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簡史:用100字講述大宋風雲

南宋簡史:用100字講述大宋風雲

1、建炎南渡

金兵圍困開封城之際,康王趙構僥倖逃過此劫。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趙構在宋朝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偽楚的張邦昌派人獻上傳國璽,表示歸政於趙宋。隨後,宋高宗一路南退,渡淮河、長江至越州、杭州,顛沛流離,一度流亡海外。最後才在杭州站穩腳跟,定杭州為「行在」。

2、紹興和議

南宋與金國交戰多年,宋收復不了中原,金也平不了江南,雙方只好停戰議和。紹興十一年(1141),兩國達成和議。跟從前的「澶淵之盟」相比,「紹興和議」無疑是屈辱性的:宋割讓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淮水—大散關為界,並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還向金國稱臣。不過和議的達成,也給了南宋生息休養之機,隨後金國放宋徽宗靈柩、高宗生母韋氏歸宋。

3、隆興和議

宋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即位後,欲收復中原,起用老將張浚,發起「隆興北伐」,但在符離被金軍擊潰。兩國再次議和。第二次和約,南宋略爭回一點面子:對金不再稱臣,改稱叔侄;「歲貢」改稱「歲幣」,數額減為每年銀絹各二十萬兩匹。因隆興和議達成的和約在乾道元年(1165)正式生效,故又稱「乾道之盟」。

4、三朝內禪

南宋前期的皇位繼承有一特點:以內禪的方式傳位。紹興三十二年(1162),高宗將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從此宋朝皇祚又回到宋太祖後裔一脈;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禪讓於光宗。但宋光宗是一名不成器的皇帝,又患病無法理政,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聯合太皇太后,於紹熙五年(1194),以光宗批有「歷事歲久,念欲退閑」八字為由,迫使皇帝退位,由光宗之子、嘉王趙擴繼位,是為宋寧宗。

5、慶元黨禁

宋寧宗朝,外戚韓侂胄專權,罷黜朱熹,貶斥趙汝愚,打壓同情趙汝愚的道學門徒,並將道學定為「偽學」,加以禁絕,凡韓侂胄所不喜之人,都可以被列為「偽學逆黨」。因其時年號為慶元,史稱「慶元黨禁」。直至嘉泰二年(1202),朱熹已逝世,韓侂胄才弛偽學之禁。史家認為,「慶元黨禁」使得「南宋乾道、淳熙年間的學術繁榮一去而不復返」。

6、開禧北伐

權相韓侂胄是主戰派,崇岳飛而貶秦檜,在他主持下,追封岳飛為鄂王,改秦檜謚號為「謬丑」。開禧二年(1206),韓相發動北伐,但諸路大軍均以失敗告終。次年,韓侂胄在上朝途中被將士挾持,殺死於玉津園。主和派的史彌遠執掌大權,於是宋金罷兵議和,於嘉定元年(1208)訂立「嘉定和約」。

7、端平更化

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於紹定六年(1233)親政,改元「端平」,並展開一系列新政,包括罷黜權相史彌遠的餘黨、任用清正守法的杜范為相、平反理學、起用真德秀、整頓財政、澄清吏治,政局為之一新。時人稱「端平更化」為「小元祐」。宋理宗與宋仁宗是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但理宗終未能恢復仁宗之治。

8、端平入洛

恰如北宋末,金國在遼國的背後崛起,宋朝聯金滅遼,引狼拒虎;南宋後期,蒙古軍團也在金國背後崛起,南宋重蹈覆轍,聯蒙滅金,端平元年(1234),宋師收復故土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史稱「端平入洛」。但入洛的軍事行動,打破了脆弱的宋蒙聯盟,從此南宋與蒙元進入直接的軍事對峙。

9、襄陽之戰

自宋蒙進入戰爭狀態之後,襄陽是兩軍爭奪的門戶。端平二年(1235),蒙古兵分三路攻宋,中路大軍兵鋒直指襄陽。宋蒙襄陽第一次大戰,宋軍大敗,襄陽失守;嘉熙三年(1239),宋將孟珙克服襄陽,旋又棄守;淳祐十一年(1251),李曾伯再次收復襄陽;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元軍再次大舉進攻襄陽,大軍圍城之下,襄陽守將呂文煥於咸淳九年(1273)投降。襄陽城的失守,意味著南宋的防線全線崩潰。

10、崖山海戰

元軍破襄陽城之下,直逼南宋臨安。德祐二年(1276),南宋第七任皇帝、五歲的恭帝投降。但此時南宋尚未滅亡,因為恭帝的哥哥益王趙昰、弟弟衛王趙昺在大臣的保護下,順利逃出臨安城,一路流亡南下。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帝,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但兩年後,端宗便病逝了。宋臣又擁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祥興二年(1279),宋師在崖山海面展開最後的大戰,全軍覆滅,大宋王朝宣告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北宋簡史:用100字講述大宋風雲
宋朝人常用的餐具,你未必見識過
《東京夢華錄》其實就是「吃貨夢華錄」
《清明上河圖》其實就是「上河美食圖」
復原一所宋朝的書院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