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是否親臨指揮了惠州三洲田起義

孫中山是否親臨指揮了惠州三洲田起義

惠州三洲田起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之前的一次武裝起義,但關於他是否親臨現場指揮的問題卻在一些文章和書籍中的記載卻存在出入。事實上,由於諸多原因,孫中山根本沒能親臨現場,但他全程參與了策劃、領導和組織工作。

在辛亥革命成功前11年的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孫中山領導了深圳三洲田起義,打響了20世紀反清的第一槍。

這一槍,史稱「惠州起義」,「三洲田起義」,《辭海》條目中為「惠州三洲田起義」;因為該年是庚子年,又稱「庚子首義」。三洲田一帶歷史上曾屬惠州府,1950年4月重歸寶安縣管轄。1997年11月國務院批複成立鹽田區,至此,三洲田隸屬深圳市鹽田區。因而現在一般叫作深圳三洲田起義。

過去一些文章和書籍都說到孫中山親臨三洲田,如何博儒的《三洲田首義》、彭全民的《孫中山三洲田庚子革命》、未公開出版的《寶安縣誌》(1960年8月編寫)和1997年正式出版的《寶安縣誌》均載述:「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孫中山以訪友為名,與廖毓坤、廖慶發、鄭士良一起來到三洲田義合小鋪,共議三合會事,並決定在三洲田組織起義,旨在推翻清朝。」

但是,深圳市博物館副研究員蔡惠堯撰文指出「孫進入三洲田並不可能。首先,清朝對孫中山行蹤甚為注意,為安全計,他不可能進入三洲田。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清朝已對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蹤跡密切關注。1898年戊戌政變後,清廷將康有為、梁啟超與孫中山視為一流,亟欲除之而後快,派李鴻章幕僚劉學詢潛赴日本,以考察學務為名,伺機除去孫、康等人,後劉察覺不易下手,遂挑撥康、孫關係。港英政府也應清廷之請,下達了五年內禁止孫中山入港的命令,這無疑是切斷了孫中山進入三洲田的捷徑。其次,孫中山流亡日本後,日本政府即派密探隨行跟蹤,他在日本的活動、出入境時間等詳情均被錄入日本外務省檔案,各地的日本領事也會隨時將孫的行蹤彙報給外務省。孫中山學研究史上有權威地位的《孫中山年譜長編》的1900年條,沒有發現孫中山曾經進入三洲田的文字。筆者就此問題向廣州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李吉奎教授討教,李教授於2000年4月27日回函謂:『從1899年秋興漢會成立開始,孫中山即有意發動國內起義,至1900年6月,孫中山南行,他始終住在日本。……史料記載明白,並無孫中山親自進入惠州之事。』最後,根據一些三洲田老人的回憶,孫中山沒進入三洲田。」

宮崎著作里都說到「雖曾計劃冒險潛入大陸,直入三洲田山寨,因香港總督突然下令,警察防備甚嚴,我和吞宇又被放逐,終未能實現。事既至此,孫先生唯有令同志固守三洲田山寨,以待後命,而自己則不得不和我們同船迴轉日本。」孫中山選集也自述:「予乃與外國軍官數人繞道至香港,希圖從此潛入內地,親率健兒,組織一有秩序之革命軍以救危亡也。不期中途為奸人告密,船一抵港即被香港政府監視,不得登岸。逐致原定計劃不得施行。」

綜上所述,孫中山未能潛入三洲田山寨親自指揮起義,但他從始至終都進行了艱苦的策劃、領導和組織工作。

1895年重陽節孫中山廣州起義前因泄密失敗後,避居日本,繼續奔走革命。1998年6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引起新安、東莞人民爆發抗英擴界鬥爭。孫中山見時機有利,於1899年10月11日,召集興中會、哥老會及三合會首領十餘人在香港成立了興漢會,會上公推孫中山為總會長。該會以興中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之綱領為總會綱領。

「時予乃命陳少白回香港,創辦《中國報》以鼓吹革命;命史堅如入長江,以聯絡會黨;命鄭士良在香港設立機關,招待會黨。於是乃有長江會黨及兩廣、福建會黨併合於興中會之事也。旋遇清廷有排外之舉,假拳黨以自衛,有殺洋人、圍使館之事發生,因而八國聯軍之禍起矣。予以為時機不可失,乃命鄭士良入惠州,招集同志以謀發動;而命史堅如入羊城,招集同志以謀響應。」

此間,孫中山先後兩次在香港主持研究起義方略。1900年6月17日(農曆五月二十一日),孫中山和楊衢雲及日本志士平山周、福本誠、遠藤隆夫、原口聞一等十餘人乘輪船從橫濱至香港,港英當局阻撓,不準登岸,被迫在輪船旁一木船內召開香港的興中會會員鄭士良、陳少白、謝纘泰、鄧萌南、史堅如、李紀堂及宮崎、平山等參加的第一次軍事會議。會議決定以新安縣(今深圳)、歸善縣(今惠州)的綠林、三合會黨為主力,借用菲律賓獨立軍卸在台灣的軍火,在三洲田山寨起義,目標是奪取廣州,但發動地點為廣州與惠州並舉,廣州為正軍,惠州為旁軍。成功後在廣州組織臨時政府。布置停當,孫中山偕英人摩根乘原船經西貢赴新加坡,營救日本義士宮崎寅藏。

一個月後的7月17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孫中山乘佐渡丸再度返回香港,擬潛入內地親自發動起義。誰料香港政府又派水警輪監視,登不了岸。孫中山緊急召開第二次會議,議定由鄭士良(惠州淡水人)率會黨領袖黃福、黃耀庭、江恭喜(三人均新安人)等集結三洲田,準備武裝起義;史堅如、鄧萌南負責廣州起事和暗殺活動,策應惠州起義;楊衢雲、陳少白、李紀堂留在香港總部負責接濟餉械等任務;命畢永年赴長江流域聯合哥老會黨。派日本人遠藤隆夫為參謀,平山、福本襄理民政;自己則準備赴台灣籌措餉械。9月28日到達台灣基隆,招募了第一批軍人,籌劃連人帶餉械運往香港,尋找時機再潛入內地指揮。

會後,鄭士良肩負孫中山委託的軍事指揮權重任,馬上和黃遠香抵達三洲田,並通過鄧子瑜同鄉,聯絡潮州、惠州、博羅、河源、嘉應各屬會黨和綠林首領,集合於三洲田,待機起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瑞 的精彩文章: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與結局
人生:10不為,10不必,10不因,10不求,10不交
周穆王西征的背景 穆王西征的結果與影響
楚漢之爭劉邦項羽一起「屠城」?楚漢爭霸的勝敗在漕運?
西漢七國之亂是一場棋局引發的「血案」?

TAG:王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