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廢報紙別扔,很快就值錢了

廢報紙別扔,很快就值錢了

印象中,小時候家鄉的印報廠一到晚上便燈火通明,直到第二天清晨。現在,工人們幾乎都能做到按時按點,打卡下班了。

前些日子,偶然看到「新聞紙大幅提價」的消息,不知明年,又會有多少報紙消失。

紙媒衰落已成定局,甚至大家已經開始討論互聯網內容變現的下一波紅利在哪。在報紙銷量斷崖式下滑的過程中,有水平、有眼光的人早已下船。或另謀高就,或轉戰新媒體。

事實證明,在紙媒時代錘鍊出精湛技藝和積攢大量讀者的媒體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也如魚得水。連岳的微信公眾號幾乎篇篇十萬加,在蘋果打賞抽成以前,平均每篇文章的讚賞人數在3000以上。

按照公眾號文章10%的打開率來看,訂閱人數最少大幾百萬。每天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不超1500字,就創造了紙媒時代大出版公司才能企及的業績。

連岳的公號運營方式算是網媒中的「老派」,已然利用自己多年積攢的讀者緣做到了財富自由。像吳曉波、樊登等等知識變現紅人,其盈利模式中還加入了知識付費的項目,收入則是以千萬計算。而《十點讀書》、《思維聚集》這樣的內容轉載類公號,更是通過融資,達到億萬級別。

國內紙媒想要達到這樣的層次,恐怕除了《人民日報》和《讀者》,沒有誰敢打包票吧。

就像那些消亡的小電視台一樣,每天有多少種我們不知道的報紙消失,根本察覺不到。這裡有一個方法能讓你感知到報紙細微的變化: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晚報》,注意,一定是《晚報》。先用手摸摸是不是越來越薄,再翻翻乾貨是不是越來越少。最後,從頭版到末板,數數廣告是不是越來越多。

若廣告以房地產和本地美食為主,那恭喜你,這份晚班已經舉步維艱。沒有倒閉,全仰仗政府補貼。

這次新聞紙新一輪的漲價,又壓垮了報紙界的最後稻草:本已沒有退路,形勢卻更加逼人。

今年席捲全國各地的環保督查,宣告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落後產能與廉價之間,沒有選擇,都將淘汰。許多關心環保的公眾,對小造紙廠的關閉和新聞紙價格上漲持歡迎態度。

因此,可以謹慎判斷,此輪漲價會是一個長期過程。

對報紙來說,紙張成本一直是所有成本中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人力和新聞采編成本。以《南方周末》為例,業績最好的時候,一年的人力成本可能有幾千萬,而紙張則要消耗掉一兩個億。

前幾年報紙效益好時,很多主流報社都會囤積大量新聞紙,以備漲價。現在,很多主流紙媒效益都是以每年30%的速度下滑,根本沒有實力再「廣積糧」。如今一則漲價的消息,無異於釜底抽薪。難怪有報道說,《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這樣的大報,在呼籲保持新聞紙張價格穩定。

還記得剛才我告訴你的方法嗎?如果收入持續下降,同時紙張成本上漲,唯一的辦法就是縮減版面,增加廣告。可這是惡性循環,誰都不想看著自己熟悉的報紙變成一張《信息報》,即便政府仍在補貼。

報紙衰落,新媒體崛起,大勢所趨。就像石油在我們這代人的有生之年,必定會被其他清潔能源取代一樣。

汽車業的巨頭們早就開始布局純電動和混合動力領域,轉型成功問題不大。可與汽車業不同,紙媒行業的轉型是換土壤,換腦子。一部手機就能閱盡所有報紙,要紙又有什麼用呢。尤其是在環保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

因此,許多曾經的行業大佬們用斷臂求生的魄力停印紙刊,轉戰手機App陣營。這也是最近幾年新聞業一直討論的轉型問題。可是很遺憾,包括《人民日報》在內,至今沒有一家紙媒的轉型得到市場認可。

對了,前些日子,我下載了《澎湃新聞》。可是用了幾天,發現《騰訊新聞》里居然有它的訂閱號,內容同步更新。對於有桌面「潔癖」的我來說,便毫不猶豫刪掉了這個多餘出來的App。

停印紙刊,不要命。最要命的是既沒錢印紙質版,新媒體的流量收入又不足以支撐企業運營。大勢所趨,現在的紙媒們就像黏板上的豬,只能任人宰割。

有實力的創作者早已離開,留下來的又無法生產高質量的內容,真是到了《國歌》中唱的:「最危險的時候。」

時代在不斷篩選最有效率的傳播工具,報紙沒落成為必然。就像一艘觸礁的郵輪,從船頭到船尾,下沉需要時間。仍然待在船上的人,最終會被冰冷的海水吞沒,成為另一則新聞的素材。

與報紙衰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圖書業。2016年中國圖書銷售市場總規模為701億元,較2015年增長12%。閱讀,已經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也許,這是一個機會?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只能看到央媒的報紙在辦公桌上孤獨。舊貨市場上充斥這盜版和二手圖書,而找不到一張廢舊報紙。定睛一看,它們在古董區被「供著」,成了傳說中的奢侈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石先生說 的精彩文章:

寶強,沒事的!寶強,慢慢來!

TAG:三石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