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代名家:李在繪畫作品欣賞

明代名家:李在繪畫作品欣賞

李在,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字以政,莆田(今屬福建)人。遷雲南,後召入京。宣宗宣德(1426-1435)時與戴進、謝環等人同值仁智殿。工畫山水,兼工人物。

明 李在 闊渚晴峰圖 絹本,水墨,縱:165.2厘米,橫:90.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與日本畫僧雪舟有過交往,雪舟於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間來到中國,與李在相認,並向其請教畫藝,成為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畫幅水墨淋漓,高山聳立,山石、樹木的造型均從李在而來,模仿的痕迹明顯,構圖亦有北宋遺韻。本幅《闊渚晴峰圖》軸,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這幅畫在清《石渠寶笈》一書中將其列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後經鑒定,認為屬於錯定,而更正為李在的作品。畫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偽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氣勢宏闊,皴筆細密紮實,墨韻渾厚,畫樹木呈「蟹爪枝」狀,從意境和筆法來看,確實與郭熙極為相似,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明 李在 琴高乘鯉圖 絹本設色,縱164.2厘米,橫95.6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繪古代琴高乘鯉的神話故事。《列仙傳》載:琴高為戰國時趙國人,善鼓琴,曾為宋康王舍人,有長生之術。後遞入涿水中取龍子,臨行與諸弟子約期相間,囑在河旁設祠堂及設齋等候他復出。屆時,琴高果然乘亦鯉從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鯉入水。此圖表現琴高辭別眾弟子乘鯉而去的情景。布局構思精巧,琴高跨鯉背回首眷顧的姿態,與岸邊揖手相送的弟子們顧盼呼應。波濤洶湧,狂風乍起,雲霧瀰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遞逸時的神秘氛圍。景物的配置頗具匠心,樹石和遠山處於畫幅的邊緣,中間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題,又顯得天、水的寬闊。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為一體,加以變化,筆勢勁疾,富有動感。墨的濃淡對比強烈,淋漓盡致。綜觀全圖,筆墨精純熟練,格調爽朗明快,屬明代「院體」風格。署款「李在」,鈐「金門畫史之章」。

明 李在 萱花圖 冊頁,紙本,墨筆,縱28.2厘米,橫51.2厘米。淮安市博物館藏。

畫萱花一支,大小葉六、七片,一莖斜伸右上方,莖梢有萱花數朵,逸筆中見蒼勁,水墨渲洗,自題七絕一首:「簾卷薰風夏日長,花含鵠嘴近高堂,筵前介壽雙親樂,顏色輝輝映彩裳。莆田李在為鄭儀寫。」下鈐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

此畫系1982年4月淮安明代王鎮墓葬出土。

王鎮,字伯安(1424-1495年),處士,收藏字畫,識其真偽,系明代中期江淮一代頗有名氣的一位收藏、鑒賞家。該畫出於明代宣德年間,院體人物李在之手,被王氏所收藏,算是難得的李氏佳作,畫風異於作者其他作品。

明 李在 山村圖 絹本,墨筆,縱135cm,橫76cm。

圖繪山間村落,巨峰如障,溪流坡岸,人物舟船,房屋儼然。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構圖飽滿,氣勢宏闊,皴筆細密紮實,墨韻渾厚。山石的捲雲皴法和樹木的「蟹爪枝」畫法來自北宋郭熙,而用筆較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馬遠、夏圭之意,這種融南北宋於一體的畫法是李在的本色面貌。畫面以雄壯的山川襯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氣息,頗具怡然閑適之意趣。 本幅款署「李在」,鈐「金門畫史之印」朱文印。

明 李在 米氏雲山圖 冊頁,紙本,墨筆,縱28.2厘米,橫116.2厘米。淮安市博物館藏。

李在 米氏雲山圖局部:

《歸去來兮圖》 明 李在 紙本水墨 縱28厘米 橫7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李在在此畫中畫陶淵明《歸去來兮圖》「臨清流而賦詩」詩意,為畫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畫中,畫家在技法上採用梁楷簡筆畫法,描寫詩人席地而坐,古松為屏,溪水三面縈繞,緩緩流去,似聞水流之聲。詩人凝視遠方,深思冥想,面對殘秋的肅殺,展卷命筆,以入情景交融境界。傳世作品有《琴高乘鯉圖》、《闊渚晴峰圖》、《歸去來兮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黃永玉筆下的貓頭鷹,畫壇一絕
「王張江姚」的書法有多少人見過?
深林的藝術家:法國藝術家Alain Mailland和他的自然木雕
陸儼少:學習傳統,就是為了創新。沒有傳統的創新是站不住腳的!
推薦10幅宋代佚名古畫冊頁欣賞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