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與仲由: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離不開我的樣子

孔子與仲由: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離不開我的樣子

國家級名師·孔子

(不瞞你們說,我盯著他的門牙看了半天)

今天說點關於孔子的有趣花邊吧。

孔子的弟子,對老師基本上都是畢恭畢敬頂禮膜拜的。真正能讓這位國家級教學名師頭痛的,大概只有仲由了。

偏偏這仲由還特別願意有事沒事去老師跟前晃幾圈。整部《論語》不到500段,其中直接記錄孔子和弟子交流交往的差不多在一半左右。

這不到300段的文字中,仲由就出現了40多次,算得上出勤率最高的弟子了。

存在感最強的仲由君

(怪不得敢懟老師,看面相就耿直)

ROUND 1

仲由到底多不討孔子喜歡呢?從兩次「侍側」的待遇就可以看出來。

一次是學渣仲由和學霸顏淵去看孔子。孔子光顧著和顏淵熱聊,還直誇顏淵得了自己的真傳。【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仲由再怎麼大條,也不甘心總是被當成空氣呀。怎麼才能刷刷存在感呢?對了,老師不是總是說自己善於治軍嗎?就用這個找補點面子吧。

於是硬生生地打斷談興正濃的老師問道:「如果你處理用兵方面的事情,會選擇帶著誰呢?」沒想到孔子毫不客氣地說,我只會選擇遇事謹慎、能謀善斷的人,決不會跟那些只會逞匹夫之勇的人共事。【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你這德性,想都別想。

另外一次是閔子、子路、冉有、子貢一大群人陪著孔子。老師非常高興,弟子們心情也不錯。可是孔子對仲由卻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突然冒出一句非常惡毒的話來:「像由這個樣子,恐怕不得善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好奇孔子此時的心理活動......)

一個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老師,竟然「在一派歡樂祥和的氛圍中」說自己的學生不得好死,想想就知道大家當時有多震驚,被詛咒的仲由有多尷尬有多難受。

仲由:我一個人面對這世界的殘酷

ROUND 2

向來「有教無類」的孔子,為什麼偏偏對仲由這麼不「循循善誘」呢?

如果我們把孔子還原成一個個性鮮明、強調「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而絕不肯「以德報怨」的性情中人,就知道仲由在老師那裡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有一些確實算得上是咎由自取。

我們都知道孔門弟子眾多。這些弟子不論賢愚,對老師基本上都像孔子評價顏淵那樣「於吾言無所不說」,對老師的每句話都心悅誠服。

獨獨出了仲由這個異類。

仲由是唯一敢在孔子面前「不悅」而且「慍」的弟子,而且還一連「不悅」了3次。

一次是孔子去見了名聲不好的衛靈公夫人南子,仲由很不高興地逼著老師給個說法:明明知道那是一個名聲不好的名媛,老師你怎麼能去見她?你成天給我們講什麼克己復禮,自己怎麼沒有把持住呢?再說你這當師傅的名聲要是壞了,讓徒弟們今後怎麼在江湖上混?

周潤發版《孔子》中,周迅飾演南子

(怪不得仲由非得問,這氣氛太......)

攤上一個這麼「天棒」的學生真是沒辦法。但這種事從來都是越描越黑的,怎麼說得清呢?

孔子只好指天發誓:「如果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天打雷劈!」【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沒有說「再多管閑事,我就給你不及格」,也不敢威脅仲由讓他重修,這老先生也真是迂得夠可以了。

不知道是賭咒發誓怕弟子們不信,還是孔子自己落下了心病,有一天他忽然又想起這事,還頗有情緒地對那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弟子說:「你們總是以為我隱藏得很深,老想打探出點兒隱私來。我今天要告訴你們,我孔某人做事坦坦蕩蕩,什麼都告訴你們了。你們還是散了吧。」【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不要想在我背後竊竊私語

然而仲由這還沒完。

公山弗擾在費邑反叛後,叫孔子去幫自己。孔子很想去,仲由又不高興了:「又不是走投無路了,為什麼一定要去那裡呢?」

佛肸在中牟反叛後又叫孔子去,孔子也很想去。仲由攔住老師問:「以前我聽老師說過,親自做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會去的。佛肸是一個犯上作亂的人,你為什麼還要去呢?」

哪裡有弟子這樣當面打臉老師的道理?難怪孔子要找機會專門喊仲由坐下聽他講六種品德和六個壞毛病。

仲由從政後,派一個叫子羔的人去做費邑的長官。孔子認為這是誤人子弟,仲由不高興了:「為什麼一定要讀書才算是學習呢?」孔子被嗆得說不去話來,只好恨恨地說:「所以我最討厭強詞奪理的人。」

ROUND 3

以上都還算克制。

有些文字說孔子周遊列國「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這樣描述可能有些誇張,不過《論語》中確實記載了孔子兩次窮途末路的經歷

一次是被困在匡地,見到落在後面的顏淵趕上來時,孔子說:「我還以為你已經死了。」顏淵說:「老師您還在,我怎麼敢先死?」其實孔子可能完全只是擔心弟子的安危,但是多念幾遍「我還以為你死了呢」,似乎總是能念出不同的意思來。好在顏淵回答得很稱心。

「在陳絕糧」時隨行的是仲由,情況就不一樣了。

孔子都還沒抱怨呢,仲由倒先生起氣來了:「君子也有困窘的時候嗎?」【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難怪孔子此時要大喝一聲:「仲由啊,現在理解仁德含義的人太少了!」

仲由很耿直,是直腸子,又是急性子。就因為這樣的性格,做過很多讓老師不爽的事。

有一次仲由見老師病得很重,就組織一幫人去老師家給他準備後事。孔子太氣了,病情稍微好轉一點就大發雷霆:「仲由總是做這種欺上瞞下的事!……沒有他難道我就會死在路邊沒人管嗎?」

仲由幫老師問路

(從這幅圖裡總感覺孔子好像很不放心的樣子)

ROUND 4

還有一些感覺很彆扭但是又說不出口的事。

有一次師徒在山脊上看到一群雉雞,看著雉雞飛了一陣又聚落在一起,孔子突然來了靈感。老師正對著雉雞大發感慨呢,仲由卻連連揮手把它們都趕跑了。

老師夾菜你轉桌,仲由就是這麼沒有眼力見兒。

有個叫葉公的人有一次向仲由打聽孔子的為人,仲由沒有回答。孔子知道後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用起功來會忘記吃飯,快樂起來會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了。」

誇老師的話還要老師自己一句一句親自來教,哪怕參考一下其他同門師兄弟遇到這個問題時的反應,也總該知道點套路啊?

弟子們都喜歡向孔子請教。子張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把事情辦成辦好,孔子說要「言忠信,行篤敬」,子張馬上就把這幾個字記在腰帶上。

仲由也特別喜歡向孔子請教,甚至可能算得上向孔子請教次數最多的學生。他「問政」、「問成人」、「問事君」,幾乎什麼都問,但似乎從來沒在腰帶或者本子上記過什麼,也看不出對老師所言「無所不說」。相反,他最喜歡說著「請益」或者「如斯而矣乎」一路往下追問,有時還會急赤白臉地和老師爭論起來。

有一次兩人為處理政事是不是應該首先匡正名份吵起來了。仲由不管不顧地說:「老師你怎麼這樣迂腐呢!匡正名份有什麼用?」

學生話語刻薄,老師也毫不客氣:「仲由你真粗俗啊!」一激之下,「名不正言不順」等金句名言全出來了。難怪孔子動不動就喊:「由!你過來,今天我來好好教育教育你!」然後就說出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千古名句。

不知道仲由是忽然來了興緻,還是想改變一下給老師留下的粗鄙的印象,有一天他帶著瑟去見孔子,孔子卻說:「他怎麼跑到我家門口來彈瑟了呢?」這下仲由給弄得灰溜溜的,連孔子的門人也瞧不起他了。

孔子可能也覺得稍微過分了一點,這才補救說:「由已經登上廳堂了,只是還沒有進入內室。」

子路鼓瑟

(老師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么么噠)

師徒倆看起來這麼不對付,卻又似乎誰也離不開誰。

不管仲由在場沒在場,孔子說話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提到他: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雖然很多時候都不是怎麼好的評價,但孔子其實還是認可仲由的能力和品行的,要不他也不會逮著機會就推薦這位學生。【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

孔子好幾次周遊,也是仲由隨行。他還根據仲由的性格特點,採取了不同的教學和管理方法。

有一次仲由和冉有問同一樣問題,孔子的回答卻截然不同,連一旁的公西華都聽糊塗了。孔子解釋說:「冉有總是猶豫不決,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包天,所以要壓一壓他。」

兩個總是話不投機的人卻總是見面,而且似乎一呆就呆得忘了時間。仲由還因為回得太晚睡過城門洞。

孔子雖然老是批評仲由,但是得知有個叫公伯寮的人詆毀仲由時,又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學生一邊。他知道仲由做事是有底線的,所以問:「一切都要靠命。公伯寮能把命運怎麼樣?」

仲由百里負米

(是時候為這個耿直boy正名了)

孔子有一天忽然想念起那些已經離開自己的弟子來,傷感地說:「當年追隨我在陳、蔡受苦的弟子,現在都不在我門下了。」他一連念了10個優秀畢業生的名字,其中就包括他一直認為精於政務的仲由。

孔子和仲由就是這樣一對「互不買賬」的師徒。他們似乎總是在磨合著卻始終都在磕磕碰碰。就在這樣的磕磕碰碰中,兩人共同構建了一種讓人至今感嘆的經典師生關係,一個成了萬世師表,一個成了七十二賢人之一。

這是一批有故事的關鍵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點流 的精彩文章:

馬東vs許知遠:明白的人不自戀,自戀的人沒活明白
保姆縱火案受害者家屬首次受訪,要一個公道,要一個真相

TAG:觀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