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容低俗化,不應該全讓演算法推薦來背「鍋」

內容低俗化,不應該全讓演算法推薦來背「鍋」

從周一開始,人民網就開始了連載模式,針對演算法推薦進行評論。一評、二評、三評,從「不能讓演算法決定內容」到「別被演算法困在『信息繭房』」,再到「警惕演算法走向創新的反面」,用一個現在比較時髦的詞來形容的話,可以說是把把都是實錘,把演算法推薦給信息傳播帶來的壞處拋到了陽光之下。

但有一些人就不樂意了,他們嗅到了人民網作為黨報的控股媒體這個身份,發出來這些評論背後會有莫名的意味。對此,我只想說,你真是一個戲精!

這裡並沒有隱含的意味,只有作為它媒體身份的擔當,以及對演算法推薦摧毀傳播價值的憂慮。

也有高手使用其辛辣的文風去反諷今日頭條,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太懂。其實,全文只需要這一句就行了:

不能因為這是家年輕的公司,就對今日頭條還有什麼道德和價值觀上的幻想。事實證明,能喚醒理工男的,只有翟欣欣和魏則西。

不過我覺得有點負能量了,非得出人命嘛?不盡然,來自各方的社會指責都讓今日頭條「低下了頭」。

不管其他人怎麼說,三評之後,今日頭條趕緊給出了回應,稱正視不足,勉力前行。而且從今日頭條最近一年的招聘動態,也可以看出他們在逐漸擴充自己的編輯團隊,這不就是一個轉變嗎?

媒體發出評論指控不足,當事人認錯,並且採取了實質的行動來糾正。可謂是皆大歡喜。但我的討論卻不能就此打住。因為這背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沒有挖掘出來。

演算法推薦是一個新型的內容分發方式。正如今日頭條在回應中所表示的的「機器學習已經在信息分發中表現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長尾內容的分發和觸達。它和信息傳播介質的升級一起,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知識門檻,讓「知識普惠」從口號變成了現實。」這是一個好東西。

更何況,人民網的評論中並沒有把演算法推薦一棍子打死,而是指出了演算法推薦存在的各種問題。既然是一個好東西,為什麼要批評它、指責它?

張一鳴之前在接受《財經》採訪的時候說,技術是中立的,演算法沒有價值觀。但是,人有價值觀。無論是內容生產者還是內容消費者,他們都有價值觀。前者可以迎合演算法,後者可以影響演算法。

首先來說,為什麼內容消費者為何能夠影響演算法。當前很多人在評論今日頭條演算法的時候,都沒有真正的關注過今日頭條的演算法邏輯,或者說在評論文章中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在品玩(PingWest)在2016年10月份舉辦的HAY16活動中,張一鳴介紹了今日頭條的演算法邏輯:

今日頭條的演算法推薦與內容識別大部分是依靠用戶的行為。在冷啟動的過程中,會給出有標籤或者說有屬性的內容去給用戶消費,然後用戶在消費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用戶畫像。然後把用戶進行歸類,然後通過用戶消費內容的行為,即他們消費了什麼樣的內容,去判斷這個內容的屬性是什麼樣的,如果同一篇內容被喜歡看科技內容的讀者看了,那麼這個內容就是一個科技相關的文章,也將會推薦給更多的喜歡閱讀科技相關文章的人。

很顯然,這種建立在內容消費者行為上的演算法模型,內容消費者是可以左右演算法推薦的,不僅僅會影響你自己,也會影響到與你屬性相近的人的推薦。

然後是內容生產者迎合演算法。儘管今日頭條在頭條號作者後台一再強調要創作者注意內容質量。但內容分發哪是這些給出提醒的人能決定的?演算法決定了內容的分發,結合上一部分的討論來看的話,想要把內容分發給更多的人看,獲得更多的流量,內容創作者就會迎合演算法,迎合那個被內容消費者影響到的演算法。

更何況,在當前各個內容平台為了擴充內容源動輒給出了巨額補貼,就導致了這樣的一個情況,誰更能去取悅機器,就能獲得非常高的流量,然後獲利就高。這種流量與收益綁定的情況下,就會不停地刺激內容生產者去把內容生產給套路化,就衍生出了所謂的「做號者」,所以就標題黨橫行,平台中的內容也就出現了低質化。

演算法就算是再厲害,分發的內容源整體上就是低質的,到達用戶手機裡面的內容又怎麼能夠優秀呢?這也就是人民網的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說不能讓機器去決定內容?因為機器決定的內容往往會充斥著人性與慾望,很大程度上都是低質的內容。所以,需要編輯來當內容的守門人,對演算法推薦之前的內容源下手,這才是根本。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寸明言 的精彩文章:

嘗鮮!升級iOS11了?你可以嘗試下這些AR應用
機器人可能不會把你從工作崗位上趕走,它會是你的新同事
外媒:亞洲各國正在通過直播引領社交媒體創新,美國需要趕上
從觸控筆到無線充電,蘋果為什麼總是喜歡打「自己的臉」?
經濟學人:蘋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TAG:一寸明言 |