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古代書法大宗師在書寫中,往往於細微處顯出真功夫。

而這也正是專業書家與業餘玩家的區別之處,不可不察。

如何掌握這些關鍵技法,與其他業餘人士拉開距離?

我們特彙集以下字例,以字講法,給大家帶來舉一反三的學習之道。

本文為下篇。

見字如面,如對大宗師。

必修經典筆法六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狼,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請看左上角轉筆的處理,普通寫法就是轉個圈,孫過庭一開始似乎也是這樣寫,但是,快寫到結束時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搓筆急停又突然輕提,拉出細如髮絲的連接,順勢走筆。

一連串動作迅疾果斷,用筆精熟。最妙的是原本圓形的白空被擠壓成兩個白空,就像是被壓住的氣球,充滿了張力,似乎隨時都可能爆掉。

必修經典筆法七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米芾值雨帖

此字最大看點在線條的變化和行筆過程中的轉折筆法。

首先,一筆書的線條從粗筆橫畫開始,折筆後豎畫變成細線,再折筆後又加粗,進入環轉用筆,這時,老米施展了他的絕活,一是線條粗細不斷變化,二是轉圈的過程中,不斷使用折筆,改變了畫圓圈的俗套,使線條、空間都變得生動而豐富起來,特別是白空的分割極為精彩,纏繞有致的線條分割出4個封閉、形狀各不相同的白空,極為吸引眼球(如果數封閉空間的話,大家數數有多少個?眼睛有點花了)。

對比一下孫過庭的寫法,米芾的精彩就更加顯而易見。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孫過庭書譜

必修經典筆法八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尋,王羲之奉橘帖。

此字看點在折筆處寫法,這裡是典型的內擫用筆。

什麼是內擫呢?請看此處的處理:首先,內擫主要體現在折筆處(特別是右邊的肩膀),交接點出方是一個重要特徵;其次,交接點筆畫要有一定重疊部分,重疊越多越好,形成一個很結實的交疊面。

我們看尋字的處理,5處轉折都是標準的內擫筆法,很方整,交疊面很厚重,右邊肩膀都很結實。

對比一下米芾「里」的右上肩膀轉折處寫法,典型的外拓筆法,二者差異一目了然。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總結:學晉人書,必須從用筆細節下手,特別是標誌性的用筆,一定要下大功夫,方能得其精神。古人臨摹,多是抓細節和特徵為主。

必修經典筆法九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楊凝式韭花帖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仿品

此字最大看點在門字框的處理。

亮點一:門字框右肩轉折處,此當屬外拓寫法。作者特意泯滅圭角,外肩寫的圓融而渾化無跡,外圓內方,筆法乾淨,過渡柔和自然,含蓄內斂,充分展現了用筆的韻味。

兩點二:門字框的豎鉤。鉤最忌諱尖和薄,這裡的鉤法,內圓外方,圓潤穩健,厚重不失靈活,美輪美奐。

再看一個贗品,仿的,兩者毫釐之間,神采差之千里。

必修經典筆法十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王羲之奉橘帖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蘇東坡洞庭春色賦

如,此字最大看點在右邊的口。

注意看口豎筆後的連接,一個很輕巧的彈筆,遊絲圓勁挺拔,與右邊的橫連接天衣無縫。

這筆的難度在於速度,要在快速運筆中精準控制提拉動作,並要自然承接下一筆,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不能遲緩猶豫,看起來輕鬆自如,這是作者功力強大的體現。

此種口子框的連接筆法在名家作品中很多,如蘇東坡的「白」,是專業書家必需掌握的技巧。

必修經典筆法十一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懷素苦筍帖

「可」字寫的非常簡略,筆畫疏朗散淡,似乎只寫了一半,留下大片空白侵入字中,收筆戛然而止卻意猶未盡,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

細讀起來有幾個特點:一是速度快,中間沒有停頓,行筆果斷。二是環轉用筆圓而流暢,不能有折筆。三是線條有變化,不是從頭到尾一般粗細。四是線條有彈性和力度,曲盡其妙。

總結:環轉用筆是檢驗書家的筆法的重要標誌,體現了用筆的靈活與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書法,到底要繼承和發揚什麼?
明代 陸治行書題跋《唐寅溪山漁隱圖》
這些工筆畫堪稱經典!
臨帖十遍,不如精讀一遍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