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克己復禮」與老子的「絕仁棄義」

孔子的「克己復禮」與老子的「絕仁棄義」

在孔子和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社會戰亂。面對這個紛亂的社會,他們提出了各自的主張,為後人留下了無窮的處世智慧和治世良方。今天我們細細品味,也不難品出箇中滋味。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第十二》)。孔子說:「克制自己的貪慾,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的要求就是仁。一旦做到克己復禮,天下就回到仁的上面了。天下歸仁,這個社會就會成為太平盛世。具體地講,就是要樹立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核心價值觀。從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誠信朋友,盡忠職守,清正廉潔,重德知恥做起,使整個社會變得和諧高尚,繁榮富強。

而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九章講:「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他比較強烈地表達出對孔子儒家上述觀點反對,意思是說拋棄所謂聖賢智慧,民眾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拋棄仁義,民眾可以恢復孝慈的本性。這顯然十分偏頗。在一個「禮崩樂壞」的亂世,沒有聖賢榜樣的力量,沒有善惡是非,沒有正能量的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教化,社會是不會「無為而治」自然變好的。況且老子的「絕聖棄智」,也是自相矛盾的。在他的《道德經》中,從頭到尾,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推崇「聖人之治」的,全書八十一章,「聖人」一詞競出現了三十二次之多。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還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意思是說,「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是禍亂起始的因素。把當時作為社會秩序與社會規範的「禮」全盤否定。

我們通過對孔子與老子上述思想的比較分析,結合一度社會亂象叢生,道德滑坡的情況,不由得不讚歎當今政府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遺餘力地推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雙一流怪現狀綜述,僅供娛樂
古鹽河的秋(原創)
徐志摩迎娶陸小曼,梁啟超證婚致訓詞(原創)
「板浦筆記」柵欄巷探幽(原創)
「原創詩歌」秋分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