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平定安史之乱功劳超过郭子仪,为何名气差了一大截?

他平定安史之乱功劳超过郭子仪,为何名气差了一大截?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实际上,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的军功是要超过郭子仪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盛唐时的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相继陨落,朝廷不得已只好启用正在守孝的郭子仪。这一年,郭子仪已经58岁。

老成持重的郭子仪深知安史叛军来势汹汹,只靠自己远远不够,于是向朝廷举荐了李光弼。47岁的李光弼由此登上人生的巅峰,和郭子仪联手挽狂澜于既倒。

李光弼的第一仗就打得极为出色,先率领5000骑兵收复常山郡,然后接连数次击败史思明,打得史思明逃回范阳老家,重镇太原也回到朝廷手中。

后来,唐肃宗担心郭子仪威望过高,解除了他的兵权,将朔方军交给李光弼。李光弼也不负厚望,再次打得史思明父子丢盔弃甲,并彻底剿灭。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八年中,李光弼始终站在第一线,多次以少胜多,擅长出奇制胜。相比之下,郭子仪只是坐镇后方,后期更是退居二线,军事指挥能力要逊色不少。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

既然如此功勋卓著,但为何在后人眼里,李光弼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呢?主要是李光弼的晚节有亏,差点成了大逆不道之臣。

763年,吐蕃在仆固怀恩的引诱下进攻关中,唐代宗出奔陕州,命令李光弼出兵勤王。李光弼担心鱼朝恩等人加害自己,迟迟不肯出兵。

既然李光弼不肯来,唐代宗只好再次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不计前嫌,只带着20名骑兵踏上了克复长安的征程。一路上,郭子仪集合散兵游勇,然后故布疑阵,吓走了吐蕃人。

这一次的收复长安,郭子仪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谋略,他凭借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广泛团结军民,实施心理攻势,借着自己的威名达到了战略目的。

经过这件事后,李光弼越发的不安,无论唐代宗如何加官进爵,他都不到长安觐见,君臣之间由此产生了裂痕,部将对他的态度也大有变化。

郁郁不得志的李光弼忧郁成疾,于764年在长安病逝,享年57岁。反观郭子仪,在处理遭宦官嫉恨的事情上高明得多。

有一次,大宦官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郭子仪的部将非常担心鱼朝恩趁机陷害他,纷纷劝郭子仪带500卫士随从,郭子仪不为所动,只带了两个仆人。

到了鱼朝恩府上后,郭子仪握住鱼朝恩的手笑着说:“听说你要杀我,我自己来了,免得你动手麻烦。”一句话彻底震住了鱼朝恩,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安史之乱后,藩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但他们对郭子仪还是十分尊重,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是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乱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乱真正的导火线是754年的南诏国之战-唐玄宗负罪历史的
中华文明在中亚的溃败:大唐帝国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话说唐朝安史之乱时期,郭子仪设郭大店招纳四方豪杰!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与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有什么关系?
中唐第一名将,他若不死,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

TAG:安史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