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天下大同」全媒體國際文化交流活動23日在大同啟動
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中)等嘉賓共同啟動文化交流活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天勝、榮佳昕、吳盈玲、李欣宏):9月23日,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大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天下大同」全媒體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山西省大同雲岡石窟啟動。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台長鬍邦勝、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參贊戴藍、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張九桓出席了啟動儀式。
自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以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攜手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地方政府共同主辦系列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外國駐華使節和絲路沿線國家媒體記者深入中國城市進行體驗採訪,傳播並交流「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內涵和實踐進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台長鬍邦勝在講話中指出,大同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城之一,作為中國北魏時期的都城,當年的大同商賈雲集,多元文化交融,充分見證了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況。而雲岡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蘊含印度、中亞、西亞的藝術元素和歐洲的文化特徵,是多元文明融合的鮮活見證。他還提到,當今世界全球化潮流勢不可擋,我們更應該提倡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而大同所代表的改革、包容、開放、和諧的城市底蘊與特質,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示範和樣板。
在啟動儀式後,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等駐華使節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外國媒體記者等多位外國友人出席了「一帶一路?天下大同」文化交流活動。來自中國各地的茶人為中外賓客展示了中國傳統茶文化,展現中國式的美好生活方式。在雲岡石窟的第20窟佛像前,中外嘉賓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品茗、交流。
在文化交流活動現場,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介紹了在北魏時期雲岡石窟的開鑿過程和發展,為大家解讀了大同歷史上作為絲綢之路東端大都會所起到的溝通東西文明的重要作用;著名文化學者巫新華則從歷史的角度講述了「一帶一路」的發展進程以及大同在「一帶一路」發展中獨特的歷史地位。古琴演奏家王鵬、青年笛簫演奏家劉小岡、音樂組合哈雅樂團現場演繹了中國古琴名曲《平沙落雁》和《HAYA的傳說》等世界音樂作品。
從23日起,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寮國、緬甸、泰國、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地夫、阿富汗等國的14家外國媒體將在大同展開聯合採訪,實地探訪雲岡石窟、懸空寺、大同古城等著名的歷史遺迹和文化景觀,探尋大同歷史上作為不同文明匯聚之地的輝煌歷程,傳播大同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蛻變與復興。作為此次活動的媒體支持,中華網將對活動全程進行記錄和報道。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台長鬍邦勝在啟動儀式上講話(攝影:王傳俊)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在啟動儀式上致辭(攝影:王傳俊)
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右七)與文化交流活動工作團隊合影(攝影:李毅哲)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在「絲路茶語」現場向中外嘉賓解讀了石窟和大同的歷史(攝影:黃文華)
文化學者巫新華講述「一帶一路」的歷史進程(攝影:王傳俊)
來自伊朗的媒體記者現場分享體會(攝影:李天勝)
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王鵬演繹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攝影:王傳俊)
青年笛簫演奏家劉小岡(攝影:王傳俊)
哈雅樂團在現場進行表演(攝影:王傳俊)
來自中國各地的茶人為中外賓客展示中國傳統茶文化(攝影:王傳俊)


※絲路大V探訪三河古鎮:體驗民風民俗 感知淳樸文化
※2017「影像的力量」中國(大同)國際攝影文化展頒獎典禮舉行
※伊朗成功試射最新型彈道導彈
※法國巴黎15萬人抗議示威 反對實施勞動法改革
※助力「中國夢」2018「CCTV國家品牌計劃」登陸泉城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