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左宗棠教你避開「富貴陷阱」的秘訣!

左宗棠教你避開「富貴陷阱」的秘訣!

侯門之貴,湘陰左家無疑是「富貴之家」。從發跡時起,左宗棠著意避開「富貴陷阱」,主要從三個方面教導後人「惜福保家」。

早年儘力讓兒孫們經歷、體驗社會艱苦,在無依無靠中鍛鍊出真本事。

左宗棠發跡後,後人享福顯而易見。身為陝甘總督之後,孝威在湖南受到官場與學界的特別對待。

左宗棠寫信告誡他:你年輕學淺,又無閱歷,切記「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

1862年做上浙江巡撫,家人開支日增,經常伸手要錢。這時起,左宗棠開始意識到,家族成長路上出現了「富貴陷阱」。

隨著官品越升越高,親戚、故舊、同鄉、同年陸續找上門來,左宗棠不得不分心照顧。後人樹蔭乘涼的想法苗頭,讓左宗棠加緊對兒子的教育與引導,引導他明白世事之艱,成事之難。

左宗棠感到,有必要將自己多年來遭遇挫折的心路當作經驗告訴兒子,讓他提前掂出輕重。

他說:古來功名振世的人,都在早年吃盡苦頭,碰盡釘子,被社會反覆錘打,練達了人情,洞明了世事;晚年得到辦事權,才取得大成功。人見過少年老成,誰見過少年大成?社會現象如自然規律:天道不經過翕聚,便不能發舒;人事不經過歷練,也不能通曉。《孟子》中有一章叫「孤臣孽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人要得大成,要牢記六個字:「操心危,慮患深」

告誡兒子們:福澤不會長久,人只能自立自強。你們因為我,已經成了「世家子弟」,社會從此對你們多了吹捧。但你們心裡應該明白,自己學業未成,能力暫時還跟不上,多聽壞話沒害處,若一味聽好話,容易滋生「矜誇之氣」、「紈絝之氣」。此時,尤其要警惕,不要應了流俗,落入「富貴陷阱」。

後事安排以「中庸」為標準,不多積遺產,逼迫兒子們「勤儉持家,享下等福」。

1876年左宗棠年逾花甲。帶著沉重心事,他開始回顧一生,安排後事。

他說:我們湘陰左家,世世代代家境清貧,歷史清白,祖輩積德累善,之前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生活自得其樂,這是我們家族的幸運。這些年來,雖然我多次告誡你們,不要有做「官二代、富二代」的想法(沾染世宦積習),但家裡還是出現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家庭開支日增,出現不能抑制的勢頭。這是衰亡前兆。

左宗棠對自己死後的遺產分割第一次做出明確安排:從本年度陝甘總督的養廉銀中拿出2萬兩,分成四分,每分5千兩,分給四個兒子。孝威其時已經病死,其妻賀氏也憂傷而死,此份由孝威長子左念謙繼承。其餘3分給孝寬、孝勛、孝同。因為兄弟4家人仍合在一個大家庭里同吃同住,這份遺產需等左宗棠死後,4兄弟分家才能兌現。

限定5千兩,左宗棠的用意很明確,兒子如果有本事,憑這點錢做本,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奮鬥出來;即使能力有限,難以上進,但只要塌實勤懇,守好「耕讀」家風,有了這筆錢墊底,不至於餓肚子。這比起寒門讀書人,境況已經好出許多。「享下等福」而知足、自惜,就不至於因驕奢淫逸而敗壞家風,讓富貴之家淪落破產。

不積遺產,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的偶然想法,而是左宗棠積一生閱歷與智慧的決定。

想法最早緣自左宗棠從馮鈍吟一句話中得到的啟發:「子弟得一文人,不如得一長者;得一貴仕,不如得一良農」。與其盼子孫後代有才華,還不如培養他有品格;與其望子孫後代做高官,不如從小教育他知民間疾苦,先做個實在的普通人。

後人盛衰不偏重看一世一代,而以家書立規,以祖輩世代所累積家風為榜樣,著眼風化百代後人。

左宗棠的家教影響與家風熏染,在兒子一代中作用事實並不明顯,原因除了古人的「兒子必須肖父親」觀念限制了兒子個人的興趣與愛好自由,還因長子6歲起,他已離家在外,單純言傳,在「官二代、富二代」的現實面前缺乏說服力。左宗棠晚年深切地意識到這點,對兒輩不盡如意有所妥協。但他同時也看到了,只要不改家族定位、強化家風熏染,後人一定可以重新醞釀,族人一定有再次崛起的時候。

這一家教的積極作用,在孝同身上最先發揮出來。孝同論天資不及孝威,但僅因22歲起,左宗棠帶在身邊教了一段時間,就憑真本事拼了出來,沒靠父親餘蔭。

「惜福保家」的家教,真正對家族發揮強大的作用影響,在家書出版之後。

民國期間,四子孝同步入晚年。他翻讀父親多年書信,對當年那些掏心入情、苦口婆心的教導,有了完全不同的體會。他流著熱淚,系統整理手頭搜集的書信原稿,編成《左宗棠家書》出版,目的是讓家人、親戚內部閱讀,以規後人。此書被左氏後人奉為珍寶,家人研究討論,找出其中警句、箴言作為範本,子孫誦習,身體力行,影響深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歐麗娟:去掉自我的尊重 是愛的最高真諦
少爭得失 多修自身
沙僧:我沒那種命
梳子——髮絲間的浪漫故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