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老師:引用這兩味葯,可在是非煩惱中得到一點清涼

南懷瑾老師:引用這兩味葯,可在是非煩惱中得到一點清涼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社會上的人是說話隨便,不負責任,喜歡發表意見而已。別人說話容易,聽起話來可得注意,不但不能隨便相信自己的耳朵,有時親眼看見的事也未必真實,未必是實情。

所以當一個領導人,不要亂聽是非。如果去聽的話,是非就太多了。因此想起來前天看到的兩首好詩,作者佚名: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是人前只點頭。

假使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

獨坐清寮絕點塵,也無吵雜擾閑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兩首詩固然是出世的,屬於修道的修養,但是對我們做入世事業的在家人,偶然引用來吃這兩味葯,則可在事業的塵勞煩惱中得到一點清涼,所以姑且名之謂「兩味清涼劑」。

在入世的立場看起來,這個態度似乎有點消極,但是也說明耳朵聽來的是非絕對不準確的道理。由此再迴轉來看「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的道理,就要注意了。

孟子為什麼說這些話?就說告訴我們臣道的道理。凡是當別人幹部的,既然答應了,就要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盡其責任。在處理許多問題、許多麻煩時,都要知道這些原則。

孟子講臣道「無責耳」的同時,也是告訴領導人要注意的地方。領導人因地位的關係,很容易聽到左右的是非;如果領導人沒有判斷的話,問題、煩惱就來了。所以對是非就要辨別清楚,那也就是「無責耳矣」的意思了。

歷史上有許多秘密的大臣,被稱作帝王的耳目,這是後世的形容詞,其實在古代好的大臣被稱為帝王的股肱,就是手足。一個人是靠足走路、靠手做事的;到後來有了耳目就遭了,那是觀察小事的,小事多了頭腦就常被耳目騙了。所以要想幫助別人,千萬不要做人家的耳目。要想耳聰目明,需靠自己的頭腦,而不是靠人「打小報告」,否則是非就隨之而來了,反而弄混了自己的頭腦。

整理自《孟子與離婁》

-----------------

這個天地的萬物,都在永遠不息的動態中循環旋轉,並無真正的靜止。所謂靜止,也只是相似止息而偶無動態感覺的情景而已。因此,同樣的原理,不同表達的《周易·繫辭傳》里便說:「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萬事萬物,動必有咎。在動的作為里,所謂好的成分的吉,只佔四分之一。不好的凶,和僅次於凶的不好——悔、吝,便佔四分之三。

然而天地與萬物,畢竟都在動態中生生不已地活著。活像是動,動是活力的表現。因此,愈動而愈生生不已。生生不已和永遠活動互為因果,互為生活。

既然了解到天地之間氣分的變化往來,變動不息,生生不已,有無相生,動靜互為宗主。那么,就可進而了解到一切人事的作為、思想、言語,都同此例。是非,善惡,禍福,主觀與客觀,都是不能肯定的確有一絕對性的標準。如果一定要理論上爭辯到有一個絕對的道理,這個絕對也只是在文字上,人為的,暫時裁定為窮盡之處而已。其實,在動態中,愈動而愈出,永無有窮盡的一點。猶如數理在開發中,也永無盡止。

同樣地,人世間的是非紛爭,也是愈動而愈有各種不同方面的發展,並無一個絕對的標準。「才有是非,紛然失心。」只有中心虛靈常住,不落在有無、虛實的任何一面,自然可以不致屈曲一邊,了了常明,洞然燭照。這便是「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的關鍵。但也有認為老子這兩句話,是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教條,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老子所說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的話,並不完全是教人不可開口說話。只是說所當說的,說過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說,不可不說。便是言滿天下無口過,才是守中的道理,才與後文老子所說「善言無瑕囗」的意旨相符。否則,老子又何須多言自著五千文呢!譬如風箱,在當用的時候,便鼓動成風,助人成事。如不得其時,不需要的時候,便悠然止息,緘默無事。

《老子他說》

******

9月29日紀念懷師誕辰百年系列公益微課第一講,非常榮幸地請到著名實業家、恆南書院創辦人李慈雄先生。(分享課程鏈接給好友或至朋友圈,獲得免費收聽資格。讓更多的人感受懷師的精神與教化)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這種心理會擋住我們一切成就,因為把自己的本心覆蓋住了
南懷瑾老師:很多人不信宗教不學佛,但他們的行為卻是菩薩
南懷瑾老師:人真正的中樞在哪裡?把握好了生命的質量會大不同
三面之交——悼念南小舜先生
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習慣的誤區和正確方法

TAG: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