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大師-貝利尼

今日大師-貝利尼

貝利尼(1801~1835)Bellini,Vincenzo義大利作曲家。1801年11月3日生於西西里島卡塔尼亞,1835年 9月23日卒於巴黎附近的皮托城。早年在那不勒斯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即從事音樂創作,以歌劇《阿代爾松與薩爾維娜》和《比安卡與費爾南多》初露頭角。1827年寫的《海盜》在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上演,獲成功。此後創作了多部歌劇,先後在米蘭、帕爾馬、威尼斯等地上演。1833年訪問倫敦、巴黎,為巴黎的義大利歌劇院寫了歌劇《清教徒》,贏得世界聲譽。

《夢遊女》(Jessica Pratt/2012)

貝里尼出身音樂世家的他,其才能很早就被管風琴家的 祖父發掘,三歲時他的祖父便開始教授他彈奏鋼琴。而在當地仕紳的匿名支持下,他被送到那布勒斯音樂院接受作曲訓練。在求學期間他受到羅西尼音樂的影響,開始創作歌劇。 貝里尼是作曲家尼可洛(Niccolo Zingarelli)的門生, 他的聲樂老師則是吉洛拉摩(Girolamo Crescenti),他的同學女高音伊莎貝拉(Isabella Colbrani)後來也成了他的妻子。

Dame Joan Sutherland;Jon Tolansky;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Richard Bonynge - The Art Of The Prima Donna

畢業後初出道的他,由於得到優秀經紀人巴巴亞的協助,很快在拿波里歌劇院以《比安卡與費南多》展露頭角,之後又在其安排下於1827年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歌劇《海盜》。此劇不但讓貝里尼贏得國際知名度,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也開啟他以斯卡拉劇院為中心為期六年的音樂活動。他主要作品,如改編自自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利葉的《卡布烈與蒙太奇家族》、《夢遊女》與《諾爾瑪》,都是在此時期與名歌劇作詞家羅馬尼合作的作品。與此同時貝里尼也以米蘭為基礎,建立他在音樂界的社交關係。透過音樂院同窗馬坎達帖的介紹,他結識樂界前輩波里尼與名歌手帕斯塔。這些人不但是他音樂上的同好,更是生活上互相照料的摯友。也是在此地他結識紅粉知己茱蒂塔·圖利娜,展開一段不倫的,沒有圓滿結果的戀情。

I Puritani:

Juan Diego Florez;Ermonela Jaho;Nikola Mijailovic;Nicola Ulivieri - Juan Diego Flórez -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為躲避圖利娜的苦苦追求,貝里尼於1833年離開義大利。他首先去英國,發現他在當地並不特別受歡迎。之後,一如當時的許多義大利歌劇家,貝里尼決定進軍巴黎,並在羅西尼的技術指點下,以《清教徒》一劇征服口味挑剔的巴黎聽眾,也破除他已「江郎才盡」的謠言。

《清教徒》(歐爾嘉·貝芮蒂雅可)

不過,這也是他最後的一部歌劇。並非技術受遇到瓶頸,也不是沒有聽眾緣,是感情生活的波折與長年痢疾的折磨,讓貝里尼心力交瘁,提前結束他脆弱的生命。三十四歲生日之前的一周,留給世人的是九部的歌劇與聲樂作品。

I Puritani, Act 2:

Maria Callas;Nicola Rossi-Lemeni;Orchestra del Teatro alla Scala di Milano;Tullio Serafin - Bellini: I puritani (1953 - Serafin) - Callas Remastered

在美聲歌劇傳統中,貝里尼與多尼采第同以製造優美旋律聞名於世。他不但善於有田園景緻的塑造,如《夢遊女》;同時也善於戲劇性情節的鋪陳,如《諾爾瑪》與《卡布烈與蒙太奇家族》。貝里尼不能算改革者,但他確在既有形式中,形塑自己獨特的歌劇風格:精緻的管弦樂編配、清晰優雅的旋律線與歌詞與音樂情境的貼合。如其所堅持的理念:「歌劇必須用歌曲來賺人熱淚,使人懼怖,進至致人性命!」在創作量上貝里尼或不如多尼采第,但他對後世音樂家的影響卻很深遠。他的音樂不但啟發威爾第與華格納,也旁及器樂作曲家的蕭邦與李斯特。雖則如此,沒有音樂家直接繼承貝里尼。因為,如詩人海涅指出的,他的音樂無法模仿,是天上的音樂,如同另一位早逝天才莫札特。他曾對貝里尼感嘆:「真希望你不是天才,這樣或許你會活得長一點」。而他竟一語成讖!或許這就是落入凡間的音樂謫仙的宿命吧。

《諾爾瑪》

自視甚高的華格納也不得不讚賞那些渾然天成的旋律線,據說他形容,Norma的音樂即便是最頑強的義大利新音樂學派都無法不公平地承認、發自內心地說Norma表達出作曲家對於欲表達的目標那內在的深切信念("the most determined opponents of the new Italian school of music do this composition the justice of admitting that, speaking to the heart, it shows an inner earnestness of aim." "Bellini s music comes from the heart and closely follows the text")。此外華格納也稱Bellini是「溫柔的西西里人」(the gentle Sicilian)。

誕生與逝世

1782 法國小提琴家雅克·馬扎斯(Jacques Fereol Mazas)誕生於貝齊埃爾 作品中以《75課旋律練習曲和深造練習曲》作品第36好最為著名

1907 美國爵士樂音樂家鋼琴家阿爾伯特·阿蒙斯(Albert Ammons)誕生於芝加哥 代表作《Woo-Woo》等,影響了包括傑瑞·李·劉易斯(Jerry Lee Lewis),約翰教授(Dr. John)等爵士鋼琴家

1928 美國鋼琴家、作曲家海爾普斯(Robert Helps)誕生

1835 義大利作曲家溫琴佐·貝利尼(Vincenazo Bellini)逝世於巴黎 美妙的旋律和高難度的美聲唱段兩者的完美融合是其歌劇的魅力所在。他歌劇中的許多詠嘆調,至今仍被奉為「美聲唱法」的經典教材。

1836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瑪麗布萊恩(Maria Malibran)逝世於曼徹斯特 19世紀最著名的歌劇歌唱家之一,年僅28歲逝世,並在這之後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圖片為:昆亞、貝里尼

首演

1777 格魯克歌劇《阿爾米德》首演於巴黎

1798 海頓《D小調彌撒》首演於艾森斯塔特

1840 門德爾松《頌讚歌》首演於伯明翰

1952 布拉切爾歌劇《普魯士童話》首演於柏林

1956 亨策歌劇《鹿王》首演於柏林。獨唱;皮拉齊克、昆亞

1958 斯特拉文斯基《哀歌》首演於威尼斯。指揮:斯特拉文斯基

圖為斯特拉文斯基,圖片僅供參考

古典今天

1886 布魯克納受到了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的接見

圖為布魯克納,圖片僅供參考

大師來了:

1、大師課預告丨Dmitriy Onishchenko

2、【音樂講座】成敏:基礎決定未來系列課程

3、【徵稿啟事】《人人愛樂》雜誌及人人愛樂媒體平台,開始徵稿啦!

4、【人人愛樂 · 香港暢遊】除了比賽,這些也是非來不可的原因!

現在註冊用戶送15天vip會員體驗,

註冊永久vip會員還能免費領平板電腦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愛樂 的精彩文章:

《「假若你想知道我的名字,請去問那游移的月亮」》—Bellini與他的藝術歌曲
華裔小男孩談學琴心路歷程:好老師很重要!
肖邦-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霍爾斯特的《行星》
聆聽馬勒第7交響曲《夜曲》

TAG:人人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