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翔: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1-3

羅翔: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1-3

羅翔老師是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數次當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本科刑法課程節節爆滿,經常要借小馬扎。

另,本文轉載已獲得羅翔老師許可。

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一):關於讀書

相信大家從小到大,已經有無數人對大家說過,要好好讀書。在來法大之前,父母肯定也對你們有類似的諄諄教誨。也許,這種話都讓你聽得耳朵起繭子了。那我想請同學慎重思考三個問題。

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如何去讀書?

1.為什麼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你會毫不猶豫的說,因為讀書能夠獲得知識。那人又為什麼要獲得知識呢?我想答案不外乎是,因為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知識可以讓你將來找的一個好工作,知識能夠讓你擺脫愚昧等等。宋朝皇帝真宗趙恆說的比大家更為直白:「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你看,讀書的好處真不少,車子、票子、房子、妻子都有了。

我並不否認讀書會帶來這些功利價值,但如果只是定睛於讀書的功利性價值,那我要非常遺憾的告訴大家,我們在法大學的很多東西,將來可能都沒有用處。做律師,能賺大錢,那我為什麼要學高數,難道要用高數數錢嗎?做大官,祖墳能冒煙,那我為什麼要學法律,學學關係學、領導學就行了。

功利性讀書必然讓你接受成功主義的價值觀,我們身處的社會瀰漫的都是成功主義的哲學,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為人上人,這幾乎主宰了我們一切的價值觀。成功主義將成功作為重估一切價值的尺度,為了成功,你可以不折手段,你可以犧牲一切利益。大家看過《魔鬼代言人》吧,年輕有為的律師凱文(基洛﹒里維斯扮演)經過不住高薪豪宅的誘惑,帶著妻子從家鄉來到紐約發展,在一個又一個成功中迷失了自己,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他放棄了律師操守,為了追逐勝訴,不惜隱瞞證據;他也犧牲了家庭,為了事業,他放棄了家庭,導致妻子自殺。最後他才發現,他其實是魔鬼的私生子,成功全都來源於魔鬼的操控。魔鬼正是試圖通過成功讓我們放棄自己安身立命的美好價值。在影片的結尾,魔鬼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虛榮,無疑是我最愛的罪。」

功利性讀書讓你只想成功,無法接受失敗。但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於你取得多少輝煌,而是在挫折中,你能不能勇敢的爬起來。只有非功利性閱讀,才能讓你坦然接受失敗。在大量的與功利無關的文學作品、名人傳記中,主人公的失敗、困苦、絕望比比皆是。那麼多偉大的靈魂,他們也曾有跌倒過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能跌倒。

功利性的讀書讓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視了內心的豐富。孔門七十二賢,不乏博學多能者,高官厚祿者,但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卻是單純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說顏回好學,『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也就是說顏回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善於改過自新,注重德行。這種內心的豐富在功利性閱讀中,你不可能習得。

功利性讀書會讓人自高自大,孤標傲世。知識經常會讓人驕傲,給人帶來智力上的優越感,讓你瞧不起人,無法與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曹丕說「文人相輕,自古已然」。為什麼中國的文人總是互相瞧不上,這可能就是知識帶來的惡果,因為知識讓我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所以很多知識分子不懂得如何去配合,只懂得單打獨鬥,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沒有出現世界性的大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過於驕傲。在座的同學們中會出現大師嗎?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的話,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有限,必須與他人互相配合。

因此,讀書的目的不能僅限於功利,必須去追逐非功利性的價值。

在我看來,讀書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單純的知識,從表面上來看,讀書是一個一個悖論:讓你在求知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知。這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是開啟智慧的大門」。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讀為勵志名句,其實莊子的意思完全相反,莊子想說的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會把自己搞的非常疲倦的。所羅門王也說過類似的話「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這些話表面上很消極,但他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知識是無限的,在求知的過程中,必須對無限的知識保持足夠的謙卑。

所以,讀書首先可以培養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敬畏。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才能知道知識的大海是沒有邊界的,我們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讀書可以激發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雖然知識的海洋是無限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後人對莊子的誤讀有合理之處。正是因為人類有智慧,不同於其他生物,因此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然後更加感到宇宙的奇妙,避免人類的狂妄自大。

2.讀什麼書

剛才我們說過,讀書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前者是為了成功,後者是對前者進行糾偏: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避免受到成功主義的荼毒,通過讀書承認自己的有限,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保持足夠的謙卑之心去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

因此,讀書也就分功利性閱讀與非功利性閱讀,前者就是大家從小到大,家長老師讓大家好好讀的書,沒有太多可講的。大學四年,功利性閱讀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你要學好專業,作為將來謀生的工具,你要學好英語,如果你不想將來和國際脫鉤。

但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閱讀,這可以讓你感受真正的幸福。

那麼,應該讀什麼書呢?我覺得還是應該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我們首先要「博觀」,要「厚積」,廣泛涉獵。作為文科大學,文史哲不分家,因此我們至少要通讀重要的文學經典,在文學中,我們可以豐富我們人生的體驗,文學來源於現實,雖然從表面上看主人公都是虛構的人物,但他們都是現實的折射。文學可以讓我們知道人生的多樣性,人生不同路徑的不同結果,因此,它可以告訴學習到面臨相同情境應該如何抉擇。文學作品還能極大地培養人的同理心,文學中無數個體的悲歡離合,命運多舛,這能讓我們體會人生的苦難與無常,我們會思想自己也是血肉之軀,苦難隨時也會臨到自身,故會感同身受,更會深刻領悟約翰多恩的佈道詞「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份。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歐洲就減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其次,我們必須要了解歷史。如果說文學作品是虛構的人物,那歷史就是真實人物的真實人生。通過對歷史的閱讀,我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複雜,你會對人性的高貴讚嘆不已,也會對人性邪惡不寒而慄。通過歷史人物,我們也能反省自己,升華自己,去彰顯人性的光輝,壓制人性的幽暗。歷史中,無數鮮活的個體讓我們認識到人性的不完美,從此我們可以拒絕人造的偶像。正是因為對歷史的閱讀,我才深刻了解法治的精神,因為人的不完美,因此人類的任何群體都有敗壞的天性,所以對任何權力都要保持絕對的警惕。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任何權力都要套上法治的鐐銬。

再次,哲學書也應看看。哲學是對人生觀的探討,這裡說的哲學不是大家以前上課時學的哲學,那只是哲學中一個的門類,不過一家之言而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阿奎那、西塞羅、馬丁路德、加爾文、孟德斯鳩、洛克、波普爾、哈耶克等等,這一連串名單,人類群星璀璨時,夠你一生去閱讀,通過對各類哲學著作的閱讀,你可以追尋先賢的腳蹤,去思索人從何而來,歸向何方,一生應為何而活。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先從入門看起,如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看完後,你也許會慢慢愛上哲學

除了文史哲,美術、音樂等各種藝術書籍都可涉獵。一個愛好藝術的人,他離善道應該更近一點。不過這方面,我沒有資格談論,我自己藝術細胞很少。只看過幾本美術史的著作,感覺很舒服,今後我也會在這方面補補課。

當然,「博觀」「厚積」之後,就是約取。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對前人的經驗的認識,必須有一個篩選的過程,絕不可人云亦云,要注意比較鑒別,明辨是非,「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讀書就像在真理之路的交通工具,有的交通工具走得快點,有的交通工具走的慢點,飛機飛得比火車快,但航班經常延誤,而且到不了小村小寨,各種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利弊,所以什麼書都可以讀點,不可厚此薄彼。另外,再好的交通工具如果走錯方向,南轅北轍,那就麻煩了。通過讀書,可以慢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如選擇正確的行駛路線。

3.怎麼讀

那麼如何去讀這些書呢?

這首先涉及去哪尋找這些書,老師們都會有自己的喜歡的書單,上課時會給大家推薦,每年假期,我也會給大家推薦,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關注。

大學期間,同學們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法大雖然不大,但圖書館還是不錯的,至少大學生應該閱讀的主要書籍都有。另外,如果大家想看新書的話,可以逛書店,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上書店買書。否則都在網上購書,實體書店也就都倒閉了。

給大家推薦幾個書店,一個就是位於北大和清華之間的萬聖書園,周末叫上三五知己,在萬聖坐坐,看看書。談戀愛的同學可以在書店旁邊的醒客咖啡談情說愛,順便看看書,很浪漫、很溫馨、很典雅。另外一個稍微遠點,在美術館附近的三聯書店的總店,也很不錯,去故宮、景山公園是可以順便逛逛。這兩個書店的網站上每個月都有新書推薦,大家可以參考。

其次,大家也可以參加或組織讀書小組,多人共同讀書,每月讀一兩本好書,人不要太多,五六個人就可以了,每次由一兩個同學做主報告人,其他同學參與討論,在互動討論中,你會有很多收穫。豆瓣上的讀書小組也可以參加,但是我還是傾向人與人在現實空間中面對面的接觸,這不僅可以讀書,也可以閱人。

再次,關於讀書的方法,一般的書籍都可以泛讀,不要抱著讀一本書要學多少東西的心態,否則就回到了功利主義的路子,很多同學經常向我抱怨,老師我讀書老記不住,讀了後面就忘了前面。其實為什麼要記住呢?是為了寫文章,還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呢?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在讀書過程中,有那麼片刻你能達到與書同樂,欣然忘食的境界,那就達到讀書的目的了。你的內心就在潛移默化中慢慢被洗滌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一本書泛讀之後,非常不錯,那你可以再讀,精讀,對於書中的讓你感動不已的語句,你可以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發在微博上,人人上,讓大家分享你的心得。有很多書是可以反覆讀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同樣一本書在不同時刻會給你不同的感動。在大學四年中,我想大家至少要有幾本放在床頭的書,沒事就翻翻,就像老朋友一樣,有空就聊聊,等到書翻破翻黃,你對這個老朋友可能就會有更深的了解。

最後,很多書籍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讀,比如坐公車坐地鐵做火車坐飛機時,周末去逛萬聖書店的路途中等等。記得當年我讀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這個書學習法律的同學是一定要看的)好像都是在做公車的時候看完的。有同學會說,在車上看書傷眼睛,或者不方便,這可能也有道理,但是我看不少同學在無論多麼擁擠的車上,也照樣在看手機,玩遊戲。如果把這些時間放在看書上,也許你會更充實。

卡夫卡說,一本書,必須是一把鑿開我們心中冰海的利斧。

親愛的同學們,你的心中有冰海嗎?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讀書吧!

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二):與人和睦相處

人是群居動物,沒有誰希望自己孤獨終老。德蘭修女說:「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處理人與人的關係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功課,但也是最難的功課。即便我們使用計算速度最快的電腦,我們也根本無法猜透你對面那個傢伙到底在想什麼。從表面上看,今天人際交往的範圍越來越寬,我們有手機、微博、微信、QQ、人人等各種交流工具,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咫尺天涯,也許是人與人關係現狀的最佳描述。

進入大學,離開父母的庇護,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在某種程度上,在大學中與人相處的學習與實踐幾乎已經奠定了你今後一生的處世之道。

對大家而言,有幾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群體生活的重要性

大家覺得,在大城市生活和在小城鎮生活,那個地方人際關係更豐富呢?哪個地方更容易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呢?從常理上看,大城市的人那麼多,人際關係應該更複雜更豐富,更適合建立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相比而言,小城鎮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為緊密,而大城市中,人與人的距離更大,人的孤獨感會更強,人際交往的障礙會更多。這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城鎮中,人際關係是被選擇的,我們必須被動的接受形形色色的鄰居,你不喜歡小狗,但隔壁鄰居養狗,而且還時常會牽著狗來你家串門,那你就必須忍受;他不喜歡小孩,但隔三差五,會有鄰居讓他幫著照看孩子,他也就得學會如何去接受或者喜歡上小孩,總之,在一個小群體中的,我們不得不去學會與人如何和諧相處,對於人的多樣性、差異性的認識要比在大城市中深刻的多。在大城市,因為人多,有很多不同的群體,你可以根據你的偏好選擇交往的圈子。於是,當你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建立人際關係,而不是被動的去適應人際關係,你討厭狗,你可以搬到一個沒有人養狗的社區,於是你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養狗人的生活,只要你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與人打交道,你也就無法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這就相當於在網路世界,你可以參加很多小組、群體,網路上朋友遍天下,現實世界中卻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因為,在網路上,人們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朋友,自己的愛好、興趣、偏見、缺陷都在自己選擇圈子中被強化,你永遠都在向自己學習,而不是像他人學習。

宿舍的集體生活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們去學習如何構建和睦的人際關係。宿舍的同學來自天南海北,同學們不可能選擇去與誰住一個宿舍,你事前被隨意安排好與其他同學住在一起,換言之,你來到了一個小城鎮,而不是大城市,在大學的四年中,你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人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如果舍友是可以選擇的,那我當年一定選擇與我本鄉本土、趣味相投、飲食相同的人住一個宿舍,那我永遠無法根除自己內心的孤僻與偏見,估計我的普通話現在大家還是聽不懂,也很難接受北方的食物。我很慶幸學生時代有住集體宿舍的經歷,他讓我開始學會如何去與人相處,與人溝通,如何妥協、寬容、尊重,如何去克服自己的種種缺陷。

大一的時候,我非常不適應集體生活,我一直習慣了獨住,突然和五個陌生人住在一個房間,那種不爽可想而知。有人腳臭、有人打鼾、有人磨牙,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睡不著覺,甚至還看過醫生,醫生說我是神經衰弱,還給我開了安眠藥,當然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安慰劑,反正吃了一周後,就睡著了。還好當時我沒有條件自己出去租房間自住,如果真的出去住,那我肯定失去了從群體生活學習的大好機會,也失去了大學生活的大部分樂趣。所以,各位同學,尤其是家在北京的同學,沒事最好少回家。享受你的群體生活吧,

2.真誠待人、建立聯繫

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是需要投入的感情的。無論是親人之愛,愛人之愛,朋友之愛都是要付出情感和時間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餐時代,我們都想立即獲得人際交往的結果,但不想投入過多的時間和感情。有人埋怨孩子不聽話,不孝順,和父母有代溝,但從來沒有想過,有沒有刻意經營親子關係,有沒有投入時間在孩子身上;有人覺得經營愛情婚姻太過麻煩,還是一夜放縱直截了當,最後害人害己;有人羨慕他人好友成群,卻暗自神傷自己為何如此孤獨,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投入情感來獲得他人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存錢一樣,你必須先存錢,然後才能取錢,如果只取錢,不存錢,那就是惡意透支,你的賬戶就破產了,因此,如果你想他人身上支取感情,你首先必須存入足夠的感情。

很多同學都看過《小王子》,書中的小王子見到一隻狐狸,想和狐狸交往,狐狸說,我不能和你玩耍,因為你還沒有馴服我,還沒有和我建立聯繫。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狸告訴小王子,「如果你要是馴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會是歡快的。我會辨認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腳步聲就會象音樂一樣讓我從洞里走出來。再說,你看!你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動於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髮。那麼,一旦你馴服了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狐狸遺憾地對小王子說「現在的人們總是到商人那裡去購買現成的東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購買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沒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那就馴服我吧!」於是,小王子開始學著如何去投入時間與感情與狐狸建立聯繫。慢慢地小王子馴服了狐狸。當小王子要離開的時候,狐狸感到非常難過,他哭了,小王子說,這是你的過錯,我本不想給你造成任何痛苦,但你卻讓我馴服你。但狐狸說自己雖然難過,但卻得到了很多好處,比如當風吹麥浪,那金黃色的麥浪讓他覺得從此與眾不同。

到現在為止,我最重要的友誼,幾乎都是在大學時代結交的,畢業離校時,宿舍六個同學去了不同的城市,除了我待在北京,其他同學分別去了深圳、昆明、西安、上海、合肥。在分別時,我們和狐狸一樣,忍不住流淚,但我確實得到了很多好處。那些城市本來與我毫無關係,但是因為有建立聯繫的朋友,因此這些城市開始與眾不同。當你提到西安,我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兵馬俑、不是大雁塔,而是那在我對面上鋪的同學,我甚至永遠記住了中國最長的縣名——雲南雙江拉枯族佤族傣族布朗族自治縣,因為有一個同學就來自那個地方。

3.彼此寬容、愛人如己

要想與人和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寬容的心,接受他人的缺陷和不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的喜歡的人在一起,這是人之常情,但這種愛其實在很大程度是一種自私的愛,或者說是一種自戀。我們愛的其實只是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的影子,而如果這個影子在他人身上慢慢消失,你可能就失去對他的愛意。

中國現在的離婚率幾乎已經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離婚率居然也是全國最高的,已經達到39%,其次為上海,離婚率為38%; 第三位是深圳,離婚率約為36% ,想一想,這是什麼概念,每五個人,幾乎就有兩個人離婚。以我的大學同學為例,離婚的已經不是少數。非常感恩的是,我們宿舍六個同學,婚姻還算比較穩固。當前,離婚的主力軍是22歲—35歲人群,這代人的自主意識要比他人的前輩強的多,一見鍾情,婚了,一怒之下,離了。大家都任憑情感的泛濫,當情感來襲,就結婚了,當情感消失,就離婚了。這種愛,更多是一種自戀。很多人,為了尋找愛情,在不同的情人中周旋探索,最後卻是越來越覺得孤獨,原因就在於,自戀的愛,永遠不能長久,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達到你對他的全部預設。

一個可愛的人,人人都會愛他,但當他不再像以前那麼可愛,你還愛他,並且願意去發掘他的可愛之處,這可能就是真正的愛了,而要做到這一步,就必須有寬容的心。英文中有兩個詞語表示愛,一個詞語叫做「love」,另一個詞語叫做「charity」,前者是情感的愛,後者則是寬容的愛,今天的人們更多把愛認為是「love」,是情感的宣洩,但卻忘了,真正愛是「charity」,是寬容之愛,也就是仁愛。

有人說,這樣太難了,不可能實現。但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每天你都在這樣寬容地愛著一個人,不論這個人是好是壞,你都愛他。你也許會恨他所犯下的錯誤,但你依然還愛著這個人本身,而且我相信你會愛他一輩子,這個人就是你自己。不管我可能多麼討厭自己的自負、貪婪、膽怯,我仍然愛我自己。實際上,我恨這些東西正是因為我愛這個人,正因為愛自己,我才會為自己干出這種事情而難過。

我們常說愛人如己,既然你能夠輕易原諒自己,那你也可以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你犯了錯誤,你希望他人原諒你,不希望別人不寬恕你,那當別人犯了錯誤,你是不是也應該去寬容他呢?

大學的宿舍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操練寬容之愛的場所,宿舍的同學都有各自的偏好以及缺陷,如果你能慢慢的接受他的缺陷,你也就會慢慢的喜歡上他。我在大學時,非常討厭我上鋪,因為他睡覺老是翻來轉去,而且還會打鼾,我不只一次的在腦海中想像出種種惡毒的計劃,當然沒有實施。但後來我慢慢的習慣了,後來我才發現,他還是很可愛的,最後我才發現其實我的鼾聲是全宿舍最大的,他為什麼翻來覆去,正是因為我的鼾聲。

總之,去學會愛上有缺陷的對方,因為他和你一樣不完美。處理好與宿友的關係,今後你也可以輕鬆地處理戀愛關係、工作關係等各種人際關係,這對你一生都至關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願你一生都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致法學新人的一封信(三):與德相隨

納尼亞傳奇的作者CS路易斯說過,如果把人類想像成一隊列隊前行的艦隊,那麼,船隻之間不能互相碰撞,阻礙彼此的航道;另外,每艘船必須狀態良好,能經風浪。前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後者就是自身的德行。

當前的中國,每個人都對現狀不滿意,無論是窮人還是富豪,平民還是官員,都牢騷滿肚。不可否認,中國現在面臨很多問題,貪污腐敗、道德淪喪、罪惡橫行,但這些問題出在哪呢?有的人說在制度,有的人說在國民性,但很少有人說:在我!

是啊,如果船隻破敗不堪,根本無法行駛,叫他們如何行駛,以免相互碰撞,又有什麼意義。對於中國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難辭其咎,正是我們的貪婪、自私、放縱、墮落、膽怯導致了這種種的問題。

我以前對這個社會也充滿抱怨,但我現在發現抱怨於事無濟,如果你想改變,就從改變自身開始,做一個有德行的人,正如蝴蝶翅膀的震動,能夠改變整個亞馬遜地區的氣候,每個人微小的善意必能影響這個社會。

在英國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有一塊著名的墓碑,墓碑主人不詳。這個教堂是英國最著名大教堂之一,許多名人埋葬於此,如丘吉爾、莎士比亞、牛頓、狄更斯等等,還有英國二十多位前國王的墓碑。與這些人比起來,這塊墓碑非常普通,但它卻是名揚全球的一塊著名墓碑,每一個看過這塊碑文的人都深深地為止感動。

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然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要想改變世界,你必須從改變你自己開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須把支點選在自己的心靈上。

我邀請大家,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這個社會。

有四種德行為文明人所認可,他們分別是謹慎、節制、公正、堅毅。

1.謹慎

謹慎就是在行動時要慎重考慮它的後果。衝動是魔鬼,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分衝動,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古語所謂三思而後行。做事慢幾拍總比做了之後再後悔要強的多。

謹是從言字旁,這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說話要慎重。繁體字的說(説),讓我們在說話是要想想這句話能否兌現,能夠兌現的言語才能說出來,所以不要輕易許諾,在許諾前要仔細想想,你能否兌現你的言語。繁體中文非常美妙,每個漢字都是一個圖畫,都在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可惜簡體字改革糟蹋了漢字。比如和說搭配的聽(聴)。繁體字的聽,他要求我們聽的時候要用耳朵、眼睛和心來聆聽,這樣你才能準確的理解他人的意思。而現在很少有願意聆聽別人的人,基本上在別人還沒有說完話,就開始插話,於是在聽別人說話,還不如說是在聽自己說話,簡體字的「聽」似乎也反應了這種情況,聽不再用耳朵,而用的是「口」,而且是根據對方的「斤」兩來決定我到底聽不聽他的。我現在在學寫繁體字,越學越能感受到中文的美。

慎是從心字旁,慎重思考才會是你真實意思的表示,所以慎字的組合,是「真心」。

非常有趣的是,無論是謹,還是慎,言字旁有三橫,謹慎的謹中有三橫,慎的慎中也有三橫,這是不是也在提醒我們三思呢?

2.節制

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個體自由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自由,但我們的自由經常讓我們不自由,一如盧梭所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大部分人所理解的自由,就是隨心所欲的自由,就像柳宗元的那首詩「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但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經常讓我們不自由,因為一旦慾望滿足,你又會渴望另一種新的慾望,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你其實成為了慾望的奴隸。賺多少錢會讓你滿意呢?再多一點;多少個點贊會讓你舒服呢?再來一個。我越來越覺得,這種自由可能不是真正的自由。

比如抽煙,想抽什麼煙就能抽什麼煙,這是一種自由,但還有一種自由是有很多煙放在你面前,你可以抽但你願意不抽。你想開什麼車就開什麼車,這是一種自由,但還有一種自由,是你有錢購買任何好車,但你不開,你寧願去擠地鐵公車,因為你發現很多人每天都在擁擠的公車地鐵中,你願意和他們同甘共苦。

有一個人叫做甘地,印度的聖雄,他經常坐火車出行,都坐的是三等座,以此觀察民眾的疾苦,有一次他剛上火車,一隻鞋子掉落到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開動,鞋子無法再撿回來。於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腳上的另一隻鞋子也脫下扔到第一隻鞋子旁邊。一位乘客不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甘地笑著說:這樣一來,看到鐵軌旁鞋子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了。去英國訪問時坐輪船的末等艙,連見英國女王也穿著自製的土布衣。大家覺得是甘地自由,還是華衣美食,出行必做頭等艙的人自由呢?(推薦大家看一看《甘地傳》這部影片。)

因此,自由其實是自我限制的自由,是可以節制的自由。

人有很多慾望,慾望本身沒有錯,但如果把任何一種慾望推向極限,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那必然把你帶向毀滅。我想特別提醒各位,要限制玩網路遊戲的慾望,當然我不是說不能玩遊戲,但一定要節制。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唯一可以支配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我們的時間,因為一定要把時間投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沉溺於網路遊戲,你可能很難適應真實的世界。

3.公正

大家來到法大,這是一個以法科為主的院校,而法律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追求公平和正義,也就是公正。當然,公正不僅僅是法庭的審理,它包括很多美好的價值,如誠實、正直、守信等等。

4.堅毅

堅毅其實就是勇敢,它包括在危險時表現出的勇氣和在挫折時不屈不饒的頑強。在泰坦尼克沉沒時,那麼危險的時候,人們居然主動讓婦女和兒童先走,人性的高貴在那時彰顯無遺。在輪船傾覆之時,樂隊仍然能夠從容奏樂,勇於面對死亡,這就是勇氣了,順便說一句,當時樂隊的奏響歌曲也正好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主題曲(Abide with Me)。我並不期待各位有如此的勇氣,我只是在想,當你面對被壓傷的小月月,你有沒有勇氣把她送去醫院,面對被撞傷的路人,即便有被訛詐的危險,你有沒有勇氣送他去醫院。前段時間上映的大片《敦刻爾克》,讓我最感動的就是普通民眾的勇氣。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每一天其實都像一場戰鬥,我們每天都需要勇氣來笑對人生。

在挫折中的頑強剛才也有提過,我始終認為能夠在挫折中勇敢的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強者,前幾天,南京有人申請去美國的簽證,被拒簽,結果從18樓跳下來。每年在法大的辦公樓,昌平第一高樓(14層樓),都有人選擇了跳樓這種慘烈的結束生命的方式,理由多種多樣。我常想,連死亡你都不怕,那你為什麼會害怕生呢?

最後,我想以馬丁路德金的話結束這封冗長的信件。

他說: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失望是有限的,但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希望,因為希望是無限的。

祝各位同學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讀 的精彩文章:

宮廷秘方 御賜良藥
弄堂里的天光,舊日的繁花
你有什麼戒不掉的癮嗎?
iPhone,你有完沒完?
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TAG:未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