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選舉今天投票,有什麼「亮點」 值得一看?

德國選舉今天投票,有什麼「亮點」 值得一看?

(提醒:本文略長,約3700字。除主文外,附文兩則,分別介紹德國選舉制度和德國小黨的作用)

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今天投票。和特朗普對決希拉里、馬克龍和勒龐第二輪單挑相比,德國選舉比美國和法國選舉要沉悶得多——民調一直很穩定,基民盟將成為第一大黨,默克爾將連任。

但「沉悶」並不代表選舉沒有可看性,尤其是德國選舉對歐洲乃至西方都有較大影響,因此還是值得關注。

9月24日投票,是否意味著默克爾第四個任期的開始?(圖片來源:spiegel.de)

由於德國選舉制度設計以及默克爾及其基民盟的實力,「逆轉」之類的結果幾乎不可能發生。因此關注點不在默克爾能不能獲勝。

筆者以為,德國選舉中有以下四個方面值得一看,甚至也勉強可以說這四個方面算得上是「變數」:

第一,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能夠得多少票。

作為本次德國選舉中最為「另類」的極端政黨,「德國選擇」在選前民調中,支持率為12%左右,可望成為德國政壇第三大黨。

因為發歐元、疑歐、反移民、反伊斯蘭的「德國選擇」過於極端,因此德國其它政黨都早就表示,不會和「德國選擇」 聯合,因此它只能做在野黨。

但是對於德國政壇來說,極端民粹的「德國選擇」,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它在選舉中最後能得到多少票,可以讓人們大概有個譜:即支持民粹極端的選民到底有多少,極端思想在德國社會有多大勢力。

二戰結束七十多年來,德國在限制極右翼方面做得很成功,此前從未有個極右翼勢力能夠進入聯邦立法機構。

在歐元危機和難民危機的刺激下,近幾年德國極右翼思潮的社會基礎在擴大。這次「德國選擇」得票率是多少,是個比較好的驗證。

第二,看看選舉後,各黨派之間怎麼聯合組閣,順便也看一下,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組建政府。

這是因為從目前來看,沒有哪一個政黨可以獲得50%以上的議席,因此要和其它當聯合才能組建政府。(選舉制度和組建政府, 參見後文)。

過去幾屆,都是得票第一的基民盟和得票第二的社民黨聯合組建政府。不過最近社民黨內有人表示,與其作為和基民盟聯合當個「小兄弟」,還不如做個最大的在野黨。

社民黨能不能真這樣做?如果它這樣做,基民盟又會做出什麼相應選擇?這個也值得觀察。

當然觀察的時候一定不能心急。一定要記住,這可不是美國和法國總統選舉,開完票勝者就可以慶祝、敗者也祝賀對手體現風度,然後勝者就著手組閣。

因為要政黨之間協商組閣,德國從選票統計結束到組建政府一般需要比較長時間。

大概要多長時間呢?這裡有幾組數據供參考:計票結束到組建政府成功,2005年那次花了65天,2009年花了31天,而2013年那次則花了86天!

第三,投票率有多高。德國選舉的投票率在西方算是不錯的,戰後歷屆選舉中,投票率從來沒低於70%。

不過在這種高投票率的傳統之下,最近兩屆選舉,即2009年和2013年的選舉,投票率都算低的,分別為70.8%和71.5%。

這大概和德國的政治比較穩定,政黨之間分歧不很尖銳,所以選民覺得選誰都無所謂。

不過這一次,因為出了「德國選擇」這個極端政黨,會不會激起其他選民投票更積極,用選票擊敗「德國選擇」,降低它的得票率。

第四,外界輿論反應如何。 因為基民盟和默克爾優勢明顯, 所以國際輿論對德國選舉,基本上中規中矩分析報道,歐洲政要甚至保持沉默,完全不像荷蘭法國選舉時,提醒選民不要被民粹「綁架」。

不過一旦選舉結果出來,德國要組建新政府時,一些問題,比如歐洲金融改革、英國如何脫歐、難民問題怎麼解決等,又會提上議程。

到時外界輿論,尤其是歐洲輿論對默克爾提出什麼期望,也值得一看。

附一:德國聯邦議院怎麼選?選票是什麼樣的?

德國是個議會制國家。德國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但實權在聯邦議院。9月24日的選舉,是由約6150萬選民投票選出新一屆聯邦議院。

聯邦議院法定議員為598人,但根據得票率的情況可能出現一些變化。通常,在選舉中獲得議席最多的政黨之黨首出任總理。

德國國會大廈,既是著名歷史景點,也是國會召開會議的地方 (圖片來源:wikipeida.org)

德國的選舉制度,是一種「混合制」,即結合了多數代表制度和比例代表制的選舉辦法。一聽就覺得比較複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複雜的制度,

在民主社會的選舉中,多數代表制,大致就是要選多少個議員,就把全國分成稱多少個選區。比如全國要選100個議員,就把全國分成100個選區,每個選區選一人,得票最多的人當選。

英國下院和美國眾院選舉即用此方法。

而比例代表制,就是相對劃大的選區,在一個選區里,產生多名代表,各政黨在統一選區內,按得票比例,分配席位。比如在一個選區里有10個名額,有三個政黨,分別得票50%、30%和20%,那就分別獲得5個、3個和2個席位。

瑞士和比利時的議會選舉就採用比例代表制。

多數代表制一般選區較小,又稱小選區制。特點是對決簡單,效率高。但因為一個選區內只有一個名額,小政黨往往很難爭取到。因此對小政黨不公,也不能準確反映民意。

比例代表制又稱大選區制,因為根據得票比例分配名額,小政黨獲得席位可能性大,因此有利於小政黨,但缺點是導致過多政党進入議會,效率不高。

因此有些國家如日本和德國,為了結合兩種制度的有點,就採用「混合制」,把比例代表制和多數代表制結合起來。

德國聯邦議院,法定598個議席。

其中一半即299個席位,是通過多數代表制產生,即全國劃分成299個選區,每個選區得票最多的,當選議員。

另外299個席位,則用比例代表制決定。即以全德16個州為單位,各個政黨在州範圍內競爭,根據得票比例來分配席位。

不過為了防止太多小党進入議會,德國規定,得票率5%以下的政黨,進入不了議會。

這樣,德國選民投票時,選票實際上有兩部分(有人稱兩張選票) ,第一部分選票是選候選人個人,第二部分是選政黨的。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選票樣本。左邊一張選候選人,右邊一張選政黨。(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根據選票第一部分結果,每個選區選出一名代表,共有299人;根據選票第二部分結果,各政黨再分另外299個席位。

在實際計算結果時,根據政黨得票分配席位時,還要參照前299個席位分配情況,進行一定調整,有時甚至會因此增加議員人數。限於篇幅,本文忽略此種這種情況。

正因為這種複雜的制度,德國選舉中,能進入議會的小黨也不少。相比之下,美國眾議院選舉用的是多數代表制,因此兩大黨的候選人,幾乎囊括所有議席,偶爾有幾個漏網的獨立候選人可以出頭。

附二:德國小政黨拼什麼?

由於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制度,兼顧大黨和小黨在選舉中的利益,以圖更準確地反映民意,因此小黨派在德國政治中常常不可忽視。

這裡先說一下,西方為什麼有那麼多小黨?

從西方政黨發展史看,政黨分野最初在於意識形態,主要分為保守派(右派)和自由派(左派)。

近幾十年,由於西方社會左派右派在大問題(比如民主、自由和市場)立場漸趨相似,而民眾在一些具體事務,比如環境問題、種族問題、同性戀問題則有比較大分歧。因為對這些問題越來越重視,不少選民就以這是事務為中心組成「事務性」的政黨。

一句話,大黨派可以說有左右意識形態之分,而小黨派則多是以某一事為中心。但都反映選民理念。

不少國家,尤其是歐洲議會制國家,為了適應這個形勢,就改革制度,以求讓一些小黨能夠進入立法機構,更準確反映民意。德國便是如此。

在德國選舉中,跨國門檻進入議會後,小黨有時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因為選舉結果出來後,一個黨要想單獨執政,需在議會中擁有一半或以上的席位。如果占不到一半,那就和別的黨聯合組閣。

和誰聯合是由政黨之間商量決定。比如目前聯邦議會,就是由基民盟和社民黨聯合執政。基民盟和社民黨分別是議會中第一和第二大黨,所以執政很穩定。

但兩大黨聯盟有個問題:第二大的那個(比如本屆的社民黨),本來也很有實力,結果成為「執政夥伴」,在執政聯盟中做「小弟」、「副手」,久而久之會被邊緣化,還不如做主要在野黨影響大。

所以很多時候大黨要找小黨聯合,如果找一個小黨還湊不到一半席位,就找兩個,兩個不夠就找三個。

小黨就是因為這個有這個作用,往往也能對政局產生影響。理論上來說,如果最大的黨不夠半數席位,其他小黨都不願和它聯合,反而可以與第二大黨聯合組閣。

就是說,如果基民盟得票最多,但卻不過半數,偏偏又找不到任何「小夥伴」,那麼社民黨可能聯合其它小黨執政,那默克爾就當不了總理了——當然,這只是理論可能!

目前,有希望對下屆聯邦議院和政府起到作用的政黨有哪些?主要有四個政黨。

一,綠黨。這是個中間偏左的政黨。環境保護可以說在德國深入人心,綠黨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而且該黨提倡綠色政治,反對擴軍,主張和平,反核能。

二,左翼黨。看名字就知道是左派,有些分析稱之極左。該黨成立於2007年,是過去東德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的主要繼承者。活動區域也主要在過去東德地區。

三,自由民主黨。這是一個自由主義政黨,奉行自由主義和國際主義,立場上算是中間黨。

四,「德國選擇」黨,也有人譯為「德國另類選擇」,這是2013年成立的一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該黨懷疑歐洲一體化,反對歐盟單一貨幣政策。難民潮後,該黨成為反移民、反歐盟的極右翼政黨。

目前,所有德國政黨都表示,不會和「德國選擇」聯合。 這讓「德國選擇」註定會成為在野黨,這將是該黨的突破。

而極右翼政黨能進入議會,也將是德國政治的新現象。

「德國選擇」黨領導人佩特里 (圖片來源:spiegel.de)

順便一下另一個比較特殊的政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基社盟和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聯盟)實際是一家。是德國老牌保守政黨。不過基社盟只在巴伐利亞州活動,而基民盟在其它15個州活動。因此這兩黨也被人稱作「姐妹黨」。

歡迎關注「錢克錦外媒筆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克錦外媒筆記 的精彩文章:

德國選舉今天投票,四個「變數」 值得一看
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能掀起多大的浪
應對颶風襲擊贏得認可,特朗普支持率小幅回升
看看其它國家,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教育孩子
德國選舉「大局已定」,那些小黨為何還要湊熱鬧?

TAG:錢克錦外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