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明廷從澳門購炮募兵,徐光啟孫元化培養出東亞第一炮兵

明廷從澳門購炮募兵,徐光啟孫元化培養出東亞第一炮兵

文 |白孟辰

崇禎帝繼位,魏忠賢閹黨遭到黜斥,徐光啟、袁崇煥、孫承宗、茅元儀等人重新啟用。明廷購炮募兵計劃隨之重啟。當明廷了解到澳門方面從擊毀的荷蘭武裝商船上起獲了10門火炮後,便要求兩廣總督李豐節、王尊德將其購入,並招募炮手。恰在此時,澳門的葡萄牙勢力在荷蘭「紅毛」的巨大壓力下,迫切需要從明朝獲得各種支持,尤其是希望由明朝皇帝親自下旨兩廣方面降低貿易盤剝,保證澳門生活物資的供應。因此對於明廷購炮募兵的要求予以積極回應。

澳門大炮台

崇禎元年(1628)九月,澳門議事會指派公沙·的西勞和耶穌會修士陸若漢赴廣州與王尊德等人接洽火炮和炮手上京的問題。當時明廷與葡萄牙方面商談的薪水相當可觀,統領1人,年薪150兩,每月補助伙食費15兩;炮手4人每人年薪100兩,每月伙食補助為10兩;通事2名,每人年薪80兩,每月伙食補助6兩;傔伴共13人,每人年薪40兩,每月伙食補助為3兩。有趣的是,陸若漢以神職人員為理由拒不領受薪水。

由於明廷不斷催促,公沙·的西勞和陸若漢在回到澳門後很快建立起一支33人的炮兵部隊,其中既有炮手、通事,也有專業的鐵匠。這支炮兵部隊除攜帶從荷蘭船上獲得的3門銅質前膛炮和7門鐵質後膛炮外,還攜帶了30支中國稱為「鷹隼銃/鳥喙銃」的大型火繩槍。不過根據陸若漢1630年5月的一封信件,33人炮兵隊中僅有7人是葡萄牙血統,其餘均為黑人、印度裔或者混血兒。統領公沙·的西勞來澳已經超過20年,曾參與過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戰。而隨軍神父陸若漢從1577年就進入日本,負責與幕府聯繫工作,卻在1610年與有馬晴信發生衝突,被迫轉往澳門。必須要指出的是,公沙·的西勞和陸若漢的隊伍實際上也是耶穌會修士在萬曆四十四年南京教案之後首次進入中國內陸。

崇禎皇帝詔書,現藏上海徐匯區徐光啟紀念館,內容與徐光啟參與新發火器演放有關

崇禎二年二月,炮兵隊從廣州出發沿水路進京。徐光啟和孫元化都曾專門派人督促炮隊儘快北上,曾參與過押送火炮的孫學詩在山東微山縣以都司身份參與押運工作。恰在此時,皇太極與蒙古部隊一起入關侵擾,史稱「己巳之變」。炮隊此時剛剛到達山東濟寧,忽聞後金已經圍困京畿重鎮遵化。在明廷兵部的催促下,公沙·的西勞指揮炮隊從已經凍結的運河上登陸。而徐光啟眼看西洋大炮即將抵京,便向崇禎進言應該吸取寧遠和遼陽的經驗,憑城列炮固守,放棄原定的野戰迎敵計劃。

十一月二十三日公沙·的西勞炮隊抵達涿州,由於已經臨近前線,炮隊遂開始調製火藥。十二月一日,炮隊抵達琉璃河,突然得知良鄉城破,進京道路被徹底截斷。護送炮隊的團練武裝竟然一鬨而散,公沙·的西勞命令隊伍返回涿州,與北平府涿州知州陸燧一起鎮守城池。炮隊將8門火炮安裝妥當,推上城牆,公沙·的西勞和陸若漢指揮伯多祿等炮手進行試射,「聲似轟雷」。後來陸若漢、韓雲等人的記述都認為「奴虜聞知,離涿二十里,不敢南下」,部分葡萄牙文文獻甚至添油加醋的描寫是城下一門「半蛇銃」(16世紀晚期出現的滑膛炮,一般發射9磅或10磅炮彈,射程在550米左右)嚇走了後金軍。徐光啟後來也上奏「環視涿州而不攻」,是為「畏銃」。

徐光啟畫像

雖然葡萄牙炮兵在己巳事變中表現較為出色,但崇禎帝卻在此役中將袁崇煥下獄,另一位名將滿桂戰死良鄉。十二月二十六日後金軍撤退,公沙·的西勞留下4門火炮駐守涿州,將失而復得的半蛇銃和其他5門火炮一起運往北京。這段時間徐光啟已經盼炮如痴,竟然寫了《控陳迎銃事宜疏》,非要親自率領一哨步兵前去接炮,但是皇帝卻沒有同意。崇禎三年正月初三,葡萄牙炮兵隊歷經十幾個月的跋涉,終於抵達北京。

徐光啟的急切是情有可原的,從寧遠大捷開始,他便認同孫承宗等人的車營戰法,認為用炮是扭轉明軍野戰和守城不利局面的最好手段,同時應該將原有的快槍、三眼銃之類已經落伍的火器全部裁撤,重要城市應該修筑西洋式築壘,即「銳角銃台」(三角銃台,實際上就是棱堡)。當公沙·的西勞的葡萄牙炮隊抵達北京後,一批明朝軍政主官在城牆上觀看了西洋前膛火炮的射擊表演。其中除了徐光啟之外,還有兵部尚書梁廷棟、主管京營的李守奇以及錦衣衛和其他禁軍將領。除了炮兵射擊表演外,葡萄牙炮隊還用大型火繩槍進行了表演,對200步外的標靶進行射擊,有五六次擊中標靶。

在徐光啟看來,重要城市應該修筑西洋式築壘(防禦工事),即圖中所示「銳角銃台」(三角銃台)

公沙·的西勞統領的葡萄牙炮隊在北京不斷通過試射和表演來鼓動軍政大員們。但是此時對西洋火器醉心的大多是徐光啟系統的天主教徒,例如後來寫就《守圉全書》的韓霖和撰寫我國第一部炮兵專著《西法神機》的孫元化都曾向公沙·的西勞和陸若漢等人求教西洋火炮的相關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徐光啟等人認為圍繞西洋新型火器編練新軍的條件已經成熟。

不過,考慮到京師地方人多嘴雜,徐光啟等人一方面仍努力推動北京禁衛部隊輪流接受新式火器訓練,例如用沒收貪官的1200餘兩贓銀打造鷹隼銃,要求營軍派100人至宣武門外教軍場接受訓練。不過此時朝廷內守舊派一方面切斷徐光啟等人的錢糧供給,一方面不斷逼迫徐光啟等人向各鎮撥付「西洋火器並受訓之兵」。但徐光啟在崇禎支持下,終於在幾個月後完成了一百支大型火繩槍,開始分批訓練炮手和槍手,又將監造的320斤小型火炮送給崇禎帝「御覽」。崇禎則賜予銀兩、絲綢,「以示優異」。

除了在京編練炮兵以外,徐光啟等人更多寄望於督撫自行訓練火器部隊。這方面孫元化作為徐光啟的門生,做得極為賣力。孫元化早在天啟年間就寫過《防守京城揭》《銃台圖說》等介紹西方火器知識的文章。崇禎元年他與公沙·的西勞的葡萄牙炮兵隊交流後,崇禎三年初,跟隨孫承宗出鎮山海關,又吸取了孫承宗車營的大量成熟設計,並開始潛心研究火器守城戰法,撰寫了《論台銃事宜書》《改造火器呈》等文。他抵達山海關後,在城上布置50餘門紅夷炮和2000餘門滅虜炮。

需要指出的是,此時山海關上的紅夷炮有相當數量是木質紅夷炮,徒具外形而不能進行持續射擊。但即便如此,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仍然讓後金軍軍心大亂。最終孫元化以「安輯關外八城」「斬獲八百有奇」的戰功加山東按察副使,兩個月後再被同樣支持使用火器的兵部尚書梁廷棟給推薦為登萊巡撫,除了要管理登州、萊州和東江鎮外,還有光復遼南四衛的責任。於是孫一躍成為明末天主教徒和西洋火器技術專家中兵權最重的一個,可以實現他建立西洋火器部隊的設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軍事熱評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一超級裝備世界公認第一:殲20造這麼快全靠它
不買中國靠譜火炮非買這國炸膛炮:巴鐵心裡咋想的?
美將軍納悶中國要造多少艘航母 解放軍少將回應很巧妙

TAG:全球軍事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