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迪夫畫評合輯(三)

迪夫畫評合輯(三)

GIF/1K

迪夫畫評合輯(三)

1試評傳桂明先生油畫

2評劉振忠《欲女》(之2)

3賞評費克明先生的幾幅人物畫

4析陳勝祥先生抽象畫《高人對高人》

5戴永祥風景油畫賞析

6天狼先生的「狼肖像畫「賞析

迪夫畫評(1)

試評傳桂明先生油畫

桂明兄是我新加的一個好友。我們的第一段對話是:

「您好」

「您好」

「向您學畫。」

「怎麼向我學畫畫呢」

「為您寫評論啊」

…………

後來傅先生一直給我解釋,令我發囧且出汗的一問,緣於他剛剛睡醒。而當時是下午4點半。

畫家都是夜貓子。

我理解夜間靜,且有限的光,可以全部安注於他,這種感覺如同睡在母親一側。

傅兄畫的是油畫。他畫靜態的自然。當然他知道自然實際上在流動,細小到足夠小,就可見刀光火影。然後籠統地觀察世界,一座山峰,一條河,一片森林,一群動物,它們皆是靜態的,久久的泛著羞澀之光的靜。

我驚訝發現,桂明的油畫,即便從手機屏上讀,其粗放的線條一樣清晰可見。如果面對真實畫面,用我的手指去觸碰畫面,滑得快一點,會有崎嶇感。

你完全可以想像,一個長發(雪白)齊肩的男人,站在他的畫布邊,久久不語,突然操起傢伙就干,這一過程意味著他用一種神力把大千山水濃縮,切割,重新拼裝,並在他認為合適的部位,注入他的血。

桂明的畫,沒有題目,就是沒有。

也好,我這樣就可以像自由的鳥兒叫喚了,喊聲不對,別斥我為壞鳥。

桂明陶醉於莽山或原野。

我手上的這幾幅,他用不同深色度的油墨把自然的肌體作了超級表達。

他用4種方式,一是顏料,他喜歡潑辣明快,這很像梵高,明亮到任性,明亮決絕到不採用過渡色,瓶子里裝的什麼料,拿上就潑,這源於自信和胸中的不耐。二是色度,他用深色製造陰影或漩渦,彷彿把他不願表達的疼楚都置放在這些暗處一一但是光線是會轉動的呀,上午的暗處就是下午的亮點,這他就不管啦,他只管某年某月某日那個大好晴日的上午9點45分。三是光線,油畫的生命是光線,靈魂是光線,跳動感和呼吸感都因為光線。這幾幅淺黃區的亮色啊,那麼自然的像光的花朵密集開放。桂明在光線的分配上,完全受控於神靈,彷彿有天穹之音在教他塗這刷那,他就是個聽話的孩子。四是層次,雲,山,河,森林,田野,急速飛逝的,緩滯潛移的,有沉重感但又富含溫馨茫茫雪原,他要上下左右交相呼應到恰到好處,如果沒有層次,畫面就會顯得板,就會產生團暈的敗筆。

傅畫有寫實的力量,浪漫的力量,局部主動舍割的力量,整體放任自流的力量,回溯過往的力量,穿越未來的力量。

力量強大到讓讀畫人失語、失神,乃至失態,不知所措。

我注意到他的畫的矩形就是一個取景之框。

我醉於他筆下的白。正如他的白髮。他把白填得滿滿的,有凸起或飛躍感。

我醉於他的綠。真的鮮綠,大膽的綠,抱團共生的綠,堅守彊域的綠。流動,但總有後繼的綠。

我醉於他的紅。是鮮紅。是血。是唇膏。是男人血管里的,呼喊里,也是從女人的子宮流出來的。這紅,沒有一丁點因日月轉換而變黑變淡的可能。

我醉於淺黃。這是把油菜花瓣揉碎後,或把向日葵的黃膽吸干,或把太陽光收集好轉為流質後的顏色!

有機會,應該近距離觀看他的白髮和畫板。

據說,桂明有一絕活,即能在2公分見方內作畫,這個,我準備帶一副放大鏡去看。

這個神秘的人,渴望一見。

(2017.08.18 福州飛深圳)

迪夫畫評(2)

評劉振忠《欲女》(之2)

再讀振忠的《欲女》,要能做得好些,似應把重心放在「欲「上,而非「女「。

畫家之所以選擇了女人,而非男人,我想女人更易被處理成圓弧線,也更易拆解。

慾望,是一個向上的弧線,也是向內的弧線。

男人的慾望就不應這麼處理了。男人的慾望是像太陽,向四下噴射的,是直線。男人不可拆卸,他是一架既笨重又精緻的機器,只是慾望的高峰,會有些亂來。

我考察夕陽。它如蛋黃般具備了流動感。這是越過高峰、滾到山腳的太陽。

女人不同!

女人的慾望,讓我想起一柱香。那煙的腰身,看似平靜,實則是騰飛之欲。此欲綿長無期,又不管不顧,非文字可以詮釋的了。

振忠的畫,給我們打開了一窺的孔眼。

振忠很體諒我,他把一大捧《欲女》的草稿傳遞來,從這些鉛筆圖上,你可以找到一些秘笈。即如何在一張白紙上把「欲「托出?他是很講究布局的,重心,上揚的部分,以及拆解出的「眼孔「。

女人之臀,是重心。

上升的血水,是雙乳。大小很講究。大到可以與臀部相對應的那種重量,小到具備兩枚炸彈的內力。

唇,眼,乳頭,可以從母體飛離。但你總能找到。

慾望,因為寬厚的下體,爆漲懸空之乳,以及亂飛的紅點,體現了一幅畫的「黃金分割「和「白銀配重「。

(2017.07.28 深圳)

迪夫畫評(3)

賞評費克明先生的幾幅人物畫

畫人物,即便從寫實主義立場出發,你也不能複製生活當中的真實場景。畫家仍然要超出你的個人經驗,去找出你看不到的那一方面。

我這裡收集的費克明先生的幾幅人物畫,可以很好的說明,一個畫家如何把一個人物呈現在你的面前。

當然這裡的呈現不是抽象式的,而是寫實的,但又不是攝影式的。畫中充滿了畫家的個人感受,他的獨特見解。

一代梟雄曹操的形象,多好啊!紅色的戰袍,襯托出一個振翅欲飛的英雄。畫家沒有正面來畫人物,而是給我們一個背影。一個準備衝到浪里,衝到天上,要把自己的志向放到宇宙這個大場景中的人物。

這幅畫的最亮點就是戰袍,鮮紅的戰袍,加上頭上的紅須,以及天上一輪紅日一一紅筆色不多,但統治了整個畫面。

在英雄身體周圍,那些浪花呀山石呀,有梯度性做了淡化處理,讓人覺得英雄橫空出世的感覺。

兩幅畫佛教中神仙的圖,構思相當大膽。試想,如果按照普通畫作的那種方式畫,就成不了真正的一件作品。他們在天上,懸浮在空中,俯視眾生的人間,而心懷慈悲,他們的袍衣變得異常寬大,像一個不倒翁。

有人曾經研究過中西神仙飛翔姿勢的不同。西方神仙(無論是哪個神,或仙女)飛翔時,都是趴著身子的,這倒像鳥姿。事實上早期的聖經中的人物,都是長翅的。但中國的神仙們,無論是大神還是小鬼,都是站在雲端上的,彷彿不是他們飛,而是雲載著他們飛,他們至多是移動,而不是飛翔,越大的神,儀態越莊重。

但克明的這些神,雖然也是立著,但可以覺著有飛的意向。他們並不是立於雲頭,而是駐紮在渾沌的氣象中。畫面多了神秘,且多想像!

克明的這幅母親畫,讓我感動得心跳。一個很樸實平凡的婦人,雙目微睜,手裡一隻碗一雙筷,從表情看滿足又無奈。這不就是我們的母親嗎?!她穿著的工裝,暗示這個辛勞的干著苦活臟活累活的母親,為的就是全家人的一口飯吃!她的另一隻手呢?圖中沒表,可以想像那是另一隻多麼大的手!

另一幅「日下鋤」圖,細細看,就會看到很多亮點。老漢上身的粗壯與下身的瘦弱,是個藝術化處理,這也是幾千年以來中國農民的寫照。那個喝水的人,倒像是個老婦。太陽又圓又大,此圖看似簡單,但出手並不凡。婦人蹲地喝水都像是在敬神拜天啊!

兩個娃娃畫,巧在構圖。必須幾筆之內,把最緊要的信息交待好,而不著多餘之墨。

水墨畫的濃淡處理真的比色彩還重要。濃淡不但可突出主次,推拉出遠近,製造整幅畫的平衡和立體感,還起到了畫面洒脫自然的效果。比如石頭,就濃,以突出厚重,花草,樹影就會淡和含糊,遠些就分染成雲朵狀的漂浮感。克明兄這幾幅,我都找到了他著力濃墨的地方,比如母親的工裝,比如老漢的夾祆和水壇的背陰處,比如山石,比如那伽犀王攪動的天空。從這些濃色處,會有很多讓我們多讀的內容,只不過如果我們不認真,就會疏忽掉。

水墨畫當中的彩色,在克明這兒並不多,他用色上很謹慎,在灰黑白的基礎上,他一旦用色,如紅,如綠,如黃,就會異常活潑,而讓人驚心。

克明母親(從畫中文字看,就是克明媽)臉上的色彩,你注意到了嗎?是淡淡的暗紅,說不清是什麼。也許是光線,從低矮的窗戶紙隙間照進來,映照著母親,或她正走向爐膛,或…………這一點可以忽視的紅,就是生活的希望的余火啊!

請珍惜這一點忽隱忽現、稍縱即逝的淡紅!

(2017.09.04 深圳)

迪夫畫評(4)

賞析陳勝祥先生抽象畫《高人對高人》

這個世界,高人是少數,但改變並影響著我們。

讓人沮喪的是,想成為高人,與太多因素相關,並非勤奮發力就能成功。

培養一個高人,需要至少三代人的努力。你能否具備高人的素質,與你的基因相關。基因是無法更改的生命密碼,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競爭的社會,牛人更牛,富人更富,這一代好,下一代也會優秀。

大數據顯示,貧困是個可遺傳的病。

但高人一定有「努力做事、認真玩樂」的習性!

平庸者做什麼都是心不在焉的。

我訂了《得到》專欄萬維剛的"精英日課",跟了一年,想像自己能成為一個牛人,一個高手。我每天堅持每天寫至少800字的學習筆記。

這一年下來,我似乎「長高」了5cm,儘管體檢數據總不願準確反映這個事實。

勝祥被我的這一張由萬教授送的名簽所激發,一氣呵成,連夜鋪開畫布就干,據說鉛筆的線條勾勒都省了,整體布局是在瞬間瞭然於胸的。

他問我畫上幾個人?

我不色盲,且由於讀畫多了,能力提升,一下就從畫上找出兩個面對面的人兒來。你眼睛上下左右的掃讀,兩個人會進一步凸現,甚至可以讀出左女右男。女人的乳房少不了,這是我們讀女人時所樂見的。

但陳兄說還有一個。這個人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我說等等。

泡上茶。泯了一口,閉目。

我要集中一下注意力。

一個文人,身體能量37%是消耗在眼睛上的,何況是讀畫。更何況讀如此抽象畫?!

久久不願睜。

這個功夫,勝祥很體貼我,給我發了原圖。又寫了幾行。

他讓我注意此畫的中線,注意橫著的S線,注意此類畫的背景與主題的分割與揉合的複雜關係,注意一旦你找到另一個人,你會激奮,所以要找個可依之堅物以支撐好身體。

又說,如果你讀到了,就是高人。

我已被激發。

相信我眼睛睜開,繼續讀畫時的目光,和一個押上大注又氣定神閑的賭徒無異。

我要找入口。

當我把眼睛稍抬高一寸,並把中間部位用食指和拇指拉大時,我一哆嗦。

背景是一個豐膄的婦人。她的身體向前欲躍,又妥貼地坐穩。從她的下身的「仙人洞」(勝祥語),把意念注入,你會一下強大到飛進去,並一路打開很多的花朵,把天上的鳥兒驚飛,把雲彩嚇得暈紅!

這是多麼大膽的一個布局!

是迷局,又是引人入勝之局。

你能有這樣的力量征服這個婦人嗎?你必須是高手。如果不是,你根本找不見她,更不可能打開她身體的幽徑。

如果是庸常之人,會覺得這是個斑駁的牆面。

然而,上面有門,有窗,有兩個用智慧當糧食,也口吐智慧的男神與女神。

你會成為另一個高手嗎?

靜心,煮茶,閉目,輕吁,找到婦人的身體,輕輕但是堅定地依偎著她,讓她為你打開,讓你成為那個世界的主宰!

勝祥這傢伙,是個高手。

我修了365天,他修了24小時,就完成了高手對決,並把一道測試的題,隨手置放在躍躍欲試者們的眼前。

(2017.08.11 深圳)

迪夫畫評(5)

戴永祥風景油畫賞析

看到戴老師這組油畫,我的心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最後歸於一種安靜。

從取景角度看,永祥先生都是用了常人的方式,即現實的途徑,把現實之相呈現。如果我們僅僅以為戴先生只是作了攝影式的描繪,就大錯特錯了。

他繪了現實,但同時作了超越。

風景畫與人物畫相比較,從技法上,風景畫所要表達的有可能更難。

把風景畫作抽象式處理,就不成其為風景了。由於缺少抽象這一工具,要用極簡的白描功夫,利用自然圖像告訴讀者情緒,就會有難度。

戴老師的畫中只有自然之景。少量的人物,要麼取其背影,要麼畫得極小至模糊,目的也是不想讓人這個容易形成氣場的東西干擾了自然之光芒。

從我的觀察看,戴先生畫的,就是他經常所見。是他的外在世界,也是他的生活。

問題是,我們要通過他的畫看到他內在的生活。

戴老師是個低調也是勤勉的老畫家,從他的畫,就可以判定其是一位淡泊於路野、河岸和居住小區的藝術家。由於他的淡泊,他畫的色彩,比我們日常所見,都要更清淡。就像泡開的一壺綠茶,主色調就是在墨綠、深綠、灰綠和淺綠間游移著。這一色調,正是自然的大胸口的底色。

即便有紅色,也作了暗色處理,以免奪目。比如遊船,吊臂,光榮榜等。

從布局上看,戴先生不想把生活的細節解析,而作新奇拼裝,這可能會讓很多祈望從一幅油畫中得到刺激或震感的人大為失望。

畫家只想告訴你,生活是這個樣子,光影是這麼交叉的,人類嵌在自然的棋盤中,你可以加速,但那只是你自己的身體,整個世界仍在按照自己的既定模式在慢行。

畫家還想告訴你,當你騎著摩托、站在汽車旁,或船邊,準備加速,你的心可別同時加速。推遠一點,你就是一個小光點或一團光影中的小斑點。

當然我不能說這些畫都已稱得上經典之作,每一個畫師的作品,必經歷久而獲更多評價。

我喜歡戴老師的這一組畫,就是喜歡它內在的安寧,和諧與慢。

( 2017.08.30 深圳 )

迪夫畫評(6)

天狼先生的「狼肖像畫「賞析

我沒見過野外的狼,但見過動物園裡的虎、豹、獅子,當然還有狼,那些被禁錮的野種。

我養過狗,與狼長相類似。

生活在巴基斯坦國時,隔牆聽到過狼嚎。

作為人,沒少與「狼」打交道啊。我們時常暗自發誓要像狼一樣隱忍,嫉惡如仇,對想像中的敵人實施兇猛打擊。我們時常感到自己被一隻或多隻狼包圍,它們看著你的目光很曖昧。

天狼先生僅是我在畫界偶然了解到的一個"狼的朋友"。

我驚訝於他把狼的表情刻畫得那麼細緻入微,以至於我認為獸面的表情也可以很複雜。

對,他畫了它們的肖像。

我懷疑他是不是在狼窩裡呆過。

它畫了狼的等待,等待親人,或敵人。

它畫了狼的孤獨。一隻孤狼,都是趴著身子等待的。

狼眼也有迷茫、無助的一刻。

他還畫了對天飲嘯的狼,是一種快樂,或突然被天光所激發而呈現「詩狼「的一面。

天狼兄所畫的狼,大多抿著嘴巴的,僅一幅在濃烈火焰中奔跑的狼,它張開了嘴,讓我感到一隻找不到出口的狼,多麼的絕望。

那隻白狼,是微笑嗎?狼笑了,不會有好事,尤其它對著你笑。

天狼兄居然畫了一隻痛哭流涕的狼!

狼狽為奸照,讓人看到狼的自信和狽的心悅誠服。

偶見一張青春少女般狼的頭像。

被修理馴服了的寵物狼,那滿身的金毛就是個諷刺。

天狼居陋室,但家室里擺滿了各種狼的標本、雕塑,他就和狼生活在一起。

這就是個狼窩。

寫到這兒,我想說的是,天狼兄的「狼」,並非傳統的狼,更非更貝存在意義的狼群。他畫的是人,而不是狼,他把狼頭、狼皮套在人的身上了。

正如我一開始寫的,每個人都想過做一隻狼,像狼那麼為人待人,又時刻防止有人像狼一樣。

我們都是人,也都是狼。

我們是會笑的狼。

我們有比狼更多的等待。

為了做一個強者,很多人學習狼的經驗,用自己的血解渴,而把那一杯水讓出來。

我們時常的孤寂,彷彿一個山頭全是自己的了,但並沒有戰友。

看了這麼多狼的畫,這麼栩栩如生,今夜做夢一定會與狼對話了。然後最讓我難忘的是狼之眼,眼珠微微泛上,怎麼看,都是有心機的那種。

(2017.08.24 北京)

迪夫男,生於60年代。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從2010年開始學習詩歌創作,陸續在《詩刊》《星星》《作品》《青年文學》《福建文學》《芒種》等刊物上發表作品,有作品收入《2011年中國詩歌年選》《2010~2011年福建詩歌年選》及《2013~2014中國新詩年鑒目錄》。

個人詩觀真誠地發聲,用文字打開自己的胸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蕾鳴詩刊 的精彩文章:

【原創詩歌】風言作品選
藍藍讀詩(4):迪夫·《時間》《第407朵花開的時候》
九月欣然接住露水,一些涼意還是來了
對希望我從不抱希望
風止船直的詩歌

TAG:蕾鳴詩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