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我們無聊的一生

致我們無聊的一生

點擊下方,即可收聽FM

這個朋友與我相識於二十三年前,那時我十八歲,她二十一。

十八歲的我漂泊在南方一個小島,很落魄。那個二十一歲的女孩兒來自武夷山,容貌出眾,她讓我和她同住在一個小閣樓里。她在島上一家理髮店工作,性情溫柔,手藝不錯。每天上午9點,她一片一片拆開理髮店的木門,打掃衛生,燒好開水,迎來她的第一個顧客。也有時候,老闆會親自來開門,她便像放假一樣,和我一起去吃味道極好的麵線糊,加滷蛋,加大腸,加油條。她悄悄付錢,面對我的尷尬裝著視而不見。她穿著長長的棉布裙子,海風把她的裙擺吹得飄飄蕩蕩。她沉靜而溫暖的眼神,柔而美的臉龐讓我有親人的錯覺。晚上她會帶回剛出爐的碩大的麥香包。

那是我難熬的失業期,一分錢的存款也沒有。她的老闆有一個四年級的兒子,學習很差,她遊說老闆娘讓我負責輔導這孩子的語文與數學,以換來免費的午餐,以及五十塊錢的工資,還有老闆娘的善意與尊重。閩南人每天拜菩薩,水果拜完菩薩後,老闆娘都會送來給我們吃掉。

痛苦的失業期終於結束。我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一個大而闊氣的浙江老闆開的公司打雜,每天起草合同、列印文稿、去航空公司訂票、幫客戶訂酒店,特別忙碌。

領到第一份豐厚工資的我借工作之便,去島上看她,說我的新工作,新同事,以及在新的環境所有的見識。我津津有味地向她介紹我在高檔酒店吃過的菜品,我告訴她下午茶其實並不是喝茶,以及早茶的小點裡蟹黃包味道很好。我興奮地亮出單位為我新配的傳呼機,告訴她號碼,得意地說以後有事call我。

她沉默著,為她的一位女顧客一根一根拆下燙頭髮的小木棍。我不耐煩地問她,要等多久。我要請她去吃大龍蝦。我們曾在島上的海鮮檔口看著長長鬍須的大龍蝦會停留很久,研究熟了以後的它是怎麼個吃法,以及有多麼好吃。現在我賺到錢了,我想親自和她驗證一下從前的那些猜想。我還要還掉她曾幫我付的早點錢以及我潦倒時的不堪。還有,我帶過來了她曾送給我穿的衣服和鞋子。我不需要了。我說,還給你吧,我現在的單位會要求穿正裝,還給我報銷一些化妝費。

她淡淡地艱難地扯動嘴角笑了一下。哦。

我放下她送給我的衣物。裡面有一條很貴的牛仔褲。是她的男友送給她的訂親禮品之一。我當時並不想接受她這麼貴重的褲子,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我以為自己一輩子也穿不起這麼漂亮而昂貴的褲子——最終我還是穿著這條褲子去應聘,配著她的中跟的黑色皮鞋,以及一件手工繡花的襯衫。現在,我把這些全帶過來了,還給她。

我隨意地把裝衣物的袋子丟在一旁的毛巾堆里。

她忽然淚流如雨。

我莫名地望著她。她別過臉,說,你走吧,我太忙了。

然後我們各自謀生。我們少有聯繫,但相互留有對方的地址電話,也知道對方大致的境況。她一直在島上理髮。她的男友還是那個大她七歲不會說普通話的漁民,她只談過這一次戀愛。而我告訴她我要去深圳,那個很會吹牛皮的皮包公司老闆讓我去新設置的分部開展業務。

兩年後,她打我電話,她要在島上舉行婚禮。我買了機票,從深圳飛往那個小島所在的城市。我們見面,並無生疏,在那個小閣樓的小木床上相擁而眠,說從前的事和以後的生活,一夜未睡。

而後我們再次別離。

某一天,我接到她電話,阿其,能借些錢給我嗎?

多少?我問她。

三四千吧,阿福(她丈夫的名字)下崗了,漁民們早就不能出海,她說。我孩子馬上要出生了,胎位不正,要剖腹產。

我很快寄給了她需要的數目,並且心理覺得特別舒服。她終於也有需要我的時候。

後來,我再次借工作之由去島上看她。她在環島路上一家規模很大的店裡做師傅,忙得一刻不停。她的丈夫在家帶孩子。那個男人非常會幹家務,給他們小小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條。只是沒有絲毫男人的浪漫,不會賞花與月,更不懂音樂與文學,相貌老氣穿著老土,但細細體會,我發現他是個自尊而又自知的男人,不多言語,默默做事,實在是居家過日子的好手。而她忙碌,拿提成,收入還算可以。

生下孩子並沒有胖的身體,瘦而柔,疲累,讓人心生憐惜。

她急急地一點一點還掉欠我的錢。這讓我不安,我告訴她不必這樣。可她執意如此。

再後來,我戀愛結婚,回到故鄉的小城,結束打拚的生活。我百般不適應。小城生活散淡,我的丈夫職業穩妥,家境不錯,三十歲的他從來沒有過存錢的概念。他有厚而沉的嗓音,唱起歌來非常動人,他與我分析日本這個民族的劣根性以及優勢。他花錢大方,洒脫而有風度。他愛喝酒,愛打牌,朋友特別多,我小小的房子里常常煙霧瀰漫。他喜歡帶他的朋友們回家吃飯——他常驕傲地告訴朋友們,他找了一個擅長廚藝的老婆。我儘可能地壓抑著自己的不快,努力做他賢淑的妻,認真做菜,備酒,他和他的朋友們喝酒猜拳談笑風聲徹夜不眠。發年終獎金時,會把那麼一大筆錢在賭桌上輸掉而哼著小調回家若無其事。

生活成本不高的我曾以為自己一輩子也花不掉太多的錢,可婚後才發現我在外打拚多年積攢的那些存款照這樣下去很快就會花光,我開始恐慌。

這時候,我與她通電話。

很深的夜。孩子在安靜地睡著。丈夫吐過,在打著重而不規則的鼾聲,我收拾掉臭不可聞的酒後污物。然後我們倆,一個在這頭,說生活怎麼會是這樣。一個在那頭,說是啊,婚姻真沒有意思。她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死水一樣的活著。我說一團亂麻的生活,不知希望在哪裡。

我們會在電話里沉默,會嚎啕大哭。然後掛掉電話,去洗掉臉上的淚,繼續把日子過下去。

我們也會通長長的信。她的字,不算太好,喜歡用一些類似心靈雞湯的句子。她知道我愛看書,會向她的與書相關職業的顧客求一些書寄給我。她有時會對我說,又看到舒婷了,在大榕樹下。我們曾在島上一起跟在舒婷的身後跑步。她告訴我島上一個畫家的近況,她知道我曾偷偷喜歡過那個留著一頭骯髒頭髮、穿著破洞牛仔褲的落魄的畫家。《花樣年華》剛拍出來,她就寄來了盜版的碟……她並不知道,我已經不讀詩,不看影碟,並且為曾經喜歡過那個畫家而感到深深的羞恥。

生活一如繼往。她過她的,我過我的,各自都有淚與安慰。覺得再難熬再不能忍受的生活,卻在不經意間似流水往前淌著。

一年又一年。她的孩子大了。

她的下崗的沒有文化的漁民丈夫,她說她從來就沒有愛過,而僅僅是因為生活無奈各取各需。在一起的丈夫,慢慢不再讓她落淚。

因為他們的孩子,實在太優秀了。

她越來越多的是在我面前感嘆,生活真是好啊,幸福原來就是平淡啊等等之類。他們的孩子性情一如她的丈夫,安靜,做事有條理,愛鑽研,學習出奇地好,獲得各類科目全國性的競賽大獎,會受到市委書記的接見。百度那孩子的名字,會出現各類場合的相片,瘦而文靜,個子高,眉眼像父親,但看起來帥氣而沉穩——這真是讓人驚訝的事。

她已經在自己家門口開了家小店,島上大部分居民都是她的顧客。那些在島外工作的教授或公務員,嚴謹而正式的髮型,最喜歡送回來給她打理。他們無一不問起她的兒子。甚至會許諾,以後去哪個國家留學,他們會願意幫助聯繫學校等等之類。後來,她的兒子果然考取了一所知名的大學,學習建築學。

你知道嗎,君君喏,太忙太累了,天天還要學習畫畫,還要去選修國外文學什麼的……

你知道嗎,君君喏,昨天熬夜到兩點哦,準備他們學校一個辯論賽……

你知道嗎,君君喏,這次拿到了獎學金……

她濃重台腔的普通話帶來太多的好消息,關於她的兒子。太多的感嘆,她自己的,生活如此美好,我們要珍惜諸如此類——濃而油膩的所謂深度美文與轉貼一條條充滿朋友圈。

有時我正在廚房忙碌,剛洗了一條魚,正準備往油鍋里放,她的信息來了。在嗎,上線可好?

還有一回,我在單位,紀委來查賬,讓我回憶與另一家出了很大經濟問題的單位關聯的業務,要我交待往來錢款的去向和來路,我在努力地回憶,但仍不能還原當時的情景,而我又急著要接快放學的女兒,紀委的工作人員臉色與口氣越來越讓我難忍,我是真的不記得當時的環節。紀委的工作人員很嚴肅地說要帶走我配合調查——她的信息來了,最近在忙什麼呢……

有時剛吃過飯,廚房還沒收拾好,她就來了電話,我一邊擦著餐桌一邊接聽。她開始熱衷於美容,喜歡各類時尚的服飾,並且不時給我洗腦,說女人要如何美美地享受人生。甚至,她有了新的感情,婚外的男子在向她表示好感,她常常與那男子一起去看海邊看浪花。

怎麼辦呢,阿其……我完全暈掉了……她說了好多好多話……電話那頭,她在喋喋不休。而我倍感無趣。

這讓我開始厭煩。

我的生活一派忙碌、勞神。家務總歸是瑣碎的。工作也是日復一日地重複。我一直喜歡穿平跟鞋休閑裝,短頭髮便於打理。我拒絕追趕時髦。我從來不願意嘗試穿那種滿大街的女人在冬天都鍾愛的短裙與厚厚的連褲襪……我願意自己這樣安靜普通地生活著。偶爾寫作,看一些書,記日記,想像女兒再大一些的面貌,懷念從前的人與事,包括想念從前的她美麗的不俗的樣子。她所理解的那種好生活我似乎並沒有。我也無法將我生活的原貌修飾一番去與她分享。

婚姻的時日越長,我越無法去下一個定論,是幸福,或者不幸福。丈夫不再那樣留連於賭桌,他開始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女兒成績不佳,永遠學不好數學與地理,卻對電影倍感興趣,常常與我聊電影聊到深夜,而忘記寫作業……穿過繁雜的生活碎屑背後,我依然能滿足。只是她的快樂的幸福的事,我完全無法呼應。

我不喜歡她的頻繁聯絡。她的那些急於要向我分享的幸福,我一點兒都不想分享。

我知道,我們是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一如那些能共苦卻無法同甘的夫妻,好日子一來,婚姻就到了末路。也或許,我們到白髮蒼蒼之時,又回還到了再訴衷腸的好時光……而這,卻只能交給時間了。

終於,我屏蔽了她的朋友圈。

作者吳其華

主播大韓

全民故事計劃原創故事

如需轉載請至後台詢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民故事計劃 的精彩文章:

最後守護著村莊的人
掃黃之後的東莞
35天,如何從傳銷窩點脫逃
燈亮時你好像離我近一點

TAG:全民故事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