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捍衛者後,從此對死去心生嚮往

捍衛者後,從此對死去心生嚮往

明寡不敵眾,卻要慷慨赴死。

明明接令撤退,卻要捨身成仁。

丈夫許國,不必相送——沒有比這樣的死去,更令人心生嚮往!

松滬會戰,山河破碎。六百中國壯士直面一萬日軍大軍壓境。寶山後面是四川,是廣東,是浙江……寶山,沒有敦刻爾克!

一寸河山一寸血,《捍衛者》槍聲響起,只為捍衛國土尊重,只為捍衛軍人血性!

抗戰神劇在屈辱歷史中扒噱頭,在家仇國恨里造矯情。捍衛者,則用全體殉國的壯烈,挺起中國人的脊樑,扛起中國軍人的擔當。

學者披露:侵華戰爭期間,工業化日本VS農業中國,兩軍單兵素質差距較大,武器裝備更是實力懸殊。

或許是曾經的屈辱,在心底壓抑太久。抗日神劇,成為這一情感無節制大爆發的一個卑劣平台。

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那些中國抗日軍民以一當十甚至以一敵千的神勇,是對國人智商的辱沒,更是對國人精神的麻痹。

《捍衛者》,正確打開歷史。

敵人海陸空立體打擊,戰士端著步槍誓死衛國。成批倒下,血肉橫飛——僅僅在炮響的一瞬間,僅僅在槍響的一瞬間!

一些人方才如夢初醒,其時之捍衛,何其慘烈,何其悲壯!

每個人把心揪緊,再揪緊。

儘管這不是一個愉悅的過程。但我堅信,這樣的心理體驗,遠比坐在沙發上看見笨拙的小日本被打得抱頭鼠竄而開懷大笑,令人心靈震顫

手撕鬼子是一出意淫的鬧劇,誓死捍衛,才是飽含精氣神的真正神劇。

必須警惕,愚蠢的快樂只能成為麻醉劑,讓人忘記切膚之痛。忘記讓人懈怠,懈怠讓人毀滅。西方船堅炮利轟開國門之前,列強環伺。而今大國崛起,那廝依然賊心不死。

所以務必警惕:麻醉,會讓人好了傷疤忘了痛。

十年前後,大宗影視作品從一個極端危險地滑向另一個極端

三十年前,英雄總是怒目圓睜,敵人總是極端猥瑣。這樣的臉譜,是可笑的。但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存在諸多的歷史局限性。

三十年後,即便何其悲壯何其慘烈,滴血的刺刀下面仍然卿卿我我。讓人不禁懷疑:家國情懷捨身成仁這樣的宏大敘事,就是一場兒女情長風花雪月?

這樣的矯情,是可怕的。因為在一個昌明盛世,還如此拙劣和矯情,同樣會讓人忘記,讓人麻痹,讓人懈怠。

捍衛者也有愛情。不過,那是營長姚子清赴死前對愛人所言:「此去倘能生還,固屬萬幸,如有不測,亦勿悲戚,但好好撫養兒女,孝奉翁姑」。這樣基於家國情懷的愛情,是大愛之情,何其銘心刻骨!

捍衛者也有曖昧。不過,那是連長李大成決死前想摸一摸護士手的荷爾蒙衝動。這樣基於真實人性的曖昧,是有著替代感的心跳,何其撩撥心弦!

捍衛者還會撩妹。面對清純可人的「洋學生」, 李大成大玩套路。這是尊重每一個赴死者,因為他們是有七情六慾的人,是渴望妻室家業的人。

他們赴死,是為了成全更多的人。而我們曾經認為,許國之人,是一尊生來就該赴死的神!

惟有真實,才有情懷。

惟有情懷,才能走心。

惟有走心,才能銘記。

個國家命運的走向,豈靠大牌?

一部影視作品的高度,何求鮮肉?

捍衛者,用犧牲證明我們的勇氣。

《捍衛者》,用坦誠證明我們的大氣。

新聞透露,《捍衛者》是一部「三無電影」:沒有著名演員、導演、出品公司,沒有大腕、明星、小鮮肉。

這個慷慨赴死的演繹陣容,即便是領銜人,也不過是當下影視行業里的小兵小卒,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還原一段真實歷史的血與肉。

這是因為,《捍衛者》有浩浩蕩蕩的底氣——以中國軍人的血性作底氣,以真實歷史的悲壯作底氣。

這個慷慨赴死的悲壯陣容,個個身著國軍制服。媒體稱,這是一部第一次全面細緻講述國軍正面抗戰的戰爭電影,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超越時空的敬意。

這是因為,《捍衛者》有坦坦蕩蕩的大氣——尊重歷史的大氣,還原真實的大氣。

捍衛者慷慨赴死,《捍衛者》真情敘事!

重慶一個年輕團隊參與了《捍衛者》的後期音效製作。除了烘托戰爭場面、戰鬥細節的特別音效,有些時候,是鋼琴彈奏的舒緩流淌。像一股清流,緩緩淌進每個人內心最靜謐的深處。

而在通訊兵魏明揚、小兵陳繼光向著陣地重重一跪的一剎那,鋼琴的流淌戛然而止。

人們積蓄多時的淚水終於決堤,迸發出清脆的聲響。

寶山戰事之前,有考事、房事。摁住二維碼打開「槍說」,回放「響過」,去看好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槍說 的精彩文章:

TAG: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