎都能恰當的確定其地位和學術特點。有了這個基調,對中醫的理解總不會有過大的偏差。第二個是工作以後,幾乎讀遍當地圖書館裡自己有興趣的各門類書籍。幾乎都是泛讀。這種廣博的閱讀量,也有助於奠定另一個基調,在醫學之外,具備一個更廣博的視角。好比陽光底下並無新鮮事一般,歷史規律總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看清這一點對理解人類這個物種是大有幫助的。

當然在圖書館讀書,不能沉溺於小說。一旦沉溺小說就荒廢時日了。感覺很奇怪的是,大學以來,對小說幾乎就沒什麼興趣。最感興趣的就是人類思維的自我反思一類的東西。即,試圖找到人類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或者說想搞明白,「我活著究竟有何意義」這類有點哲學傾向的問題。

一個正確方向性的尋覓,總會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的。困惑是孤獨的源頭。每一個人都註定是孤獨的。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與人是否健康,貌似是哲學與醫學的問題,但其實並非風牛馬不相及的。身體的健康與靈魂的健康本來就關係密切。一個解決不了靈魂健康的問題,註定也很難解決好身體健康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串雅鳴謙齋 的精彩文章:

柴胡極大量一案

TAG:串雅鳴謙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