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毽子倒了還能站起來?

為什麼毽子倒了還能站起來?

新「十萬個為什麼」

GIF/48K

科普時間

自《加油!向未來》節目播出以來,網友們「腦洞大開」的科學提問一直沒有間斷。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們給出的權威答案吧!如果您也有「異想天開」的問題,歡迎留言哦!

反射弧中人是先感到疼,還是先縮手?

答案為:先縮手。手被尖銳物體刺到後迅速縮回的現象叫做縮手反射。

整個反射的過程是這樣的——

刺激信號被感受器接收經由傳入神經傳遞到中樞神經(脊髓),然後脊髓發出縮手指令,通過傳出神經傳遞給效應器(肌肉),肌肉受到信號刺激進行收縮,完成縮手動作。

可對照下圖加強理解:

而人體的痛覺是脊髓接受的信號,經由神經繼續向上傳給大腦,經過大腦分析處理產生的。由於大腦對信號處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裡指相對於信號傳遞慢一點),所以痛覺的產生遲於縮手反應。

雖然在縮手反射完成後很快就會感受到痛覺,但是一點時間差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引起縮手反射的刺激一般都是比較強烈的刺激,強烈的刺激往往伴隨著非常強的傷害。在面對非常強的傷害時,受害人哪怕只是提前一點點做出反應,也能很大的減少受傷害的程度。

為什麼毽子倒了還能站起來?

如圖所示毽子的結構是這樣的——

一般的毽子底端由幾片鐵片組成,上部是用羽毛組成。這是一個典型的上輕下重的結構。重點在於重心的高低。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毽子倒下意味著鐵片要立起來,而鐵片較重,所以毽子重心的升降是由鐵片的重心決定的。為了降低重心,鐵片更加傾向於平放在地面上,對應的就是毽子站起來了。

還有一種玩具也是這種結構:不倒翁。不倒翁也會自己站起來。

兩者之所以能自己站起來都是得益於這種上輕下重的特殊結構,其中的道理就是重心越低越穩定。其實在生活中,利用這個原理的類似結構也很常見:

晾衣架沉重的底座

檯燈沉重的底座

平放的木板比直立的木板穩定

結合我們的生活去分析,是不是對這個結構及原理更加了解、熟悉了!

怎麼樣,這些問題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善於發現問題的,也快快參與進來吧

GIF/94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一套 的精彩文章:

今日秋分,讓我們一起來用美食養生!
尋人:妻子被罵離家,丈夫懺悔苦尋18載……
讓人淚目的視頻:他給媽媽留作業
一張圖讀懂12個最「牛掰」熱門科技概念

TAG:央視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