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50年解放軍即將進攻台灣,為什麼美國總統會置之不理?

1950年解放軍即將進攻台灣,為什麼美國總統會置之不理?

1950年6月,隨著解放軍在海南島戰役中的勝利,國民黨在大陸最後的勢力被消滅殆盡之餘,反攻台灣島也被提上了日程。毛澤東也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噴氣機和海軍援助的要求,如果不是朝鮮戰爭的爆發,那麼中共很有可能在1950年6月便發起了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了,那麼我們很可能在六十多年前就收回了台灣島。歷史不說如果,今天要說的不是我們能否收回台灣。今天貓叔要給大家說的。是由著名的蔣氏家族研究學者陶鑄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如果解放軍真的發起了台灣解放戰爭,那麼幾乎可以斷言,美國將會置身事外,放任台灣被解放。

要解釋這個說法,首先要說的就是在羅斯福去世後接替總統職務的杜魯門,作為民主黨,杜魯門對於中國的援助並不像羅斯福那樣熱衷,與之相反的,杜魯門始終堅持著對社會主義國家「圍而不攻」的戰略,在處理中共和國民黨的關係時,他也始終堅持將美國置身事外。這也奠定了他日後處理台灣問題時的低姿態的基調。

在處理關於台灣的具體問題中的時候,杜魯門的國務卿馬歇爾和馬的接任者艾奇遜都始終堅持這種不給予國民黨援助的原則,不論蔣介石怎麼要求,為了避免與蘇聯發生正面衝突,美國都始終拒絕為國民黨訓練軍隊和出售軍火,那時候的國民黨從美國買來的軍火,基本上是從麥克阿瑟手中買來的。

除了不給予台灣實質性的幫助之外,杜魯門甚至還想要讓蔣介石下台逃往外國,作為國民黨陸軍總司令的孫立人自然成為了美國的反蔣派扶持的目標,1950年5月13日,以日後的肯尼迪政府的國務卿魯斯克為代表的國務院官員召開了一次國務大會,起草了一份交給時任國務卿艾奇遜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國務院認為唯一能阻止解放軍以戰爭的方式解放台灣島的方式,就是讓蔣介石下野,由孫立人指揮軍隊投降。

解放軍解放海南島後的六月初,在緬甸戰役中和孫立人私交甚篤的魯斯克就收到了一封由孫立人的密友親手交給他的密函,在這封密函里,孫立人久提到了需要美國支持政變的說法,魯斯克收到密函後,立馬向艾奇遜報告了這個消息,並為新任的國民政府領導尋找合適的人選,後來雖然這件事不了了之,這封密函也被認為是逮捕孫立人的伏筆,但美國對於台灣,尤其是對於蔣介石的冷淡與反感,在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1950年的一月,就有跡象表明美國拒絕參與台灣事務,艾奇遜這天在華盛頓的全國記者俱樂部的發言中,將國民黨戰敗的原因全部歸咎於蔣介石,並且在他對於美國的太平洋防線的定義中,卻缺少了最重要的台灣和韓國兩個地區,得知這個消息後,蔣介石自敗守台灣後第一次感覺到挫折感,他也為自己預計了兩條路,一是為國捐軀,而是逃往國外。

1950年6月25日發生的朝鮮戰爭將這一切全部改變了,毛澤東放下了手中全力進攻台灣的準備事宜,蔣介石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幾番波折之後,美國最終還是為台灣提供了軍事援助,台灣解放的問題也逐漸過渡到和平解決的層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驚呆我們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驚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