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祁競:以布為媒 展世間百態

祁競:以布為媒 展世間百態

布貼畫有別於其他的藝術形式,其創作利用的是布料自身的肌理及其獨特的紋理圖案,以剪刀代替畫筆,以布料代替顏料,通過巧妙地剪、創造性地貼,讓看似無序堆積的布料帶來意想不到的藝術美感。祁競是江蘇省第一位布貼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作品風格獨特、構圖考究,看似隨意剪貼的背後蘊藏著製作的精細與考究,創作者的匠心獨運造就了作品的「唯一性」,每一幅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一剪一貼的藝術

祁競的工作室在一間舊車庫裡,儘管有些潮濕和陰暗,但是她將車庫打掃得乾乾淨淨、整理得井井有條,雜而不亂,溫馨別緻,倒是很適合靜下心來搞創作。工作室三面靠牆的位置有幾個非常大的櫥櫃,打開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摺疊整齊地擺放在一起的布料,各種材質和顏色,令人眼花繚亂,很難想像這些布料需要多長時間的積累和多麼細緻地收集,祁競自己也笑道:「這裡面很多布料我一次都沒有用過,但我還是會不斷地收集喜歡的布料,沒準哪一天就派上用場了」。

布貼畫運用到的布料以棉布居多,其次是絲綢,這與它們的材質有關。祁競介紹,所有布料中,棉布易塑形且有質感,用的頻率最高。不同材料體現出的感覺不同,作畫過程中,不僅是根據手裡現有的材料進行創作,也需要為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去挑選合適的材料。顏色、質地厚重的布料可以帶來油畫般豪放、厚重的景緻;薄薄的真絲、淡雅的碎花棉布可以創作如同水彩畫般清新淡雅的景緻;蠟染面料所具有的不規則圖案是演繹國畫效果布畫的最佳選擇。一旦開始了解布貼畫,就會發現這世上原來有如此多豐富多彩的布料,品種繁多、琳琅滿目,不斷激發著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

布貼畫的創作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化零為整」,即使有些整布,為了進行創作,也需要將布料剪碎再利用;其二是「化腐朽為神奇」,使用的材料既有新布,也有舊布和廢布,祁競拿出一塊因為有瑕疵而無法製成衣服的布料給我們看,布料上橫穿而過的瑕疵恰恰像水面的波紋,非常適合用來演繹水的感覺。把沒用的東西變成一種藝術品,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潛心追逐藝術夢

祁競原本是精密儀器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也找到了相當不錯的工作,但她的心中一直有個心結與繪畫有關:她從小就喜歡畫畫,她的家族中也不乏赫赫有名的雕塑家和畫家,良好的家族氛圍給了她藝術的熏陶,雖然後來學習的道路與繪畫無關,但她一直沒有放棄過對繪畫的熱愛。

在1997年,已經41歲的她決定放下現有的一切,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她考上了南藝成人教育學院,成為了當時學院里最長的一位學生。這是她進修的第二學歷,在這裡她度過了一段充足又難忘的求學時光。她用近一年的時間泡在了南藝的圖書館裡,閱覽了大量的中外圖書,有些來不及消化的內容,她便用手機拍下來。飽覽了一千多本書籍,她對於藝術的審美能力提升了,心中也更加涌動起對於創作的渴求。

她回想起高中時在某次展覽上看到過的布貼畫,這種藝術形式深深吸引著她。2001年,她辭去了工作,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了對布貼畫的創作中去,這一做便是十幾年。從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到去遠方向大師求教,再到自己也成為了一位大師,祁競這一路走來,唯一不變的就是「堅持」。

時間積累的財富

布貼畫的創作已融入了祁競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的腦海里時刻惦記著這件事,走到哪兒都會情不自禁地搜集起當地的布料。「有一年我到皖南採風,路過宏村,看到路邊賣扎染的小店,我頓時來了興趣,便詢問對方有沒有細碎的布頭。老闆知道我想收這個,特別熱情地帶我去她家裡看,閣樓上鋪滿了扎染的碎布頭,我就蹲在地上撿了滿滿一大袋,別提有多滿足了。」後來她用這些從宏村收集到的布料創作了一幅作品《皖南人家》,以當地的布料來體現皖南的迷人風情和當地人質樸的生活,大獲好評。

除了自己親自去各地收集材料,她的親朋好友也在背後支持著她的創作。有件事情至今讓祁競覺得感動:「一位朋友將自己做衣服剩下的布料零頭給了我,我當時正好在創作《秋韻》,用到了這塊布料,後來我想買塊一樣的,卻買不著了。我朋友得知這件事,二話沒說就將自己做的新衣服送給我當做材料了。」

在漫漫創作的過程中,祁競也走過不少彎路,她的柜子里有不少布料至今沒有使用過。「我對布料的收集從一開始盲目地照單全收到現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挑選,在不斷地嘗試中慢慢總結經驗,現在我看到一塊布便會去觀察其顏色、圖案、花紋、質地,再用手去感受,這過程中我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這塊布的用法了。」

有了布料的積累,怎麼合理地利用這些布料也是大有門道,需要極大地動用創作者的想像力。祁競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一些讓人驚嘆的細節:原以為是拼出來的畫面卻是布料原本的圖案,或是用白色的窗帘布拉松後自然形成的「蘆葦」,這些都是她根據布料本身的特點,利用布料的肌理和紋理進行的創造。

將藝術傳承下去

布貼畫的歷史若要追溯,據傳起源於南北朝,後盛行於唐朝。在唐朝有兩種重要的工藝:堆綾和貼絹,以及發展到後來清朝時的宮廷補綉,都是布貼畫的前身。到了近代,經過民眾的智慧,在前人的基礎上,這類工藝又進一步和現實生活結合,出現了以民間傳說為主的布堆畫。而以祁競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藝術家,則將傳統工藝和現代繪畫進行了結合,在傳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表現手法和內容呈現上加入了新的特色,這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觀賞性極強、兼具裝飾性的布貼畫。

作為布貼畫的非遺傳承人,談及布貼畫的現狀與發展,祁競說道:「其實布貼畫與我們的生活很近,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兒童,都可以參與到簡單的創作中去。雖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還是有很多人對這種藝術形式有所誤解。」所有買回來的布料都需要進行高溫處理,作畫時使用的乳膠也都無色無味,安全環保,對於有些人認為布貼畫的膠水會有味道或是易霉易潮不易保存的說法,祁競不能認同。

「我既然成為了非遺傳承人,我就有了發揚布貼畫的責任,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為這門藝術做點什麼。」祁競會帶著自己的作品去參加一些社教活動,給青少年進行知識的普及,這個過程相當具有意義,為了守護住我們傳承下來的藝術,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Tips

祁競簡介

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南京市秦淮區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貼畫傳承人

高級工程師

重要獎項及榮譽:

2012年金陵五月風之「藝騰杯文化產業創意設計作品展」,作品《秋韻》榮獲金獎;

2013年「第三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作品《秋著蘆花——岸霜》獲得江蘇省工藝美術最高獎「迎春花」獎;

2014年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布一樣的美麗——祁競布貼畫展》;

2016年八幅作品亮相於「金陵百工,匠心獨運」南京市工藝美術精品展。

以上內容刊登於

《map》雜誌2017年9月刊

GIF/111K

那麼《map》雜誌要怎麼才能訂閱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嗅嗅嗅嗅嗅 的精彩文章:

《白夜追兇》,這是近幾年最好看的懸疑劇?
為生活加點滋味,甜蜜烘焙中的小小世界
淮揚刀客的江南風尚:揭開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侯新慶的絕味密碼
1865創意園,好玩的不止是藝術!
上海10大最美書店,讓你感受城市的靈魂

TAG:嗅嗅嗅嗅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