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啟知識製造「4.0」,「雙一流」知識工廠靠譜嗎?

開啟知識製造「4.0」,「雙一流」知識工廠靠譜嗎?

從211、985到「雙一流」,高等教育的知識廠商不斷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弔詭的是,雖然知識產品供給社會,但是定價權並沒有完全交給消費者。就像礦泉水,說好喝的不是喝水的人,而是礦泉水廠的股東。若是如此,國有股東雖還可以自娛自樂,私營企業早就破產了。

《權力的遊戲》中有一個橋段,小指頭說」知識就是權力」(knowledge is power),瑟曦立馬叫幾個衛兵抓住小指頭,威脅要殺死他,然後放出一句「權力就是權力」(power is power),揚長而去。雖然權力可以傲慢,但是源於經驗主義哲學之父培根的那句名言,並沒有失去其光輝。如果一個社會把權力崇拜作為大前提,那麼知識的生產就失去了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培根看來,權力是強制他者服從的力量,但是這種強制必須建立在合法合理基礎上才會得到真正的服從,他在《新工具》中說道:「人類知識和人類權力歸於一,因為凡不知原因者即不能產生結果,要支配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在思辨中為原因者,在動作中即為法則。」

那麼,什麼是合法合理的基礎呢?在培根看來就是知識,而在已故偉大思想史家福柯看來,權力和知識相互滲透,沒有任何一種權力是可以脫離相關領域的知識而獨立存在的,也沒有任何知識不同時預設和構建權力關係。也就是說,權力未必是知識,但是,知識一定是權力。

所謂權力未必是知識,意味著儘管「雙一流」高大上,但是未必就合理,這正是許多未被評為「雙一流」高校和學子們吹鬍子瞪眼睛的原因所在。不合理的權力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服從,表面上的服從也可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投入罷了。問題是,即使是表面上的服從,由於權力會重構知識體系,所以即使不合理的權力關係,如錯位的學位評定標準也會對高等教育的知識生產造成難以逆轉的力量。

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出不了大師?因為「大師」們的思想火花都被論文任務壓垮了。

但是,一定不要忘了培根和福柯的提醒,知識是可以構建權力關係的。即使在科學淪為宗教婢女的中世紀,也因為科學的興起而打破神學的蒙昧,漸而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由此重構了世俗與宗教、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政治關係。人類社會發展史一再表明,知識的生產是一個自我複製、自我裂變、不斷試錯和自我提升的過程,任何試圖為知識的生產量體裁衣的行為,都會因為知識發展的不確定性而變得不合時宜,於是不得不經常更換模具以適應需求。

但是這個需求常常並非市場的真實和全部需求,甚至與市場的需求背道而馳。削足適履的做法,只會讓權力關係進一步空心化。

於是,當知識生產的供求關係異化時,就產生了「滯漲」:一方面人才價格大幅提升,急需人才卻找不到;一方面是高校學子大量失業,找不到工作。

以國家之名為高校排名,若是純屬學術地位的評價,倒也不失一種參照,這也是為什麼US NEWS排名受到國際社會追捧的原因。問題是,如果這種排名直接意味著公共資源的投入與否,不僅降低了可信度,而且也因權力的干預而直接產生外部效應。由於知識生產並無獨立標準可循,所以排上和未排上的只有依靠權力崇拜,方能在資源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知識製造4.0時代已經開啟,可是,模具工們還生活在大機器時代。解決問題的辦法,恐怕唯有解僱模具工,讓知識生產從工廠的流水線上解放出來,回歸市民社會。

聖經說,耶和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塵土造出了一個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了一口氣,有了靈,人就活了,能說話,能行走。上帝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亞當

————這個故事,是權力改變知識的最典型注釋。而一個偉大的時代恰恰應該相反:讓知識改變權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姓名筆畫 的精彩文章:

TAG:姓名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