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珍饈——剜頭雞

舌尖上的珍饈——剜頭雞

農曆正月,陽光燦爛,溫度漸漸升高,正是農家孵小雞的季節。老母雞抱窩了,在稻籮里墊上稻草和破棉絮,挑選新鮮的大紅殼雞蛋30枚左右,把老母雞往裡一放,經過20多天,毛茸茸的雛雞便破殼而出。

然而,那上窩的雞蛋並非個個都能成為雛雞破殼而出,中途還有照仔、盪雞蛋、出不來殼的剜頭雞。

雞蛋上窩了,老母雞孵了一周左右,主人便要把雞蛋一個一個對著煤油燈照照,發現異常蛋剔出來,這是照仔蛋,還沒有形成胚胎,可以炒著吃。

十天左右再拿出來檢驗一下,把雞蛋拿在手上輕輕一搖,裡面有晃動的聲音就是盪雞蛋,剔出來,是壞蛋。盪雞蛋經過老母雞孵了十來天,醒黃了散發出刺鼻的腥臭味,不可吃。

三周後,雞蛋里雛雞成型,雞蛋殼發泡,小雞陸續啄破蛋殼破殼而出。可是有一些蛋出不了雞,有的雖然啄破殼可小雞卡在裡面,這些便是俗稱的「剜頭雞」(卡死在蛋殼裡面的雛雞)。

剜頭雞,不要小覷它,是一道舌尖上的珍饈呢!

七十年代,家鄉有不少小型孵坊,從事孵小雞產業。一旦出小雞的時候,便有照仔蛋和剜頭雞出售。照仔蛋和剜頭雞價格便宜,不少人買回家剝去蛋殼,將照仔和剜頭雞放在麵粉糊里滾一圈,然後放在滾燙的油鍋里炸,炸成金黃色起鍋,冷卻後就是一道舌尖上的珍饈。

那油炸剜頭雞,黃酥酥的,香噴噴的,吃在嘴裡脆脆的,渣滓都沒有,是下酒的好菜呀!有好客的人家每當親朋好友登門,必定要做剜頭雞這道美食招待客人。

不可小覷剜頭雞,不僅民間老百姓喜歡吃,就連紫禁城裡的乾隆皇帝也喜歡剜頭雞這一道美食,還取個好聽的雅名叫「鳳凰蛋」呢!

關於「鳳凰蛋」,民間有個不為人知的傳說。

話說乾隆年間,某年的陽春三月,乾隆皇帝攜帶兩名書童微服私訪下江南。一天中午,在江南大山區,前不著店後不見村,又渴又餓,實在走不動了,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弄碗熱飯充充饑。

他們好不容易走到幾間茅屋前,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嫗站在門前。一書童上前說:「老人家,我家先生路過此地人生地不熟,想進屋要口水解解乏……」老人上下打量這位主人,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膚,氣質不凡,身穿長袍馬褂,估計不是一般人。於是,答應讓他們三人進屋歇一會兒。

老人用葫蘆瓢在水缸舀了一瓢涼水遞給那位先生,乾隆皇帝接過水瓢一飲而盡。接著,一書童說:「老人家,我家先生確實餓了,能不能弄點飯菜讓充充饑……」老人接過話茬說:「說出來不怕你們見笑,我們是窮苦人家,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裡連鍋都揭不開,吃了上頓無下頓,哪有什麼吃的呢?」

一書童又說:「我們會給你銀子的……」這讓老人家犯難了,家裡確實拿不出吃的。

忽然,隱隱約約聽見老母雞在雞窩裡翻雞蛋的聲音。於是,她毫不猶豫從孵小雞的老母雞肚下摸出10來枚雞蛋,放在鍋里用鹽水煮了一會兒,雞蛋煮熟後,盛在瓦碗里放在桌子上,旁邊放一小碟辣椒糊。

飢腸轆轆的乾隆皇帝沒有顧忌那麼多,拿起一枚雞蛋剝掉殼,蘸著辣椒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並招呼兩個小書童一同吃。老人家先是擔心害怕,怕吃出雞毛破綻來找她的麻煩,看到他們狼吞虎咽的吃著,顧慮也就不翼而飛了。乾隆皇帝吃過帶毛的雛雞仔,吩咐書童付了紋銀,告辭了老嫗,他們又繼續趕路。

乾隆皇帝邊走邊回味,剛才吃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只覺得味道還是不錯的。邊走邊問書童:「你們知道剛才老人家給我們吃的食物是什麼嗎?」書童說:「回皇爺爺的話,您吃遍天下山珍海味都不知道其名,小奴才哪裡知道呢?」

乾隆一行翻過一座嶺越過一道坡,他駐足沉思一會兒,笑著說「以朕之見,那吃的毛茸茸食物像剛出殼的嫩鳥,且就叫鳳凰蛋吧,咱們進宮後吩咐御膳房做一道菜呀!」

數月後,乾隆皇帝回到了京城,立馬吩咐御膳房廚師做這道菜。御膳房廚師從民間請來孵小雞的高手,專門負責孵小雞的活,為御膳房製作鳳凰蛋提供食材。從此,乾隆皇帝的日常用膳就多了鳳凰蛋這道菜。鳳凰蛋的名字和製作方法從皇宮漸漸傳到了民間,北京城一些打著清朝美食的旗號的酒肆飯莊,至今仍然保留「鳳凰蛋」這道名菜呢!

為什麼民間喜歡吃「剜頭雞」呢?據說,雞蛋孵成雛雞,不等破殼吃營養價值最高,是鮮雞蛋的好幾倍,甚至還說成民間單方能治多種疑難雜症呢!

眾所周知,雞蛋裡面有一層薄膜,孵雞蛋那層薄膜可是一味中藥。那層薄膜俗稱「蛋衣」,中醫稱之「鳳凰衣」,味甘、淡,性平。中醫認為「鳳凰衣」能養陰清肺、斂瘡、消翳,主治咳氣喘、咽痛失音、潰瘍不斂、目生翳障、頭目眩暈、創傷骨折。老祖先很早就知道用雞蛋膜治療褥瘡、手足體癬、燙傷、聲啞等病症。醫學著作《別錄》記載,「鳳凰衣」主治咳嗽,有清肺熱、開聲喑、治虛咳、生津等作用。《醫學入門》中則陳述鳳凰衣可治小兒頭身諸瘡,燒成灰用豬脂調敷。

小時候,一窩小雞孵出後,老祖母先叫我們把蛋殼裡面的蛋衣全部撕下來,再叫我們到田埂上挖一把「衣子草」,洗凈切碎,將蛋衣和「衣子草」混在一起摻適量麵粉做粑給我們吃,說是可以長眼光的,眼睛好使。

家裡孵雞的「剜頭雞」,老祖母總是用鮮荷葉包著再用黃泥巴裹著,放在柴鍋洞燒給我們吃,說是專治小孩子流口水的毛病。在那貧窮的六七十年代,小孩子或大人身上長個小瘡小癤的,撕塊蛋衣立馬消腫止痛呢!三寸金蓮的老祖母雖然目不識丁足不出戶,可她略懂民間的小驗方呢!不過,那黃泥荷葉包裹「剜頭雞」燒著吃,味道確實不錯,說起來讓人口齒生津呢!

民國期間,農村不少土豪老財家,一年四季餐餐都有「鳳凰蛋」這道美食。其吃法頗為講究,先用麵粉包裹剜頭雞油炸,蘸著麻油蒜子生薑調拌的佐料,作為下酒的美味佳肴呢!

於是,民間就有油炸剜頭雞這道美食,備受食客們的青睞,雖然名字沒有乾隆皇帝命名的「鳳凰蛋」那樣文雅,但是烹飪和味道是一脈相承的……

作者簡介

張振中,中共黨員,小學語文教師,高級職稱。系安慶市、銅陵市、樅陽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教育文匯》《發展論壇》《安慶日報》《安慶晚報》《銅陵日報》《皖江博覽》《振風》《新安晚報》《樅陽雜誌》《銅陵日報·樅陽新聞》以及各大公眾號。教育教學論文獲國家、省、市、縣教育部門頒發的獲獎榮譽證書。著有《初創》《歲月如歌》《張振中教育教學論文選》。2017年散文集《初創》被黃鎮圖書館收藏,並頒發「收藏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鄉樅陽 的精彩文章:

第二季:文鄉才子鬧七夕,鬧得牛郎織女取消約會了!

TAG:文鄉樅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