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床單下裹著宇宙、宗教、靈魂、時空與愛

床單下裹著宇宙、宗教、靈魂、時空與愛

無論你何時醒來,都有一扇門緊閉著。

有這麼一類電影,鏡頭很長,很多秒過去了還是停在這個人或那個物,也沒什麼背景音樂,甚至動都懶得動。

我閱片甚少,只知道王家衛深諳此道,徐皓峰的代表作《師父》也令人印象深刻。國外就多了,一堆文藝片導演拍起此類影片遊刃有餘,十幾分鐘便能讓人看得昏昏欲睡。

不知如何用專業術語表達這種方式技巧,只要不是使用過度,就目前大多數觀眾和筆者的審美能力而言,領略到枯燥乏味之外的獨特體驗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使用得當完全利大於弊,人們在安靜得幾乎要定格的畫面中很快就能沉浸,跟著電影的節奏思考更深刻的內涵。

英文原名叫《A Ghost Story》,直接翻譯過來就是「一個鬼的故事」。「鬼的故事」跟「鬼故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的主角必然是鬼,後者可能整部電影連鬼都沒有。我覺得中文的意譯非常優秀,《鬼魅浮生》,更貼近於電影情節和要表達的內容,尤其是「浮生」二字。

故事情節十分簡單。一對情侶,女的老是莫名其妙聽到一些什麼聲音,體會到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感受。至於為什麼,她也說不上來。所以他們決定搬家,離開這座「鬼屋」。在這裡居住最後的一個夜晚,半夜鋼琴突然響了一聲。兩人起來察看情況,並無異常。第二天,男主人出車禍死在離家幾十米的地方,死在了駕駛艙里。然後從醫院停屍房的床上起來,靈魂披著被單的形象從醫院走出來,徑直回到家中。

他已經成為一隻鬼。沒人可以看得到他。

他回到家中。陰陽相隔,與愛人近在咫尺卻又無法觸碰。愛人也看不到他。他就以裹著被單的形象,靜靜地看著她生活。陪伴著她,看她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晝夜更替,四季更迭。

直到她又有了另一場新的戀愛。他打翻了書櫃,書上的字句讓愛人回想起他們在一起的時光。音樂聲響起,歌詞是神來之筆。男主生前是個音樂人,片中背景音樂與電影劇情水乳交融。

無論如何,是時候搬走了,離開這裡。女主從小到大不停搬家,因為總是感覺住處詭異,無法安定。她習慣於每離開一個地方,留下一張字條,可能是一段詩歌,也可能是一句話。

她寫了一張紙條,塞進了門邊的縫隙里。然後刷上油漆,轉身離去。鬼留在屋子裡,暗自神傷。等待下一位房主的來臨。

下一位房主是一個墨西哥家庭,母親帶著許多孩子幸福生活在一起。鬼變得暴躁乖戾,攪得墨西哥家庭不得安寧,搬離了這座「鬼屋」。他想摳出門邊縫裡女主人寫的紙條,看上面寫的是什麼。可他做不到。

這是一部文藝的外殼下捎帶著意識流的電影,隨處可見台詞與鏡頭的匠心獨運。比如兩個鬼隔空對話的鏡頭,無論是畫面還是台詞都恰到好處。

——我在等某個人。

——誰?

——我不記得了。

整部電影的意旨傳達是婉轉晦澀的,最精彩的段落就是在墨西哥家庭搬走以後,「鬼屋」中舉辦的高質量沙龍中,一位謝頂男士的發言,也是借著這位男士之口,點明了本片的部分主旨和內涵。既精彩又喪,既現實又縹緲,原台詞如下:

那我就簡而言之吧。作家寫小說,歌曲作曲家作曲寫詞,交響樂作曲家譜寫交響樂。這或許是最好的例子了,因為所有偉大的交響樂都是為上帝而譜的。試想一下,如果貝多芬在創作他的《第九交響曲》的時候,突然某一天醒來,意識到,上帝是不存在的,那會發生什麼?頃刻間,那些被創作出來取締血肉之軀的,所有的音符,和弦還有和聲,會變得在你看來,「也就如此平凡罷了」。貝多芬會說,「該死,上帝原來不存在,那這部交響曲就當作是為其他人而寫的吧,反正也已經失去了意義。這部曲子,會讓所有人記得我。」事實也正是如此。

所有人都會這麼做,竭盡所能讓自己的精神得以延續,我們一步一步地創造著自己能留在世上的東西。說不定就會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你,說不定只是一小部分人記住。不過你總會想辦法確保自己在死後,能以某種方式仍然存活在這世界上。所以我們還是讀著這本書,唱著這首歌,孩子們會記得自己的父母還有自己的祖父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大家庭,而貝多芬有著屬於他的交響曲,同時也跟我們分享著,所有人都會聽到這部曲子,在可預見的未來當中。

但是,也就在那個時候,一切都開始崩塌。

你們的孩子會死,而他們的孩子也會死,如此反覆,然後就會發生一起巨大的地殼運動,火山爆發,美洲板塊位移,海平面上升,山體滑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命喪黃泉,一擊致命,這是科學。而倖存下來的人,都會遷移到高原地區,社會秩序倒退如初。我們會重新變回食腐動物,變回獵人,還有採集者。但或許會有人,有人會哼起這個熟悉的旋律,讓希望之光照耀到每個人的心中,人類在瀕臨滅絕的邊緣,但是卻又一點一毫地向外延續,因為某人在山洞裡,聽到有人哼著這個旋律,這段音樂穿過耳朵,直擊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了恐懼、飢餓、憎恨以外的美好,如此,人類得以延續,而文明終將回歸正途。

現在你在想,我要看完那本書。但它並不會長久,因為說到底,這個星球還是會毀滅。再過個幾十億年,太陽將會變成一個炙熱的大火球,最後將地球活活吞掉。這是事實。也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明。也許到那時候,我們已經找到方法,能把一切重要的東西,都轉移到那個星球上,已經有人在某個星球上,複製了蒙娜麗莎的畫像,伴隨著一些外太空的灰塵和口水。尋找替代星球的計劃從未停止過。

但即使是這樣,也毫無意義,因為即便人的某種意識形態以某種方式,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錄音帶到了未來,未來也只會是一個死胡同。宇宙依舊會擴張,到最後,宇宙才是真正的主宰。所有你為之奮鬥的事,所有你以及地球另一邊的陌生人,和其他某個完全不一樣的星球上的未來旅客,所分享的事,即便你們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所有讓你感覺自己很強大,很高高在上的事,都將消失殆盡。這個維度的每一個原子,都會被再簡單不過的力量所分離。所有的這些被撕碎的粒子,會再組合到一起。這個時候,宇宙又將回歸到那個,我們肉眼都無法捕捉到的微小顆粒。所以,你可以繼續寫書,但是文字並不能永久保存。你可以唱一首歌,讓它流傳下來,你可以寫一出喜劇,寄希望與觀眾能夠記住它,並繼續表演下去。你可以建造自己的夢想之家,但最終這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除了將你的手指插進土地里,挖坑填埋柵欄柱,或者,做愛。其實兩者都有共通的地方。

以上這幾段台詞充斥著悲觀主義的喪逼論調。你或許可以覺得在宇宙面前人類渺小到不值一提,但信念卻可以讓人在風中堅定海上平穩;也可以悟出倫理學、認識論、宇宙論、生存論的虛無主義。非要說這幾段話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觀點,見仁見智,自行體會比別人輸送更加有趣。

裹著被單的鬼魂還是沒能拿出那張牆門邊縫裡的紙條。房子被拆掉。殘垣斷壁中,隔空喊話的那個裹著花被單的鬼,絕望而深情地說了一句:

我想,他們不會來了。

然後就癱倒在地上,極其凄涼。

緊接著滄海桑田,房屋廢墟蓋上了高樓大廈。鬼從樓頂縱身一躍,浩瀚星河斗轉星移,它來到了幾百年前。

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野。有一個小女孩,跟女主角有同樣的習慣,要離開這裡時,寫了一張紙條壓在石頭下面。後來小女孩和父親都被亂箭射死。這些不知道是鬼的經歷還是回憶,他裹著被單面無表情,只有兩個黑黢黢的洞,彷彿一個看盡人間,凌駕于于時間之上的孤獨看客。

時間線終於到了跟女友剛來這所房子的時候。女友和自己的幸福點滴:閑聊、爭吵、飲酒、音樂。他身處其中,像在看別人的故事。女主執意搬家,男主卻說這裡承載了太多故事和記憶。最後執拗不過,男主同意搬離。

也正是看到此時的回憶場景,鬼悲傷的情緒再無法抑制,踉蹌地坐到鋼琴邊,碰到了黑白琴鍵,才造成開頭最後一個夜晚那聲詭異的鋼琴聲。

靈魂脫離了身體之後,見證前世今生,穿越了時光的罅隙,以一個不得不冷靜客觀的角色,默默地看著,陪伴著,無能為力著。直到最後,它拿出門邊縫裡的紙條,打開來看。

一瞬間魂飛魄散,再無影蹤。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是2017年目前為止,我看過的最優秀的一部電影。將時空、信仰、宇宙、愛情、孤獨穿插在一起,又有著獨特的節奏感和鏡頭語言,讓人輕而易舉沉浸到一種深刻又不炫技的的情景氛圍中去,不知不覺浮想聯翩,然後安安靜靜剖析內心,回味綿柔悠長。

影片的催淚是潤物無聲的。

看了下影評,大部分人都在說看到女主角在男友離世後獨自一人坐在地板上吃派時層層遞進的鏡頭(吃了足足十分鐘),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這當然是優秀電影帶來的感染力。主角的演技不用多說,獅子座的奧斯卡新科影帝卡西·阿弗萊克演個都能秒殺了國內一眾一線小鮮肉。整部電影無論技術層面還是精神內涵,或者是籠而統之的「感覺」,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看完電影,很多人對女主寫的紙條心存疑惑。據說,導演讓她寫紙條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前設計,所以紙條上寫的是什麼,大概除了魯妮·瑪拉本人,沒人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海深處 的精彩文章:

TAG:淺海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