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溫-管理睡眠和精力的潛在系統

體溫-管理睡眠和精力的潛在系統

GIF/1K

據調查,在成年人群眾中,每5個人就會有1個人因為睡眠而苦惱。我們人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因此,擁有優質的睡眠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了。相反,睡眠質量不好,會造成精神緊張,思考力下降,從而導致人生的幸福感也隨之下降。在這些人中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選擇服用安眠藥來改善睡眠,但是服用安眠藥會導致盜汗、身體發冷,有時候還陷入失眠的惡循環中。那麼有沒有不服用安眠藥就能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呢?

兩個管理睡眠的腦部系統

睡與醒是由腦中的兩個系統,即「清醒系統」與「睡眠系統」所管理的。

我們人腦用來調節生物鐘的部位大致位於額頭後部的大腦的「視交叉上核」這個部位。不僅僅可以調節入睡和醒來,而且可調節體溫的變化節奏等,各種各樣的生理機能都要受這個部位的控制。這個部位主要是根據外界變化,特別是一天從早晨,中午到晚上的時間變化,以及季節變化等,來調節身體的狀態。

對於睡得好的人,較強的清醒系統主管白天,讓我們保持16小時的清醒。之後,清醒系統威力減弱,較弱的睡眠系統逐漸佔優勢,讓我們維持8個小時的睡眠。

有美國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掃描人睡眠時候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左右腦半球真的睡眠深度不一樣。如同在一些鳥類以及海洋哺乳動物中,有一種有趣的「單側腦半球睡眠」現象。就是說,即使是熟睡時,一側的大腦處於睡眠模式,清醒系統仍在運作,它會評估周圍發生的一切,如時鐘的滴答聲、室內的溫度、被子掉了等,並對這些情境做出反應。另外,這個系統對於某些事情比較有反應,依當前發生的事情之重要程度如何而定。比如,聽不到半夜雷雨交加的父母會被小嬰兒的哭聲一下驚醒,以及有些人不需要鬧鐘就可以在某個時間起床等(也就是說,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跟外面的世界隔絕,即使是熟睡的時候)。

有些人天生配有一個強健的睡眠系統.不管外面怎麼鬧哄哄,都可以睡得「跟pig一樣」,而有些人的睡眠系統很弱或是清醒系統太強, 以至於對睡眠問題較其他人敏感。有小孩的父母應該就知道,每個孩子有其獨特的睡眠模式,像是需要睡多久、是否容易入睡、睡得多熟等等。 那些長久以來都睡不好的失眠者,很可能先天就遺傳了一個較不穩定的睡眠系統。

晝夜節律或者叫體溫節律

我們最重要的睡眠時鐘就是人的體溫節律,就是通常知道的晝夜節律。而體溫節律是理解內在睡眠時鐘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它對如何睡覺和白天狀態有相當大的影響。

體溫分人體深部體溫及皮膚、手足肢端體溫兩部分。深部體溫可從直腸、鼓膜、食道等處測得,它和人的健康、睡眠有密切關係;口腔/腋下測得的體溫略低於深部體溫,人類正常的深部體溫約37°C,皮膚、肢端體溫約28-32°C。我們的體溫並不是恆定在37°C,實際上體溫圍繞37°波動,隨著時間的不同升降,其中溫差最大是2°。

人體自律體溫調節中樞控制產熱和放熱的大腦神經中樞)位於大腦的「前視床下部」,大腦中調節體溫的腦內神經遞質有3種:血清素(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散發熱量有關,去甲腎上腺素催生熱量,5-羥色胺通過調節平衡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調節體溫。當外部環境變化時,我們的生物鐘會隨之作出相應的反應,向「前視床下部」發出信號,制定此時身體最適宜的體溫值,而接到信號後的「前視床下部」神經中樞就開始控制產熱和放熱,來使實際的體溫接近我們生物鐘設定的最佳體溫值。科學家發現飼養在寒冷環境下的老鼠,視床下部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而在炎熱環境下生長的老鼠,視床下部多巴胺分泌量增加。

體溫的高低變化告訴大腦何時感到疲乏,何時清醒。當體溫升高,人往往感到清醒,腦波頻率通常也比較高。當體溫降低,人往往感到睏乏,疲勞,和懶。這是腦電波頻率降低和進入睡眠第一階段的明顯信號。

從上圖可以注意到,體溫在早晨開始升高,在正中午的時候,體溫有個輕微的下降,然後又開始升高直到晚上(在晚上體溫達到最高點),而大多數人在那時也很活躍,然後,體溫開始下降,在早上4 點達到最低點。很多時候我們中午會很想小睡一會,這種情況是很自然的,而且有時這種困意會和晚上睡覺時一樣強烈(雖然大部分人選擇了抵抗這種困意,比如喝咖啡),但因為其它一些原因(比如要工作,照顧小孩和社交生活),大部分人並不能睡午覺。

如果人的體溫周期太平緩(也就是溫差不夠大),或者被打亂了,那麼很有可能睡眠困難或會很難睡的深。正是因為體溫,大部分人在固定的時間感到睡意同理,人也會在早上固定時間起床。通常,人的體溫變化都會遵循相同的模式而不管我們何時睡覺比如你總是早上7 點起床,那說明那是你的體溫開始上升。不管你是晚上11 點,12 點還是1 點睡,你的體溫都會在早上7 點上升。在接下來的一天,你會在習慣的時刻感到困意。除非你能採取正確的辦法來最優化你的體溫變化,否則它還會恢復以前的模式

倒時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人快速穿越多個時區時,身體還處於另一個時區,而體溫節律還遵照以前的模式。所以,如果你一直住在中國,然後飛去柏林。到柏林是早上9 點,但是你的身體還認為是下午4 點,體溫節律就像一台內在時鐘在運行。人的體溫節律可以適應你的時區或者新的睡眠模式(但這也許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所以,在不同大陸之間倒時差對一些人來說很痛苦。

體溫---管理睡眠和精力的潛在系統

GIF/1K

按照人類生理活動的節律,人體在21時開始分泌褪黑素,同時體溫下降,到達凌晨2:00時人體進入最深度睡眠,凌晨2~4時體溫逐漸下降至最低,第二天早上7:30褪黑素停止分泌,這是人體順應自然的一種變化,也是人體進入睡眠狀態的一種正常表現。英國進行的一項實驗,測量受試者23點時人體直腸溫度為36℃左右,而後讓受試者洗澡再測直腸溫度為38℃左右,此時讓受試者進入睡前準備。結果顯示,受試者體溫升高後其入睡時間延長,並出現輕微失眠現象,且經歷了1小時受試者的體溫才從38℃左右降低至36℃左右。這項實驗說明溫度對人體入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人體遵循自然的生理活動節律,體溫也隨著生理節律變化而變化,如果人為擾亂了這種節律,很容易影響人體的睡眠質量。

科學家實驗發現,操縱體溫可以影響睡眠,見下圖:

我們在想睡覺時,身體會主動促使體溫下降。體內溫度越低,表皮溫度越高,越容易入睡這是因為,身體通過皮膚散發熱量,來降低體內的溫度,體內溫度降低,就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睡意。所以我們發現,嬰兒在睡覺前手和腳會變得暖和,就是這個道理。

體溫是睡眠的開關:科學家做過試驗,室溫保持恆定,人的體溫下降不多,睡眠質量不佳;如果室溫隨體溫上下作V形調節,深部體溫出現明顯升降,睡眠質量趨佳。科學家還發現早上賴床者,其體溫的峰谷差小,體溫變化周期不明顯。只有半夜到黎明體溫下降明顯者,才能獲得優質深度睡眠。正常情況下人體最高、最低體溫差為1-1.5攝氏度,運動之後體溫上升,導致夜間體溫下降幅度較大,故運動之後人的睡眠較佳。

失眠的人和早起的人體溫節律確實和正常人不一樣,見下圖

我們人類的大腦與其他動物的大腦相比,具有很高的技能,白天我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來完成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因此,為了不使大腦過度疲勞,熟睡中降低大腦的溫度,來使大腦休息,緩解一天的疲勞為第二天的工作和學習作準備是很必要的,所以說,體溫不僅管理我們的睡眠,還確實是管理我們精力的潛在系統。

如何獲得優質睡眠的最佳溫度

GIF/1K

如果人體平時的體溫不在36.5度以上,那麼,很難掌握深部體溫的上下變動的節奏。現代人體寒,身體平均溫度在35度左右的人數越來越多,體寒的人,應從平時就注重保暖。睡前可以用熱水袋敷在腹部的地方,這樣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分泌對睡眠有幫助的激素。而且,暖腹可以使身體得到放鬆,更有利於進入睡眠(要避免溫度過高,否則在人體進入睡眠之後可能會燙傷皮膚),同時,還要注意頭部的不要著涼。

睡覺前,泡溫水澡,或用熱水泡腳,會縮短入睡的時間,而且能提高睡眠質量:用熱水泡腳,可以擴張流經腳部的毛細血管,增加手腳的血流量,加快身體散熱的速度,進而加快體內溫度的降低,幫助提高睡眠質量(但是如果給手腳過度加熱,則不利於體內溫度的下降,反而會使體內溫度升高。所以在晚上燙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要過長)。

傍晚運動,會加快從皮膚釋放熱量的速度,也可以達到幫助提高睡眠質量的效果。但入睡前盡量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尤其是人們在睡前1小時內最好不要洗澡,讓自身體溫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這樣對順利入睡有一定好處。

在睡前禁忌進食,如果體內的食物還沒有十分的消化完就睡覺的話,睡眠中體內的消化器官仍然在持續工作而影響體溫,這樣會使你的睡眠變淺,而且還會阻礙到疲勞恢復,因此我們建議在睡前3小時就結束用食,喝點水是可以的。

要想改善睡眠質量,睡眠環境也是重中之重:最適宜人體睡眠的溫度是15~26°C,濕度是50~60%。在過於明亮和嘈雜的房間里,大腦會保持興奮狀態從而無法得到良好的睡眠。昏暗的房間,放上舒緩音樂或靜謐的歌曲,再弄點喜歡的精油…哈哈哈…製造一個令自己身心愉悅的環境十分重要。

另外,平時儘可能多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大自然中的光、溫度、氣味給大腦各種刺激,有利人增加活動量,提高基礎代謝和體溫。特別是冬季日照時間短,人體生物鐘不適應這種變化,致使生物節奏紊亂,影響人的睡眠。通過戶外活動人體獲得自然光、陽光越多,血清素(5-羥色胺)越多,血清素使人鎮靜、帶來愉悅、振奮情緒、改善睡眠。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GIF/1K

( end)

參考資料及文獻:

1.《有效睡眠》, Kacper M. Postawski ,Jude

2.The sleep-evoked decrease of body temperature,Barrett J , Lack L , Morris M Sleep [01 Feb 1993, 16(2):93-99], Journal Article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omnia and body temperatures,Leon C.LackMichaelGradisarEus J.W.Van SomerenHelen R.WrightKurtLushington,Volume 12, Issue 4, August 2008, Pages 307-317,Sleep Medicine Reviews

4.Thermoregulation During Sleep,LAST UPDATED ONMAY 7, 2017,Tuck Sleep

原創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香苑 的精彩文章:

TAG:積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