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古代書法大宗師在書寫中,往往於細微處顯出真功夫。

而這也正是專業書家與業餘玩家的區別之處,不可不察。

如何掌握這些關鍵技法,與其他業餘人士拉開距離?

我們特彙集以下字例,以字講法,給大家帶來舉一反三的學習之道。

本文為上篇。

見字如面,如對大宗師。

必修經典筆法一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王羲之「書」

王羲之的「書」字(取自《孔侍中帖》),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五個橫劃的發筆處理。

第一個橫劃入筆自下往上,逆鋒起筆,第二個橫劃順勢側切發筆,角度近乎90度,第三橫劃不很清晰,似乎是藏鋒發筆,不見鋒芒,第四橫劃又順勢側鋒搭筆,搭筆牽絲極為輕靈,入筆傾斜角度較大,第五橫劃也是側鋒發筆,角度傾斜略微變小。

五個橫劃發筆形態、角度、輕重都各有不同,變化極為豐富,避免了雷同,體現出作者對筆法的高超運用。

總結:遇到多個橫畫的情況,一定要想到王羲之這個「書」的處理方式,這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的。

必修經典筆法二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米芾「寶」(《研山銘》)

米芾的寶字,選自《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寶蓋頭,右邊起筆重頓,行筆過程中逐漸變細,橫畫盡頭突然輕提,形成細如髮絲的細線,轉折處再次頓筆加粗,最後提筆出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痛快淋漓。作者這裡使用了提按技巧,橫畫從粗到細,又從細到粗,變化極大,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用筆乾淨利索,對比強烈,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

總結:橫畫提按的變化,是書家基本功,畫圈的線條變化,也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牢記的。

必修經典筆法三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獲,王羲之(喪亂帖)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獲,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寫法。

普通的寫法都是將左上角的圓轉處理成圓圈,像孫過庭這樣(猶),但王羲之不這樣簡單處理,他在環繞運筆的過程中加入了提和頓的微小動作,使筆法變得複雜微妙,這裡白空由原本的圓形變為不規則的多邊形,極大提升了白空的視覺張力,成為此字的字眼。

總結:反犬旁的這種處理,可以作為定式牢記,自當高人一籌。

必修經典筆法四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掛,出自米芾《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的提手寫法。

一般人寫提手,鉤與提相連處不做停頓,緊接著一下提上去,最容易寫成一個三角形白空,米芾就不這樣寫,他在勾上來後又向上有一個推的小動作,然後再提起,這樣就形成一個梯形白空,打破了三角形白空的單調,空間更富有張力,成為全字最引人注目之處。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必修經典筆法五

從,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現存唯一晉人真跡,對研究魏晉筆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這裡選的從字,最為精彩的細節在於轉折處,請看,王珣一口氣寫了6個折筆,每個轉折,都如刀切一般齊整、方硬、乾淨,極為生動地展示了魏晉筆法的神采。

轉折處寫的是否有晉人味道,可以此字作為標準。

對比一下米芾的「法」字,轉折處的差距一目了然。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上)

米芾的「法」字

總結:晉人筆法的關鍵點在轉折,轉折的筆法關鍵在於側鋒刷筆,如果不看真跡,完全無法體會,這也是宋以後帖學衰敗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王獻之六帖 永恆的經典
小楷《靈飛經》筆法詳解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技(下)
智永真書用筆技法分析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