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搜索者vs瀏覽者,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種?

搜索者vs瀏覽者,快來看看你是哪一種?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你知道你是如何使用網路的嗎?

8天的國慶長假就要到了,難得的空閑時間要去哪裡玩呢?你是不是已經有了心儀已久的目的地,這會兒已經打開百度,搜索起了旅遊景點的信息?還是你尚不知道應該去哪,正打開攜程,途牛等旅遊網站,根據網頁提供的篩選功能,從熱門目的地、旅行方式、旅遊興趣點、消費水平等各方面來選擇最佳目的地?

中秋節也即將到來了,是不是趁著減價在購物網站上瘋狂掃貨呢?你是照著自己的購物清單,一一搜索商品,還是忍不住點擊進入首頁上方的滾動欄,查看網站的優惠推薦,逐步深入瀏覽直到發現自己的best one?

瀏覽還是搜索?你的這些日常上網行為中,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兩種選擇。

從一個你絕不陌生的實例開始

我們一直在以同一種方式使用淘寶嗎?

我們經常逛淘寶。

有時候是漫無目的,為了消遣時間。我們可能會四處點點,看一看最熱最潮的,看一看根據喜好推薦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在網站的導航系統中穿行。

還有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性很明確。比如最近長時間下雨,急需一把雨傘。於是我們會直接點擊搜索框,然後輸入想要的東西,再仔細查看結果。

事實上,我們逛的網站遠遠不止淘寶,我們上網也遠遠不僅限於網購。但是,我們在各色各樣的網站中卻一直都在進行著點擊導航和點擊搜索的行為。這樣的行為看似很普通,其實其中奧秘卻大有可談。

首先,根據這兩種行為,我們可以把這些用戶分為兩類人。

1

搜索者

當你遇見了不明白的問題,聽見了沒聽說過的名詞,第一時間的做法恐怕會是去「百度一下」。

當你儲備在寢室的零食見空,日常使用的紙巾告罄,用了多年的耳機終於進水,你會點進某寶/某東,在搜索欄鍵入商品名稱——是時候為月底吃土做準備了。

我們主動查詢自己想要的信息,將得到完全基於自己輸入短語的搜索結果。簡單來說,在我們心中早就有了一個known-item——明確的目標。

2

瀏覽者

儘管我們常常使用搜索來獲取想要的信息,解決問題,我們日常更多的行為仍是瀏覽網路信息。刷微博,刷知乎,逛淘寶,刷UC頭條...

進而,我們簡單地思考就可以發現,我們往往不只扮演一種角色。我們身邊的人也並非都是瀏覽者或是搜索者。那麼,究竟有哪些原因影響我們的行為呢?

瀏覽或搜索,什麼導致了用戶的選擇

大多數情況喜歡瀏覽?

我們往往更傾向於識別一個事物,而不是從腦海里搜尋一個事物。

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一個熟人,你會覺得認識,但是一時半會兒你想不起名字。

因為判斷認不認識只需要我們使用認知能力,而喊出名字需要我們從腦海里搜尋出具體信息。

這也是瀏覽與搜索的差別。瀏覽不需要認知,只需要回憶。在使用導航時,我們只需要從諸多項目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我們覺得重要的。

同一件事始末不一?

比如我們想買一本小說,可能剛開始我們會使用導航,點擊購物網站的書籍類,然後在書籍內選擇小說,接著選擇武俠,愛情之類的具體類別。當我們看中了一本書的時候,可能又會重新回到搜索框,直接搜索書名來得到最好的版本。

如果你還不是很明確你要什麼,你會傾向於在一系列選擇中不斷縮小範圍,最後當你明確了你要什麼的時候,你就更樂於直擊重點了。

年齡是差距,性別是距離!

年輕人樂於到處點一點,他們喜歡與網站交互的感覺,他們喜歡融入網站的架構之中,來回穿梭。而年齡稍長的人,大概會覺得到處點是在浪費時間了,他們目的明確,考慮時間成本,追求效率,往往傾向於搜索。

正如文科生思維發散,理科生思維邏輯性更強。大部分女性天生喜歡逛來逛去,哪裡都要看一看,但是大部分男生會更傾向於直擊主題,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還能這麼檢索?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資料庫的使用。普通人找文獻一定更傾向於使用類似於中圖法列表這種模式的查找書目的行為,只需要選擇想查找的學科類別,然後逐層縮小類別,直到找到相關文獻。

但是專業的人員會更傾向於使用比較專業的檢索語言,使用關鍵詞加各種邏輯符號來輸入檢索式檢索。

你可能不知道只有你的國家需要輸入法!

在一些需要輸入法的國家(中日韓)就對網址導航的需求更大,因為有些人會不熟練輸入法,並且輸入法本身就比直接輸入詞語要複雜一點。

出門在外,所以瀏覽?

出門在外,我們往往只攜帶了手機這樣的電子設備。手機屏幕較小,主要靠手指點擊,所以移動端界面導航為主,用戶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為什麼網站要同時設計兩種系統

1

排版就用135編輯器

2

排版就用135編輯器

·

搜索框

高級檢索搜索框

節省時間,準確定位目標

當用戶擁有充分的信息時,搜索系統根據輸入的關鍵字可以很快地匹配出合適的結果。而導航可能需要瀏覽與分析導航信息,並多次點擊。

百度與谷歌的差距:搜索的準確性與效率

以防導航失效

有些時候,網站本身的信息邏輯結構存在問題,或者網站本身內容難以有效分類,搜索系統無法引導用戶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這時,用戶就不得不使用導航。

用戶會拒絕導航欄

很多情況下,對於一些自我意識頑固的用戶,他們進入網站後會直接使用搜索框,而不去看導航欄。因為他們不願意去理解網站的邏輯結構,即便導航欄甚至比搜索框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用戶生成內容反饋

搜索框不斷接受大量用戶輸入的信息。

2016年谷歌搜索平均每秒接受6萬個用戶數據。利用搜索框提供的這些數據,網站運營方可以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構建和改進,比如在某一個頁面大量用戶拋棄導航,僅使用搜索,說明此頁面導航存在問題。

另外,還有基於搜索提供的詞庫的搜狗輸入法,以及百度的定向投放廣告等其它用途。

·

導航欄

磁貼式導航

減少用戶思考

當用戶處於不明確所需信息的階段,他們更傾向於直接認知,獲取眼前的信息,而不喜歡通過思考或回憶挖掘所需信息中的關鍵字。這時導航欄可以幫助減少用戶的思考。

網站信息分組,提供信息資源定位

一些網站,內容豐富,功能多,這樣就需要高效的信息分組,幫助用戶了解和使用網站。

吸引瀏覽者視線,提升美感

導航部分佔據了網站的大量內容,美觀,簡潔,有設計感的導航可以提升網站的逼格,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避免用戶在虛擬的空間里迷航

導航有助於用戶制定更好的閱讀路線,增進對內容的理解。通過導航,用戶可以清晰地知道,我從哪兒來、我身處於哪、我將要去哪這三個問題。

避免用戶搜索無果的消極體驗

有些網站規模很小,如果用戶使用搜索,極大可能多次搜索無果,那麼會對網站感到十分失望,甚至再也不使用這個網站,這個時候通過導航向用戶展現自己的內容,引導用戶選擇,顯然更為明智。

兩者結合

總的來說,進行網站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用戶的搜索與瀏覽行為。

兼顧搜索框與導航欄的設計,才是一個完整的網站應有的良好架構模式。

說到這裡,快結束了

大家往往很難記住

那些讓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感到愉悅的網站

這正是信息構建常常讓人忽略的原因

然而大家又一定對那些體驗糟糕的網站記憶猶新

發誓再也不會再進入那些網站

這也正是信息構建存在的價值

參考資料:

https://socialtriggers.com/search-form-blog/

https://www.cludo.com/en/blog/search-vs-navigate-people-behave-websites-search-navigate/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navigation-you-are-here/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recognition-and-recall/

https://articles.uie.com/always_search/

編輯:林田謙謹 熊資 責編:趙逸婷

本文來自犀刻設計,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犀刻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犀刻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