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媒體「中央廚房」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嗎?

全媒體「中央廚房」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嗎?

文丨老鳥智庫專家媒體上校授權傳媒圈首發

在移動端和互聯網的雙重夾擊下,傳統媒體這幾年過的十分壓抑,雖然在口頭上可以批判層出不窮的傳統媒體唱衰論,但是在具體業務上卻鮮能做出有力的回擊。

在經歷了以技術為導向、以內容為導向、以社交為導向的媒體融合嘗試後,傳統媒體似乎還在試錯中找尋自己的出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時間「中央廚房」成為的各大媒體的高頻辭彙。

那麼這個全媒體「中央廚房」到底該怎麼玩,又能否幫助傳統媒體走出眼下的頹勢?

一、央媒帶頭, 「中央廚房」成示範

其實「中央廚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電視台前些年流行的大采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眼下在新科技的加持下,「中央廚房」才煥發了新活力。

許多媒體都建立了「中央廚房」全媒體調度中心,但是要說哪家最火,人民日報社可謂當仁不讓。那麼人民日報社的這一中央廚房是如何運作的呢?根據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調研部研究員張暘的說法,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是人民日報策、采、編、發的神經中樞,發揮著集中指揮、高效協調、采編調度、信息溝通等基本功能。

「中央廚房」打破過去媒體的「板塊分割」運作模式,專門設立總編調度中心,建立采編聯動平台,統籌採訪、編輯和技術力量,實現「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

二、地方媒體跟進 「中央廚房」建設成風潮

在央媒的帶領之下,地方媒體也迅速跟進「中央廚房」建設,一時間,全媒體矩陣調度系統似乎成了媒體融合的標配,沒有這出去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自己在搞新媒體。

2016年一批傳統廣電上線了中央廚房項目,江蘇廣電總台在原廣電新聞中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融媒體新聞中心,打造「中央廚房」模式,江蘇廣電將新聞中心內部資源進行調配整合,實現節目的一次採集、多級分發、多終端呈現;

河南廣電整合旗下的廣播頻率、電視頻道、東方今報社、映象網、猛獁新聞客戶端以及數十個雙微新媒體,組成強大的宣傳矩陣,打造河南廣電全媒體的品牌;河北廣電在兩會期間首次採用全媒體的方式報道會議情況。

2017年6月,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建立完成了面向「報、台、網、微、端」5N現代傳播體系的「中央廚房」項目建設。

7月,安徽廣播電視台融合媒體平台指揮調度系統啟用同時海豚視界客戶端也正式上線。平台具有集中指揮、采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共享等功能。海豚視界客戶端匯聚了明星主播、記者團隊、自媒體達人、千餘名拍客等內容資源,是安徽廣電台重點打造的微視頻、新聞類、融媒體資訊平台。

同月,西安廣播電視台「中央廚房」暨十大融媒體發布平台正式上線,西安廣播電視台「中央廚房」融媒體指揮發布平台,將實現播齣節目文件化傳送,全台節目無帶化播出,傳統節目系統與新媒體素材、節目等的互相調用、讀取,開發出移動文稿、視頻回傳等功能。破除了傳統新聞網與互聯網的界限,形成了統一決策的指揮中心和多屏分發的傳播平台。

8月,歷時一年多投入巨資打造的山東廣播電視台「中央廚房」正式啟用;

浙江廣電集團也成立立深化媒體融合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作任務」,計劃在9月底「打造一個新型媒體融合平台,為建設具有廣電特色的媒體集團打下基礎」。

三、全媒體「中央廚房」 紙媒為何走在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波「中央廚房」建造熱潮中,紙媒似乎走在了傳統廣電的前面。

而廣電系目前看來還處於跟風狀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差異,究其根源可能是紙媒比廣電系更早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在市場的倒逼之下更早地開始了媒體融合之路。

在紙媒的黃金時代,他們與廣電系涇渭分明很少涉足視頻製作。當有了視頻製作需求後,他們能夠以全新的姿態藉助日新月異的科技,開始全新的視頻製作嘗試。尤其在短視頻火爆的當下,將獨特的創意與新穎的形式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廣電系雖然在視頻製作上有先天性的優勢,但是多年的製作慣性,讓他們很難適應融媒體時代下的新需求,而且臃腫的體制也讓他們在「中央廚房」項目建設時尾大不掉,難以充分發揮合力,反而落在了紙媒的後面。

四、人弱錢少的地方媒體能否複製 「中央廚房」

雖然「中央廚房」已經成為頂層設計的成功案例,但是不少地市級媒體依舊對「中央廚房」的可複製性充滿了質疑。

從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來看,這樣的全媒體構建似乎是有錢媒體的遊戲。但實際上「中央廚房」可大可小,與其照搬央媒的整體架構,不如仔細探索「中央廚房」傳達出的新時期采編思路。

劉奇葆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指出,「中央廚房」重要的是形成一套新的運行機制,建立總編協調制度、部門溝通制度、崗位值班制度、采前策劃制度、線索通報制度、效果反饋制度等,確保「中央廚房」與采編髮網路緊密結合、無縫銜接。

對於人弱錢少的地方媒體來說,「中央廚房」的建立,其實是對現有人員的一次重組以期發揮更大的能力,同時扭轉以往單一的采編思路,整合現有的資訊發布平台,獲得更好的傳達效果。

五、「中央廚房」建設,這些雷區不要走

1.內容簡單複製分發 忽視平台特點

「中央廚房」推崇的一次采編多次分發在現實操作中,很容易變成一次加工多平台重複推送。這與中央廚房的初衷是完全背離的,在實際推送中,我們必須要根據各個平台不同的特點,生成不同的內容,以滿足不同的受眾需求。

以安徽電視台的「中央廚房」為例,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采編的素材首先會快速的形成短視頻在海豚視界客戶端上發布,隨後在晚間的電視新聞欄目中,會有更長的深度報道來細述事件全貌,根據不同的平台特點量身定製內容,往往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2.重內容輕技術 無視技術對媒體的改變

「中央廚房」建設絕非簡單的採集系統再升級,它是需要一整套技術手段來支持的,如果按照中央的說法,「中央廚房」實際上是一個工作平台,一個技術支撐體系,一個全媒體內容管理系統,一個傳播效果監測反饋系統,如果只重視內容製作,遠不能發揮「中央廚房」的作用。

3.新事物老思維 老幹部主導一切

就筆者了解到,很多地方從事融媒體工作的大多是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又大多是體制外的人。儘管傳統媒體風光不再,但是僵化體制所培養出的歧視鏈卻還在。體制外的年輕人很少有能走上領導崗位的,對於新事物如果還讓老幹部們用老思維主導一切,最終可能是事倍功半。

4.完成規定動作 「中央廚房」成面子工程

「中央廚房」其實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媒體融合方向,因此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媒體好大喜功,將「中央廚房」建成面子工程,而實際沒有發揮「中央廚房」的作用。

於是乎最終被寄予厚望的媒體融合就變成了一個可笑的面子工程。表面上看上去風光無限,其實死水一灘,成為頂著新媒體光環的養老院。

六、「中央廚房」是否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的是,「中央廚房」,其實是一次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新興理念變革,並不涉及到運營層面,因此依靠「中央廚房」一勞永逸地解決當下傳統媒體的各種積弊是不可能的。

而且當下很多地方的「中央廚房」建設資金是來自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並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也缺乏商業基因和市場運作經驗。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媒體人寄希望它能改變傳統媒體運營的所有問題,可能潛意識是在打那筆財政撥款的主意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圈 的精彩文章:

精細化運營 軟硬一體,看媒體平台如何彰顯社會服務屬性
放棄陳舊套路,方能俘獲觀眾:影視劇製作方終於開竅了
清流綜藝《見字如面2》回歸,以「逆娛樂化」姿態輸出價值引導
在娛樂和專業之間尋找平衡,唱將《蒙面》不蒙心
傳媒專業最愛跳槽,「金九銀十」準備好沒?

TAG:傳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