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人雖是大清普通士兵,但也是民族英雄,身死日本幾乎無人記得

這些人雖是大清普通士兵,但也是民族英雄,身死日本幾乎無人記得

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落葉歸根,無論是死在了哪裡的都一定要回到家鄉埋葬,歷史上一直是如此,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軍人客死異鄉,其實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在古代的時候作戰,打掃戰場的是勝利的一方,那麼多的士兵一般都是被就地掩埋了,如果收屍帶回家鄉,也只是極個別的,不可能全部都帶回去。

墓碑

看到標題,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大清朝的士兵怎麼會埋葬在日本呢?這個就要說甲午戰爭了,威海衛之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將領和士兵們紛紛選擇了自殺殉國,但是凡事不可能絕對,依然會有俘虜存在,這些東西課本就沒有提到過。不過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貪生怕死,或者是投降,歷史上這些被俘虜的全部都是因為重傷,才被抓住,日本人肯定也不會讓其死的那麼痛快,有了俘虜回到國內才能邀功,還是一種榮耀。

墓碑

這批俘虜裡面,最大的官是一個叫劉漢中的,官至五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非常有血性,沒有一個跪著偷生,都選擇了死。他們的要求就一個,希望在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便自己的後人來尋找。日本人也答應了他們,為其刻上了墓碑,並且還寫上了職位。不過除了這些,他們還著重的在上面刻了這些人都是俘虜,並且說了他們的士兵是如何勇猛才抓到這些人的。

全是一些屈辱性的話語,後來因為兩國關係緩和,他們刻意將墓碑上的屈辱性話語全部銷毀了。至今為止,大多數人依然不知道這件事,唯一對這件事上心的還是當年那些人的後人,可惜的是至今為止不能遷墳回來,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句話必須說,那就是他們雖然埋骨異鄉,但絕對沒有給中國人丟臉。

墓碑多是因為還有他們國家的軍人

有人可能會說,日本人怎麼會為他們立碑,有一個原因是為了炫耀,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給予了他們尊重,因為自古至今,歷史上無論是哪一方勝利,對於敵對方誓死不降的人都會尊重,這是對自己對手的一種讚揚,為敵人修墓雖然不常見,但並不是沒有,反之那些苟且偷生的,才會被對方瞧不起,更別說給他立碑了。

因為戰役等因素,現在我國還有許多戰士的埋骨異國。今日筆者給燒琴煮鶴介紹我國戰士掩埋在日本墓地的故事。1894年甲午中日戰役,清政府以慘敗收場。在這場戰役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可是不為人知的是,北洋水師戰勝後一部分遺物被日軍作為戰利品帶回日本本鄉,時至今日仍有超越百件。除了北洋水師的遺物以外,還有十名水兵戰俘身後別離下葬在:大阪真田山舊陸軍墓地(劉漢中、西方診、呂文鳳、楊永寬、劉起得、李金福);廣島比治山陸軍墓地(王殿清、張文盛、徐萬得、鄭貴)。

下面筆者就給燒琴煮鶴介紹大阪真田山舊陸軍墓地離的北洋水師的墓地,這座墓地修建於1871年,掩埋著日本1945年之前戰役中逝世的日軍和民夫五千餘人。2003年,我國在日本留學生楊海嘉最早發現墓地內葬有六名清軍戰俘,然後揭開了這段不為人知的前史。那麼這六名清軍戰俘怎樣就葬在這兒呢?

據日本國內材料記載顯現,真田山舊陸軍墓地內共葬有六名清軍官兵,這六人都是在兩邊交流戰俘前因傷重或傷病而死在大阪陸軍暫時醫院的,成果被就地葬在了這兒。石碑都是本地最一般的石頭,有一米高,因為歷經一百多年,石碑的石頭有的掉包酥化了。

真田山舊陸軍墓地的清軍墓地採用了與日軍官兵完全相同的方尖碑款式,這是日本風俗中曾英勇作戰的武士專用的石碑。他們的墓與日軍官兵的墓彼此間雜,簡直難以分辯。可是即便如此,石碑上的刻字仍是能辨認,比方「清國 劉起得」、「清國 呂文鳳」等。可是假如再仔細看,就會發現「清國」和人姓名之間有字被抹去,本來抹去的是「俘虜」二字。那為何要抹去「俘虜」這兩個凌辱刻字呢?

這麼發生在德國的一件事說起,二戰迸發前日德關係融洽,其時德國駐日本領事館請求將一戰時期德國戰俘石碑上的「俘虜」凌辱性字樣去掉。日軍思考到清軍戰俘石碑上也有「俘虜」兩個字,於是就也思考將其抹去,但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屈服後,格外跟著中日關係完成正常化,日本人憂慮這麼凌辱性的字眼會影響中日關係,終究悄悄將其抹掉。百年前,這些清軍僅僅一般的一名戰士,可是他們卻仍然捨生忘死,與日軍苦戰。但是百年後,他們仍然沒能榮歸故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