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的那些皇帝們(二)

明朝的那些皇帝們(二)

朱元璋沒有遺憾地走了,走之前,他除掉了功高震主的開國大臣,分藩設王,為他的兒子們安排設定好各自的領地,選定了自己滿意的孫子做為繼位者,並為他安排好了忠心得力的輔佐大臣,甚至他們之間還進行了一場關於「謀反叛亂髮生該如何處理」的秘密談話。

看似一切都安排得妥當,大明帝國的第一次政權更替應該平順過渡並得以長治久安,但事實卻並非如開國皇帝朱元璋所願。大明帝國的第二位皇帝1377年出生的朱允炆,繼位時年21歲,史稱建文帝。

長在深宮的建文帝朱允炆儒雅寬厚,書生氣十足,儘管自小便目睹了宮廷鬥爭的殘酷,甚至一開始就敏感地預知到自己面對的危險,但畢竟涉事不深,經驗不足,對處理危險能力還是不夠老辣,著急上手的「削藩」將自己的從皇位上削了下來,在位僅四年。

在一場宮廷大火里,建文帝就這樣失蹤了,死不見屍,活不見人,成了明朝歷史上不知所蹤的一位皇帝。

此次削藩中成功突圍的是他的叔叔朱棣,這位既能帶兵打仗也能裝瘋賣傻的叔叔最終成功坐上了皇位,取年號永樂。 史書稱,朱棣冷酷、殘忍、權欲熏心,生活中不論怎麼看都不算是一個好人,但永樂間年他所做的事卻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好皇帝。

永樂年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是明朝的盛世。在朱棣的統治下,修書、遷都、修河道、遠航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永樂大典》修成了,鄭和下西洋了,故宮的雛形修建起來了,河道也修起來了,朱棣還數次親征平定外敵侵擾。天子親征,四方朝拜,據說當時外國史臣來朝拜還有不願回國,願死在中國的。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艦隊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史無前例的,稱得上是當年的航空母艦。這些艦隊就算是時至今日也堪稱豪華。而當時同時代的東羅馬帝國已經奄奄一息,英法百年戰爭還在打,這個時候的中國卻平定四方,一派繁榮,當時的中國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遷都、修河道、遠航都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大事件,這些大事情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事也只有國富民強的大國才有能力有資本干。這些繁榮,不能不說有一份朱棣的功勞所在。

無疑, 朱棣是渴望皇位的,和他父親一樣,他也有一個富國強兵的夢想;他看不上那個比他小十幾歲的侄子,但他也並不想造反,他知道造反的後果,但最後卻造反了。只能說,所謂不生則死,一旦鬥爭到了這樣的境地,所有人都只有拿命一搏了。他最後贏了,卻也是在皇位上膽顫心驚了一輩子,因為不知所蹤的建文帝,他也找尋了他一輩子。

這也是一個馬背上的皇帝,靠打仗贏得皇位,當上皇帝後也四處親征,一直在親征的路上,最後也死於親征的途中。

小知識:

建文帝,1398年繼位,22歲,改年號建文,1402年,燕師攻進南京,靖難之役終,從此下落不明。

永樂帝,1399年起兵,1402年登基。1403年,永樂元年;該北平為北京;永樂三年,派鄭和下西洋;永樂四年,營建北京;永樂五年,修《永樂大典》成;永樂八年,親征韃靼本雅失里;永樂十二年,親征瓦刺馬哈木;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親征漠北;永樂二十二年,親征韃靼阿魯台,還師途中駕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USULA的發現之旅 的精彩文章:

TAG:SUSULA的發現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