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關於打雷的一些事

中國古代關於打雷的一些事

打雷是一種自然現象,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瞬間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出強烈的爆炸式震動。這就是雷聲。

中國人從古代對打雷這種天氣現象,卻賦予更多的含義,還有更多角度的理解,

我國古代最早的雷電記錄是《周易》記述的公元前1068年一次球型雷襲,這也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雷擊記錄。古代的人們把雷電與鬼神聯繫起來,創造了雷神電母等神話故事。中國民間,人們將農曆六月廿四定為雷神的生日,也稱之為雷公誕。

《易經》又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風雲變幻,電閃雷鳴。一般打雷的時候,會先看到閃電。

打雷,打很響亮的雷,人們會聯繫到天象,所謂:天現異象,有大事件發生 。

其實打雷不一定都是壞事,一年之中是有時間段的,打雷開始的時間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比如有句諺語: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

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做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的,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還有「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等。

驚蟄節氣雖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冬眠的動物開始出來了,

蛇就在驚蟄時節開眼了,出來了。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其實這個驚蟄本身含義,就是和雷有關的,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因為打雷,把蟄蟲都驚動出來了,所以叫做:驚蟄。

其實,真正開始有打雷的時節,是春分開始之後,驚蟄只是預演,

一年之中,停止打雷的時間是秋分,從春分到秋分,涉及到一個天門地戶的概念。

天門地戶,是時間上的概念,也是方位上的概念。中國古代就是喜歡搞時空統一論。

什麼叫做天門地戶呢?

「戌亥為天門,乾之位也。辰巳為地戶,巽之位也」。

戌,為天門在西北方位;辰,為地戶在東南的方位。而十天干之中為什麼獨把戌辰作為天門、地戶呢?戌辰,在五行中屬土,不主時,行周四季。辰,主三月是陽土;戌,主九月是陰土,是萬物生成的時候,也是陰陽之氣消長的節點。自奎、壁戌位開始,天門打開,陽氣漸盛;自角、軫巳位開始,地戶打開,陰氣漸長。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天門、地戶為陰陽之氣出入的樞紐,也是氣候流轉變化的端始。所以《素問.五運行大論》在介紹完五天之氣後說:「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知也。」

乾,在後天八卦里,是西北之間的戌位,巽在東南之間的巳位;西北之間,天氣不足;東南之間,地氣不足,猶如屋舍,在缺口處沒有門戶,故天氣不足的缺口處稱為天門,地氣不足的缺口處稱為地戶。

據張景岳說,天門、地戶為陰陽出入的門戶。在二月中春分的時候,日行纏繞壁、宿之初,由此南向而運行,漸漸日長時暖,萬物也生髮滋長。此時天氣初入陽道所以在奎、壁之間,定為天門。至於地戶,則在八月中秋分開始,日行纏繞翼宿,尚未與軫宿相交,由此而逐漸北向運行,便見日短時寒,萬物收藏之象。此地氣初入陰道,所以在角、軫之間,定為地戶。

我們知道這個天門地戶,就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方位:戌,為天門在西北方位;辰,為地戶在東南的方位。

一個是時間,春分代表地戶,秋分代表天門。

一般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打雷天氣現象集中在春夏兩季,秋冬兩季較少,秋分後打雷不好,冬天打雷更不好,

關於打雷的一些諺語:

冬三月打雷,十月打雷管畜生(主殺家禽牲畜動物),十一月打雷管人家(主殺百姓),十二月打雷管皇家(主殺官家宮廷);

雷打冬,十間牛欄九間空;

冬打雷,墳谷堆。就是說人比較脆弱,天氣反常。

冬天的雷被稱為驚伏雷,意味著震醒冬眠的龍,馬上要飛騰升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秋分過後不打雷
原來人類已經破譯了銀河系
先後天八卦可以看稱萬字元的同構模型
如何預防自己的原創文章被抄襲
新兵怕炸彈,老兵怕子彈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