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硯藏的魅力和前景勢不可擋

硯藏的魅力和前景勢不可擋

大凡收藏,在中國廣為人知的當是字畫、瓷器類,細分之下可包羅萬象,甚至可以這樣說:只要能有興趣想得到的,都有可能進入愛好者收藏之列。隨著真文化理念的不斷推行,硯台作為一個經典的收藏分支,勢不可擋進入大眾視野。

硯台,是文房四寶中使用壽命非常久的器物,作品收藏品種,硯台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中國文明的傳承,硯藏,同樣自古以來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和重視,更不乏名人們的垂青,如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

硯藏典故

從古至今,硯台被收藏家視為珍品。賞硯、贈硯、尋硯、制硯的文化美事,淵源流傳。如「米芾拜硯」、「東坡洗硯」等傳說,更是被當代藝術人士創作到美術作品中。

《春渚紀聞》中記載了一則米芾「搶」硯的趣事——竟然設計霸佔了皇上的硯台。某一天,宋徽宗召米芾為其書法,米芾見皇帝桌上有一方名硯,入眼便難以忘懷,便有心念之。寫完字,米芾就端上硯台跪在殿上請曰:「此硯經臣濡染,不可復以進御,取進止。」意思是,這方硯台已經被我用了,再讓皇帝用就不夠格了,因此請皇帝把硯台賜給我。皇帝多聰明啊,當然看出了他的心思,便答應了。米芾獲此至寶,急忙抱著硯台狂奔,連衣服都染黑了。宋徽宗嘆氣說:「顛名不虛得也。」(米芾有外號「米顛」)

近代關於硯的故事,更是不枚勝舉……可見,大凡文化的東西,其一旦進入公眾視野,其生命力是流傳自發的根本不需要外力推動,這也是收藏吸引人特點之一。

硯事離不開硯石

文房四寶有四寶,硯之收藏亦有「四大名硯」。

端硯,產自廣東肇慶。其石質緻密、堅實、細膩、滋潤,發墨不損筆,可呵氣研墨,有絢麗多彩的花紋。端硯的石眼是天然生長在硯石上如眼鏡一樣的石核,瑩瑩有光,美麗可愛。

歙硯,產自安徽歙縣。其石質堅韌,剛而不脆,柔而不嬌,本色倩瑩,紋理縝密,久磨無粉,發墨不耗墨,不吸水,不損筆。硯工按照天然紋理,因材施刀,有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雕刻精細,造型渾樸。

洮硯,產自甘肅洮州。其石材色多為鴨頭綠和青灰色,紋理為絲,細膩如玉,色氣秀潤。易發墨,不損毫,好貯水,易洗滌。雕刻工藝上多採用鏤空式,特別多以龍為題材,圖案複雜逼真,主題感強,栩栩如生。

澄泥硯,產自河南洛陽。其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立體、半起胎、過通等品種。澄泥硯質地細膩,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

除去這些之外,物產豐富的中華大地上還有眾多的品種,如山東就有紅絲硯、青州硯、徐公硯、淄硯、砣磯硯等;四川有苴卻硯、蒲山硯等;各種產地、材料、質地的硯:菊花石硯、燕子石硯、玉硯、紅木硯、陶瓷硯、磚瓦硯、紫砂硯……應有盡有。

賞一方硯,知一段史。

硯,自誕生之日起,便融書畫、雕刻等藝術為一體,濃縮了中華民族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的信息。一方佳硯中,不僅能品味和欣賞硯石細膩的紋理、精湛的雕刻技藝、獨特的書畫創意,還能從中一探傳統文化的承載、積澱和縮影。

在和平昌盛的年代,硯台上雕刻山水花鳥,而在戰火連天的時代,硯台上雕刻的則是愛國情懷。在民族英雄輩出的南宋,岳飛、陸遊、文天祥都曾在硯台上刻文明志。岳飛在端硯刻有「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字。意思是,抗金衛國的意志永不變,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

漢代書法、繪畫、石雕均屬我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硯台從最初的簡單工具演變成具有觀賞價值的工藝品。

隋唐時期是硯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因為經濟發達,文化事業也隨之繁榮。人們對硯台的要求也從原來的堅實、美觀,上升到更細緻的發墨、少損等功效。因此,隋唐時期的制硯工藝迅速多元化,四大名硯之中的端硯和歙硯就出現在唐朝。

端硯因石材產於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詩人李賀詩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歙硯產於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的龍尾山,也稱龍尾石。歙硯具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被南唐後主李煜贊:「歙硯甲天下」。

宋代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同時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使得硯文化再一次得到飛躍式發展。宋代對於硯石的紋理頗為看重,這可能就源自文人細膩的心思與情感。宋硯造型突出瘦挺、內斂,氣韻冷雋,風骨峭拔,其主流硯形為抄手硯。

最早的四大名硯在宋代相繼確立,當時紅絲硯位列其中。宋代蘇易簡在《硯譜》中歸納:硯有四十餘品種,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後來,由於紅絲石脈斷而絕,紅絲硯被澄泥硯代替,四大名硯變成了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明清時期,制硯技術日漸成熟,工藝日趨精細,可利用的石材種類也越來越多,硯台之於文人的意義也有所變化。硯台不再僅是揮毫潑墨時的工具,更是置於案頭的一件玩物。明代的硯台造型端莊厚重,紋飾不甚繁麗,大件製作居多。文人在硯上鐫詩、題銘之風在明代大為盛行,因此硯台的藝術價值逐漸超越了其使用價值,收藏硯台也成了達官貴人附庸風雅的利器。正是如此,明清之後的硯台雕飾工藝精湛,造型美觀獨特,受到收藏者的喜愛。

清代的制硯產業更加壯大。清代硯台上的圖案內容更加廣泛,花草樹木、名家書法、印章銘刻等皆匠人雕琢於硯上。清代硯雕把自古有之的各種雕刻手法靈活結合,交錯運用,雕工細緻,而且所雕出的人物、動物栩栩如生,日月山河波瀾壯闊,花草樹木形象逼真。康熙、雍正、乾隆年代的硯,款式上繼承歷代優點,風格多樣,取材廣泛,為愛硯者最愛。

對文人來講,硯台無疑是一種象徵,石質一樣堅毅的品格,默默無語的奉獻精神,還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傳遞著有文人應該恪守的人生立場和內心情結。

近年來,無論是普通文人的關注偏好,還是文化機構的專場拍賣,都顯示出了很大熱度的硯藏升溫,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價值回歸的事情,不摻雜任何炒作成分,甚至不乏一些有識之士認為,目前的硯藏市場,仍是處在「新老硯價格倒掛」階段!

有了紮實的文化知識情愫,相信不久的將來,您也有機會成為一個有著內涵豐富的藏硯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從米芾對書畫的鑒定方法說說趙之謙一方印蛻的真偽
褚摹蘭亭序,蘭亭八柱第二:明明就是米芾所臨
米芾草書,高清大圖太震撼
古畫中的主角——文人愛石(三)
歷代碑帖連載《逃暑帖》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