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和此人三十年的生死之交,一朝鬧翻,都因為兩個字:權力

袁世凱和此人三十年的生死之交,一朝鬧翻,都因為兩個字:權力

1912年3月,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其相交30多年的好友唐紹儀,得到袁及革命黨的一致認可和推選、任命,遂出任總理。一開始,各方頗看好這屆政府,其閣員組成也無一不是一時之選,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未曾想,不滿三月,唐紹儀就丟下職位,出走天津,跡近於與袁世凱公開鬧翻,30多年的生死情誼,也就基本到頭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唐紹儀上任後,抱有極大的政治抱負,頗以內閣總理自任,因而遇事經常自作主張,而不向袁世凱請示。當然,這本來也是內閣制的應有之義。

但老袁可不這麼認為,在他眼中,「少川」(唐紹儀字)依然是他的老部下,他這個大總統才是當仁不讓的「舵把子」,軍國大事,怎麼可以不向他請示呢?

袁氏左右,察顏觀色,乘間撥弄,愈加令二人之間生出嫌隙。當時唐紹儀每一進出總統府,總統府人員總會在背後悄聲議論:「看,今天唐總理又來欺負咱們總統了。」

這一種言論傳進了老袁的耳中,他漸漸大感「吃不消」,終於有一次唐紹儀又來總統府滔滔不絕地報告一些問題時,他突然不耐煩地插話說:「少川,我已經老了,你就來做總統吧!」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到此地步,袁總統與唐總理事實上已不可能融洽共處。「直隸都督」問題,則直接成為了唐記內閣的催命符。

早在南北統一之前,順直議會(即包括順天府在內的直隸議會)根據革命時期各省都督由咨議局推選的慣例,推舉直隸人王芝祥為直隸都督,唐紹儀應允由政府加以任命。在唐回北京時,就向袁口頭報告,袁當時也點頭表示同意。

然而,老袁很快反悔,因為王芝祥與同盟會過於接近,把這樣一個人放在心腹之地掌握一省軍政大權,老袁無法放心。但是,他已經答應了唐紹儀,似乎不好出爾反爾。然而,這也難不倒舊式政治玩得爐火純青的袁世凱。

於是,正當王芝祥打算北上履新的時候,忽然有直隸五路軍人通電反對王做直隸都督的事情,老袁遂以此為根據撤回他的同意,並且與唐商量,打算派王為南方軍的宣慰使。

這一著令唐紹儀大受刺激,因為他認為這不僅是他個人面子問題,也與內閣職權和政府威信有關,袁可以失信於唐,唐卻不可失信於順直議會和同盟會,因此唐表示無法接受袁的改變。

然而,6月15日,老袁卻徑直把沒有經唐內閣副署的「任命王芝祥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公布,根據《臨時約法》,沒有內閣副署的人事命令是不生效的。老袁這一搞法,唐紹儀自然不能接受。

一開始,他打算據理力爭。但此際發生的一個插曲,使得唐紹儀自此心灰意冷,翩然而去,唐記內閣於是倒台。

某一天唐紹儀下班之後,乘車回寓。才走出數百步,忽然對面一大群武裝兵士護衛著一輛裝潢非常豪華的馬車疾馳而來,隊伍前面兩個騎在馬上開道的衛兵,一邊揮舞手中的長鞭,一邊吆喝:「快走!快走!不要惱了老子!」唐紹儀的車夫趨避稍遲,就挨了他們的一鞭子,

等隊伍過去,唐紹儀問車夫:「這是何人,如此威風?」車夫道:「他是大總統的拱衛軍總司令段大人。」唐紹儀譏笑道:「原來是『干殿下』段芝貴?我還道是前清的攝政王呢!」

唐紹儀心目中,從來就沒有把這個「小段」正眼相看過。北洋系統中,有兩個姓段的都很有名,且都是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人稱「老段」,是「北洋之虎」,算個人物,北洋軍人中,除了老袁,就屬他威望最高。但是人稱「小段」的段芝貴,在大家眼中,就不過是個溜須拍馬的皮條客罷了。

1897年,段芝貴投效袁世凱部下,由於其叔段日升與袁世凱原為舊交,因此老袁對段芝貴格外照顧,而段芝貴對袁世凱則畢恭畢敬、殷勤備至。段芝貴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到袁世凱面前請安,多年從不間斷,深得袁世凱的歡心。有一天袁世凱問他:「我聞人子事親,每晨必赴寢門問安。汝非我子,何必如此?」段芝貴趕忙回答:「父母生我,公栽培我,兩兩比較,恩誼相同,如蒙不棄,願做義兒。」言罷跪倒在地,呼袁為父。袁世凱推辭不得,只好順水推舟認了這個只比他小十歲的人做了乾兒子。從此,同僚們常常以「干殿下」來諷刺段芝貴。

但是,有了袁世凱這個「乾爹」,段芝貴從此就青雲直上,他又很懂得巴結上司,多次為袁世凱及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等購買名妓美女,於是深得袁世凱等人的歡心,雖然他軍事才能平平,如今居然也已經做到權勢十分顯赫、統領京城過半軍隊的總統府拱衛軍總司令一職,因而得以在大街上耀武揚威,甚至不經意間掃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唐總理的面子。

受此刺激,唐紹儀回到寓所,越想越氣:一個軍司令,就有這麼威風,我等身為文吏,尚想與統率北洋大軍的大總統,計較長短,正是不知分量了。

於是,第二天(6月15日),唐紹儀悄然往天津而去,一紙辭章則送到了袁世凱案前:「國務總理唐紹儀為呈請事:紹儀現因感受風熱,牽動舊疾,懇請給假五日,赴津調治。惟總理職務關係重要,不容一日曠廢,並乞大總統於國務員中簡派一員暫行代理。」

一開始,老袁自然做足姿態一再慰留,但唐紹儀求去之心已無可動搖,最後老袁「無法」,只得允准。

唐紹儀辭職,讓老袁一則一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如今已不怎麼奉他號令行事的老唐「自動」求去,但兩人畢竟是幾十年的老友,老袁其實還是挺念舊之人,因而這件事讓他頗為傷感。更何況唐紹儀辭職造成了不小的政治危機,老袁不得不向國內各方勢力有所交代,而新總理的人選,一時之間也似乎極為難產,讓老袁頗為頭痛。

因唐紹儀辭職而連帶發生的同盟會閣員辭職問題,更是一個有趣的插曲,值得在此記上一筆。

唐紹儀辭職後,屬於同盟會的蔡元培(教育)、王寵惠(司法)、宋教仁(農林)、王正廷(代理工商)四閣員聯袂請辭。袁在總統府召見他們,會面時,袁用低沉的語調,極為誠摯地對蔡等挽留道:「我代表四萬萬國民慰留你們。」蔡也很鄭重地答覆說:「我代表四萬萬國民,請總統准許我們辭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曾打傷宋教仁,痛罵張學良,省長做過當校長,周恩來挽其一代宗師
李鴻章終結一生:自己是個裱糊匠,知道這破屋要倒,但沒辦法新建
民國開局形勢大好,為何很快戰火重燃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
曾國藩的學生兼幕僚神預言:清王朝五十年內必將滅亡
30歲的宋教仁,為什麼能在民國初年的政界脫穎而出?

TAG:孔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