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防秋郁,通江陳河貢耳養生預防「悲秋」情緒
馬上就到秋分了,秋分過後,便是秋色正濃時,滿野秋煙裊裊,一朝冷過一朝,季節的通透在漸濃的寒意中顯現。秋之複雜正如月之盈虧,悲秋之情在「圓滿」的「中秋」之前,已然盛行。悲秋綜合征,不利於身體健康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有幾個?面對無限江山,與誰平分秋色?」這個節氣更容易觸發抑鬱情緒,若是不注意精神養生,身體就容易出毛病。中醫有這樣的說法:「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傷脾則會出現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謂「心衰」的癥狀。
此外,秋分時日,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起居,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為什麼秋季容易傷感?
「悲秋」的說法由來已久,很多人把這種傷感歸結到秋天的凄涼上,因為凄涼人們才容易傷感。其實原因不僅於此。
從秋分這一天起,北半球晝短夜長將越來越明顯,氣溫漸漸下降,陽光不再充沛。而由陽光控制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就會減少,在血中的濃度降低。它們的減少使細胞興奮性降低,人就會情緒低沉,總感覺很疲憊遇上不稱心的事,就更易導致心情抑鬱。若這兩種激素在血中的濃度降低,大腦細胞的功能活動就要降低,精神也開始消沉,人就變得無精打采,善感之人更會愁腸滿腹。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悲秋情緒呢?
面對季節性的情緒,我們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同時,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鍛煉也可以緩解悲秋情緒。
當然,合理飲食也非常重要。在飲食方面,我們要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銀耳和黑木耳等。這些都可以滋陰、潤肺、養血,寒涼食物如瓜類盡量少食。秋分最佳時令飲食:陳河貢耳——黑木耳
源自北緯30度的黑木耳——葯食俱佳的平補食物。
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種。因其生長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本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葯,是葯食兼用之品。陳河貢耳作為一個地道的古法栽培品牌,從青杠木的選擇到晾曬、鑽孔、點種,再到發菌,都堅持匠心精神,經歷八個月的成長,養成的黑木耳口感細膩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鮮美。
黑木耳富含的多糖膠體有良好的清肺功能,對霧霾天氣吸入的有害雜質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可以緩解再霧霾天天吸入污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霧霾天晚上吃點木耳做的菜非常有必要!還具有一定的抗癌益氣止血止痛補血活血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功能等...........
同時,黑木耳含有豐富的植物膠原成分,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外還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對無意食下的難以消化的頭髮、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也具有溶解與氧化作用。可把殘留於消化道內的有害物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還能減少油脂的吸收。
此外,黑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為豬肝的7倍多,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注意:黑木耳為補品,藥力平緩,故只宜用於輕症、緩症或亞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症、急症當需配伍他葯或作為治療輔助品。此外,黑木耳較難消化,並有一定的滑腸作用,故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溏稀者忌用;對木耳及與其相類似真菌過敏者均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